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山东大学文物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天龙山石窟

【答案】天龙山石窟是南北朝至唐代佛教石窟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的天龙山。从现存造像和《开皇石室铭》碑记考察,石窟创建于东魏末年,其后北齐、隋、唐相继开凿。洞窟开凿于东、西两峰山腰间,共有编号洞窟21个,以唐窟最多。东魏第2, 3窟为一组双窟,方形平面,覆斗顶,三壁三完式。北齐第1, 10, 16窟均有仿木式前廊,主室方形,三壁三完式。隋开皇四年的第8窟为中心柱窟,有仿木式前廊,中心柱四面开完。其余洞窟均为唐代所凿。石窑内采用圆雕法雕出佛像,华丽美观,世称“天龙山样式”。

2. 《新中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答案】《新中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夏鼎主编的现代考古学著作,由文物出版社于1984年5月出版。该书以时代为序,综述了1949~1984年中国考古学的发现和研究成果,展示了我国考古学在世界考古学界的重要地位,其中详细的注释为进一步研究各专题的学者提供了线索。

3. 郭店楚简

【答案】郭店楚简是公元前4世纪中期~3世纪初(战国中期)的竹简,于1993年在湖北省荆门郭店一号战国楚墓M1中发掘,总计800多枚,其中有字简730枚,共计13000余楚国文字。其规格有三类:一类长约32.5厘米; 另一类长26.5~30.6厘米; 第三类长15~17.5厘米。形状有两类,一类是两头平齐,另一类是两头修削成梯形。竹简上著有诸如《老子》《礼记》等大量古书,为先秦儒、道思想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此外,竹简上写有典型的楚国文字,字体典雅、秀丽,是当时的书法精品。

4. 吉州窑

【答案】吉州窑是江西吉安一座举世闻名的综合性瓷窑,也是中国现有保存完好的古代名窑遗址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与汉民族艺术特色。吉州窑创烧于唐代晚期,经五代、北宋,鼎盛于南宋,至元末终烧,有1200多年的烧造历史。吉州窑瓷器种类繁多,纹样装饰丰富多彩,按胎釉可分为青釉、黑釉、乳白釉、白釉彩绘和绿釉等类,在装饰技法上采用洒釉、剪纸、贴花、剔花、印花、彩绘、划花和堆塑等,尤以黑釉瓷产品著称。

5. 朱封大墓

【答案】朱封大墓是中国黄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山东龙山文化墓地,位于山东临胸的西朱封村。1989年后己被发掘3座大墓,墓主是当时社会上有特殊地位的显贵人物,均有棺椁葬具。

这三座大墓的随葬品丰富,陶器有鼎、豆罍和蛋壳陶杯,玉器有钺、刀、簪、头(冠)饰,还有绿松石串饰、石镞、骨镞、骨匕等。其中一座墓的墓主,身旁有木边箱,脚下有木脚箱,主要随葬品放置在箱内。

6. 粉彩瓷器

【答案】粉彩瓷器是指在高温烧成的薄胎白瓷釉面上以“玻璃白”打底,再以中国画的没骨画法施彩绘,入窑低温烧烤而成的瓷器。由于粉彩能分别明暗、渲染接色,使每一种颜色都有层次不同的变化,较之五彩更为柔和俊雅,故又称“软彩”。粉彩瓷色阶繁多,色调温润柔和,有明显的立体感。康熙中期烧成,发展于雍正、乾隆朝。康熙时施彩浓厚,色料粗糙,风格简朴; 雍正时突出线条纤细、色彩柔和; 乾隆时大为发展,既有白地、花地绘彩者,又有釉下青花者,有画有诗,画面清新明艳,立体感强。

7. 文物

【答案】文物是指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迹和遗物。也可以说,文物是历史上人们创造的或与创造活动有关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遗存,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是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

8. 紫禁城

【答案】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24个皇帝的皇宫。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迁都北京,开始营造紫禁城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落成。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紫微垣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所以把皇帝的居所喻为紫宫,故旧称紫禁城。紫禁城的建筑对称布局、院落组合、空间安排、单体建筑、建筑装修、室内外陈设、屋顶形式以及建筑色彩等,都体现出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征。其建筑布局是:城内宫殿建筑布局沿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城之南半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殿、武英殿两殿,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称为“前朝”。北半部则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三宫及东西六宫和御花园为中心,其外东侧有奉先、皇极等殿,西侧有养心殿、雨花阁、慈宁宫等,是皇帝和后妃们居住、举行祭祀和宗教活动。

二、简答题

9. 环氧树脂浆液配力的选择要求。

【答案】(1)黏结性能要好,黏结力应高于岩石的抗拉强度。

(2)要求有适当的戮度,使其可以灌到各种宽窄度的裂隙中去。

(3)要有较长的施工适用期,即浆液有一个较长的施工适用期,以保证施工顺利进行,而在施工完满结束后,又能快速同结硬化。

(4)固化后性能要好,即既坚硬而又不失柔韧性。

(5)较好的抗腐蚀能力。

(6)固化时体积收缩要小。

(7)原料要来源方便、价格便宜。

10.简述文物保护实践过程中的主要操作单元和操作程序。

【答案】(1)文物清洗

文物的质地不同、污染物及污染程度不同,所用的清洗剂及清洗方法不同。

(2)消除文物病害

消除文物病害,如清除金属文物有害锈蚀产物,有机质文物上的霉斑等。

(3)杀死有害微生物

杀死有害微生物,如彩绘、壁画、纸质、纺织品、皮革类文物上的霉菌、细菌、放线菌及害虫必须杀死。

(4)文物黏结

文物黏结,把那些破碎的文物黏结成器。

(5)缓蚀

对文物进行缓蚀处理,以减缓文物的锈蚀、腐蚀。

(6)加固文物

选择或合成符合文物保护要求的、性能良好、使用方便、经济、加固效果最佳的加固材料,对强度较差甚至一触即溃的文物进行加固处理,提高文物的强度。

(7)文物表面封护

对文物表面进行封护,以防空气中有害气体,酸、碱、盐以及氨、硫氧化物或金属氧化物作用生成的次生污染物,尘埃夹带的有害微生物等对一文物表面的侵蚀及酸雨风沙对文物表面的冲蚀和打磨损蚀。

11.纸质文物湿法脱酸的优缺点?

【答案】湿法脱酸是指用碱性水溶液对纸张进行浸泡处理,中和去酸的方法。

(1)湿法脱酸的优点

①脱酸彻底,由于湿法脱酸处理时,纸张浸泡在溶液中,因此脱酸反应比较彻底。

②脱酸后,纸张纤维中大都有碱性残留物可有效抑制纸张在外界环境影响下,特别是空气中酸性气体的作用而使纸张酸性聚集,脱酸效果最好。

(2)湿法脱酸的缺点

①湿法脱酸对纸质文物中水溶性字迹材料、颜料极为不利,可引起字迹淡化、捆化。

②湿法脱酸所采用的浸渍、挤压操作易引起脆弱纸质文物变形、起皱、甚至破损。

③湿法脱酸费时费工。由于湿法脱酸只能单页操作,操作时必须将装订好的纸质文物全部拆开,浸泡脱酸、压平、晾干后再重新装订,既费工费时,且又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12.出土饱水的漆木竹器直接暴露于空气中会出现哪些损坏?

【答案】出土前后的环境变化(包括湿度、温度、气体成分、光线等)对出土之古漆木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