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研究中韩双边产业内贸易可持续发展是与当前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形势密切相关的。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产业内贸易理论为代表的不完全竞争贸易理论成为国际贸易的最新前沿。基于产品差异化和规模经济的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可以使一国摆脱受制于资源禀赋的束缚而实现动态的贸易利益,有利于实现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成为一国制定经贸发展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20世纪7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增长的极限》中的预言使人们开始意识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大意义,随之知识经济学、循环经济学等新经济理论相继提出,为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提供了发展路径。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亚地区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中心之一,其中,中国和韩国被称为带动东亚经济高速发展的火车头。两国自建交以来,经贸合作日益频繁,双边产业内贸易不断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和谐因素。如何促进中韩双边产业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成为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然而,目前对贸易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过多的集中于纯贸易领域,很少从大系统的角度研究其真正内涵,很少将贸易活动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纳入其中。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贸易作为利用世界资源的主要形式,对于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影响开始凸显。国际贸易活动不仅影响一国经济结构的调整,而且对区域以至世界的资源和环境等也产生一定的影响。或者说,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意味着贸易结构的优化,更意味着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对资源和环境可承载能力的提升,关系到整个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基于此,本文从大系统的角度出发,以知识经济学、循环经济学等新经济理论为指导,来构建产业内贸易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模型,以此研究中韩双边产业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及其影响。这种视角将贸易、经济与生态相结合,试图真正体现贸易可持续发展背后的整个经济系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以此推动中韩两国经贸合作向更高层次发展。本论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章。作为本文的开篇,绪论部分在阐述几个相关问题的基础上,对本文的研究范围进行界定,然后分析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说明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第二部分:第二章。作为论文整体的理论基础,该部分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实施的有效途径、与产业内贸易相结合这样一条线索展开,最后提出产业内贸易可持续发展理论模型。第三部分: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作为论文的主体,本部分首先在第三章分析中韩经贸及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历史及现状,在此基础上,按照理论模型先后在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研究双边产业内贸易对中国的贸易结构、资源配置和区域经济发展等的影响,实证其可持续发展性。最后在第七章提出具体的政策措施。第四部分:结束语。本部分简要概括论文的主要结论和创新点,并对今后进一步的研究进行探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