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京大学1015文物与博物馆学基础之文物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西坡墓地
【答案】西坡墓地是指河南灵宝西坡新石器时代大型墓地,是仰韶文化中期的核心地带,目前已发现的该时期大型遗址多集中在灵宝境内,2000年至2006年,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了6次主动科学发掘和系统钻探,发掘面积累计5000余平方米,历年发掘均有重要发现,这些发现极大深化了学术界对仰韶文化中期社会复杂状况的认识。
2. 直百五铢
【答案】直百五铢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一种钱币,面文篆书“直百五铢”,即价值一百枚五铢,是一种大值虚币。公元214年汉献帝十九年刘备入蜀后,于成都铸造此币。初铸时钱大而厚重,后铸则逐渐减重,最轻薄者不足0.8克。常在钱币背铸或背刻阴文和纹饰,也有背铸阳文,如“为”字或四出文。
3. 仙人洞遗址
【答案】仙人洞遗址是指约在公元前12000~9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位于江西省万年县大源镇小河山下的洞穴。它以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期遗存为主,洞穴中发现有石、骨、角、蚌器,其中以早期陶器和稻属植硅石遗存的发现最为重要。早期陶片的陶土中都加有诸如石英碎末等屏和料,制法有泥片巾塑和泥条叠筑两种,烧成温度不高,无完整器,纹饰有条纹、绳纹和编织纹,也有素面陶。栽培稻遗存从早到晚的不断增多,表明稻作农业已经有了发展。
4. 关中唐十八陵
【答案】关中唐十八陵是指唐代帝王陵墓群。唐朝包括武则天在内共历21位皇帝。除昭宗、哀帝外,其余19位皇帝的18座陵墓(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合葬乾陵)都分布在今陕西省渭河以北的乾县、礼泉、径阳、三原、富平和蒲城六县境内,东西延绵150公里。十八陵以都城长安(今西安市)为中心,自西向东呈扇形展开,南隔关中平原与秦岭遥遥相对。共同特征是坐北朝南,地势多为北高南低。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封土为陵和依山为陵。整个墓中建筑分别模仿都城中的宫城。每座都有完整的陵园设置,大致可分为玄宫、神道以及乳台以南的兆域3部分,在神道的两边和四神门外设有精美的石刻。各陵园南部,还设有大量的陪葬墓。这宏大的帝陵群反映出唐代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财富。
5. “越式鼎”
【答案】越式鼎是指商代中晚期岭南独自铸造的具有“岭南土著特征”的青铜器中的典型代表。它的基本特征是:盘口、下部微鼓的扁圆腹、底圜平,槽状的立耳、有的内铸绳索纹,实足较
高、较细、足尖略外撇,整个器物轻薄,或于肩部铸简单的带状花纹。广州南越王墓出土1件重26.5公斤的越式鼎,并通过此鼎来推断当时岭南冶铸铁器的水平。
6. 熹平石经
【答案】熹平石经,又称“汉石经”、“一字石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定本儒家经书。熹平四年(175)汉灵帝命蔡邕等参校诸本文字经书后,用隶书写《周易》、《尚书》、《鲁诗》、《仪礼》、《春秋》、《公羊传》、《论语》七经,请名手刊刻。光和六年(183)完成,立于洛阳太学所在的鸿都门外,共46块碑,供时人校订文字。刻成后7年,董卓烧毁洛阳宫庙,太学荒废,石经受到严重摧残。太宋代以来在太学遗址河南堰师朱家讫塔村一带常有残石出土,近代人马衡汇为《汉石经集存》,得8000字。石经以一家本为主而各有校记,对纠正俗儒的穿凿附会和臆造别字,维护文字的统一起到积极作用。
7. 《鹿石》
【答案】鹿石是指经过人工雕刻加工而成的一种碑状石刻,因雕刻有鹿的图案而得名。一般面东而立,反映了对太阳的崇拜。它分布极其广泛,从内蒙古呼伦贝尔横跨蒙古高原、俄罗斯图瓦和南西伯利亚、我国新疆的阿勒泰地区,经过吉尔吉斯、哈萨克斯坦、黑海,直到欧洲的德国和保加利亚等地,几乎遍及整个欧亚草原。它主要有三种类型:①具图案化鹿形象的:②具写实性静态动物形象的:③上部仅刻圆圈及点线纹、下部有兵器图案的。
8. 清东陵西陵
【答案】清东陵西陵是指清代皇帝和皇后的陵墓。清东陵南北长125千米、东西宽20千米,位于河北省遵化市昌瑞山南,因相对于易县西陵而称“东陵”。其始建于康熙二年(1663年),以后陆续建成217座宫殿牌楼,组成大小巧座陵园。它包括顺治孝陵、康熙景陵、乾隆裕陵、咸丰定陵、同治惠陵5座皇陵,皇太极后昭西陵、慈禧、慈安定东陵等后陵15座以及妃殡、王公、公主陪葬墓130多座。它反映了清初到清末陵寝规制的演变过程,从侧面记录了清王朝盛衰兴亡的历史。清西陵面积800余平方千米,建筑面积达5万余平方米,位于河北省易县永宁山下。它内建有宫殿1000余间,石雕刻和石建筑100余座,包括雍正泰陵、嘉庆昌陵、道光慕陵、光绪崇陵4座帝陵,以及皇后、妃殡、王公、公主墓14座,其中泰陵最为宏伟,慕陵简淡精致。它反映出清代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平和民族风格。
二、简答题
9. 天然植物染料的分类。
【答案】(1)直接染色的染料
直接染色的染料是指不需要媒染而直接使织物进行染色的染料,栀子、红花是典型的直接染料。
(2)媒染染料
在实行染色前先对织物进行媒染,便利以后染色的染色染料。媒染染料本身颜色并不明显或是单一色,通过媒染剂呈现多种颜色。在植物染料中,茜草是典型的媒染染料。
(3)还原染料
还原染料主要染料是靛蓝,是木蓝属植物萝蓝、松蓝、马蓝、吴蓝等植物的茎、叶发酵制成的。
(4)间色染料
间色染料,即套染染色法,包括黄与青套染的不同阶色的绿色,红与黄套染的小同阶色的橙色,红与青套然的赤青(紫)。
10.简述南越王墓。
【答案】1983年6月发现的广州象岗山南越王墓是汉代少数未被盗的诸侯王墓之一,形制结构和葬俗在西汉石室墓中最为突出和独特。
(1)形制
①整体
整座墓构筑在象岗山腹心深处,墓底距原来岗顶17米。全长10.85米,最宽处12.50米。南越王墓是竖穴与掏洞相结合的一座大型石室墓,平面旱“早”字形,由斜坡墓道、雨道、前室、中室、后室组成。
②墓室
墓室全部用砂岩大石板砌筑,墓道在南。墓室可分前后两部分,前部分为前室和东、西耳室,后部分为主室(含后藏室)和东、西侧室。前室部分随葬有礼器、车器、乐器、酒器、玩赏器和修简用器等,总之是“外藏室”,后室部分有墓主和左、右夫人的遗体、随身用品和I}厨用具,总之是“内藏室”。
(2)墓主和殉葬人
墓主套以丝缕玉衣。墓道近墓门处有殉葬人1个,似作头东足西,打横斜放。惜出土时仅存12件陶器,以及小铜镜和铜带钩各1件。侧室等还有殉葬人11人。
(3)随葬品
①“文帝行玺”金印
“文帝行玺”金印乃生前用印,未死即有庙号; “文帝九年乐府工造”同此。《汉旧仪》:“皇帝六玺,皆白玉,璃虎钮,文曰皇帝行玺(按,为封国之用),皇帝之玺(按,为赐诸侯书之用),皇帝信玺(按,为发兵之用),天子行玺(按,召大臣之用),天子之玺(按,为册封外国之用),天子信玺(按,事鬼神之用)。”可见,皇帝玺印也好,天子玺印也罢,印文中绝对没有“某某皇帝之印”的,所谓“某某皇帝”即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其子孙根据皇帝一生的经历和功过追加的溢号。所以说,“文帝行玺”是一枚“伪印”
②金属
除了岭南特色的铜、陶、铁器之外,还有中原内地者,但多具早期(战国)的特征。随葬品中的封泥、铭刻、和“陶文”等有西汉的官名,还有编钟、遍罄、编饶等不自外于汉王朝。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