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866西方经济学、财政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课税标准
【答案】课税标准,指的是国家征税时的实际依据,或称课税依据,如纯所得额、商品流转额、财产净值等。
征税对象形态各异,有的是商品,有的是所得,有的是财产。而仅就商品而言,又有不同的种类,国家征税必须以统一的标准对课税对象进行计量,如将商品按其货币价值统一衡量,否则便无法进行。
国家出于政治和经济政策的考虑,并不是对课税对象的全部课税,往往允许纳税人在税前扣除某些项目,如个人所得中的基本生计费用部分,因而也需要对课税对象予以计量,核算出实际征税的依据。确定课税标准是国家实际征税的重要步骤。
2. 加速折旧
【答案】加速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初期提列较多的折旧。采用这种折旧方法,可以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内早一些得到折旧费和减免税的税款。
加速折旧是一种特殊的税收支出形式。虽然它可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初期提列较大的折旧,但山于折旧累计的总额不能超过固定资产的可折旧成本,其总折旧额并不会比一般折旧额高。
折旧是企业的一项费用,折旧额越大,企业的应纳税所得越小,税负就越轻。从总数上看,加速折旧并不能减轻企业的税负,政府在税收上似乎也没损失什么。由于后期企业所提的折旧额大大小于前期,故税负较重。
对企业来说,虽然总税负未变,但税负前轻后重,有税收递延缴纳之利,也相当于政府给子一笔无息贷款;
对政府而言,在一定时期内,虽然来自这方面的总税收收入未变,但税收收入前少后多,有收入迟滞之弊,政府损失了一部分收入的“时间价值”。这种方式同延期纳税一样,都是税收支出的特殊形式。
3. 排挤效应
【答案】所谓排挤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作用。即当政府支出增加时,或税收减少时,货币需求会增加; 在货币供给既定情况下,利率会上升,私人部门(厂商)的投资会受到抑制,产生政府支出挤走私人投资的现象,这就是“排挤效应”。
国债排挤效应是指,在政府的财政赤字以发行国债的方式来弥补的情况下,政府支出的增加会减少非政府部的资金供给并形成市场利率上升的压力,从而引起非政府部门投资减少的现象。
国债的排挤效应,主要是通过资金供给和资金需求两个渠道发挥作用的。
①资金供给,国债发行直接减少了民间的可用投资资金总额,民间购买国债的资金并非来源于消费基金。事实上,相当于进行了一次资产组合结构的调整,导致资金使用权从民间转移到政府手中。
②资金需求,国债发行会抬高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引起债券价格下跌,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成本,相对地降低企业的投资收益率,而若资本边际效率未能相应提高,企业的投资意愿必然受到抑制,导致投资规模的缩减,资本市场处于一种较低的均衡水平上。所以,政府发行国债会减少私人生产部门对资金的需求,相应地,资本市场也就处于一种低级的均衡状态。
4. 国防支出
【答案】我国国防支出项目包括人员生活费、训练维持费和装备费,其构成基本上是各占三分之一的态势。国防费的保障范围,包括现役部队、预备役部队、民兵以及国防科研事业和国防动员,并负担部分退役军官供养、军人子女教育、支援国家经济建设等方面的社会性支出。每年增加的国防费主要是用于改善军人工资待遇和部队生活条件,加大武器装备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支持军事人才建设,平抑物价上涨因素,增加非传统安全领域国际合作费用。我国国防费始终坚持严格控制、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的原则,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和法规制度。政府依据《中华人
,保证国防事业的必要经费,将国防费全部纳入国家预算安排,实行财政拨款制民共和国国防法》
度,按《预算法》实施管理,国防费预、决算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批,由国家和军队的审计机构实施严格的审计和监督。
5. 所得课税
【答案】所得课税是对所有以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的总称。所得课税是一种优缺点十分鲜明的税类,它具有四个力一面的特征和优点:
(1)所得课税的优点
①税负相对公平;
②一般不存在重复征税问题,不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
③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经济权益;
④课税有弹性。
(2)所得课税也存在某些缺陷,主要有:
①所得税的开征及其财源受企业利润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的制约;
②所得税的累进课税方法会在一定程度上压抑纳税人的生产和工作积极性;
③计征管理也比较复杂,需要较高的税务管理水平,在发展中国家广泛推行往往遇到困难; ④同商品课税相比,所得课税的经济调节功能较弱,不易有效地体现政府的经济政策。
6. 社会保障制度
【答案】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和社会根据法律法规,保证社会成员依法获得基本生活权利,以维系社会稳定的各种社会安全制度。具体理解为:
(1)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种国家的社会管理制度或社会政策,是政府通过法律手段强制推行的。
(2)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是国家和社会,通常由政府、受保人所在单位或社区,以及受保人等因素组成。
(3)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是对当事人提供基本生活保证。获得这一保障是全体公民的权利。
(4)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的安全网或减震器,其基本作用是保证社会的安全与稳定。礼会保障制度包括最基本层次的社会救助制度和核心部分的社会保险制度。广义的社会保障制度还包括较高层次的社会福利制度. 以及优抚保障和社会互助等。
二、简答题
7. 试述国家预算的主要原则。
【答案】国家顶算原则是指国家选择预算形式和体系以及编制国家预算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影响较大并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所接受的预算原则,主要有以下五项:
(1)公开性。国家预算是反映国家和政府活动的范围、方向和政策,与全体公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国家预算及其执行情况必须采取一定的形式公之于众,让民众了解财政收支情况,并置于民众的监督之下。
(2)可靠性。每一收支项日的数字指标,必须运用科学的计算方法,依据充分,数据确实,不得假定、估算,更不能仟意编造。
(3)完整性。该列入国家预算的一切财政收支都要反映在预算中,不得打理伏、造假账,国家允许的预算外收支,可以另编预算外收支预算,也应在国家预算中有所反映。
(4)统一性。尽管各级政府都设有各该级财政部门,也有相应的预算,但这些预算都是国家预算的组成部分,所有地方政府预算连同中央预算一起共同组成统一的国家预算。这就要求设立统一的预算科目,每个科目都要严格按统一的口径、程序计算和填列。
(5)年度性。任何一个国家的预算的编制和实现,都要有明确的时间的界定,即所谓预算年度。预算年度是指预算收支起讫的有效期限,通常为一年(365天)。所谓预算的年度性原则,是指政府必须按照法定预算年度编制国家预算,这一预算要反映全年的财政收支活动,同时不允许将不属于本年度财政收支的内容列入本年度的国家预算之中。
上述预算原则是就一般意义而言的,不是绝对的。一种预算原则的确立,不仅要以预算本身的属性为依据,而且要与本国的经济实践相结合,要充分体现国家的政治、经济政策。一个国家的预算原则一般是通过制定国家预算法来体现的。
8. 公共支出增长的“经济发展阶段论”的理论解释内容是什么?
【答案】“经济发展阶段论”是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共同提出来的,他们用该理论来解释公共支出增长的原因。
他们认为,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占有较高的比重,公共部门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