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内蒙古师范大学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中外教育史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摘要

一、单选题

1. 18世纪末,在英国倡导“星期日学校”的教育家是( )。

A. 洛克

B. 罗伯特·欧文

C. 罗伯特·雷克斯

D. 凯沙图华兹

【答案】C

【解析】“星期日学校”是为贫民开办的初等教育机构,又称主日学校。兴起于18世纪末,盛行于19世纪上半期。第一所星期日学校于1780年由英国出版商R. 雷克斯创办于格洛斯特工业区。主要教授圣经、拼音、识字。

2. 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

A. 杜威

B. 蒙台梭利

C. 赫尔巴特

D. 梅伊曼

【答案】D

【解析】实验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于德国,随后在欧美一些国家发展的以教育实验为标志的教育思想流派。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法国的比纳、美国的霍尔和桑代克。

3. 学生因“凹透镜”知识掌握不好而影响了“凸透镜”知识的学习。这种迁移现象是( ) 。

A. 纵向迁移

B. 横向迁移

C. 一般迁移

D. 普遍迁移

【答案】B

【解析】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纵向迁移是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一般迁移也称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凹透镜与凸透镜是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因此,答案选B 。对于迁移的分类一定要弄清楚,理解透彻。

4. 20世纪30年代,苏联改革和发展国民教育的纲领性文件是( )。

A. 《国家学术委员会教学大纲》

B. 《统一劳动学校规程》

C. 《关于加强学校同生活的联系和进一步发展全国国民教育制度的建议》

D. 《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

【答案】D

【解析】A 项,1921~1925年间国家学术委员会的科学教育组编制并正式公布了《国家学术委员会教学大纲》(通称综合教学大纲或单元教学大纲); B 项,《统一劳动学校规程》是1918年颁布的; C 项,1958年苏共中央总书记赫鲁晓夫提出了《关于加强学校同生活的联系和进一步发展全国国民教育制度的建议》; D 项,1931年颁布的《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是30年代苏联改革和发展国民教育的纲领性文件。

5. 下列选项中,正确描述了教育行动研究特征的表达是( )。

A. 行动过程就是研究过程

B. 研究过程不需要理性指导

C. 研究结论具有普适性

D. 强调对行动的反思

【答案】D

【解析】行动研究是在批判传统的将研究者与研究场景和研究对象相互分离的背景下产生的,因而,行动研究的主要特点首先表现在“行动”上,所以,有学者将行动研究简要地概括为“为行动而研究”、“对行动的研究”和“在行动中研究”。因此,可排除BCoA 项表达错误,应该是研究过程就是行动过程,行动过程不一定是研究过程。

6. 下列作品不属于终身教育思潮的代表作的是( )。

A. 《终身教育导论》

B.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C.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D. 《教育的语言》

【答案】D

【解析】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力推行和各国学者的积极提倡下,终身教育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得到发展,并逐步形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发展和改革思潮。代表人物是法国成人教育家朗格朗,其代表作为《终身教育导论》。另外,终身教育思想方面较有影响的作品有《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1972年)、《教育——财富蕴藏其中》(1996年)。《教育的语言》是谢弗勒的作品,属于分析教育哲学的代表作。

7.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论述强调的学习动机类型是( )。

A. 内音口动机

B. 外部动机

C. 社会交往动机

D. 自我提高动机

【答案】A

【解析】此题是对学习动机的分类的考查。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根据学习动机的内驱力成分,可分为认知动机、自我提高动机和社会交往动机。其中,社会交往动机和自我提高动机属于外部动机,认知动机属十内部动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的是学生的好学和乐学等认知动机。另外,学习动机还可以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来分成:近景的直接动机和远景的间接动机; 第三种,就是奥苏贝尔将学校情境中的学业成就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因自己的学业而获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

8. 斯宾塞的((教育论》是由四篇论文汇集而成的,其中不包括( )。

A 《智育》

B. 《德育》

C. 《体育》

D. 《谁的知识最有价值》

【答案】D

【解析】斯宾塞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教育理论家。1861年他

,主要由《智育》出版了《教育论》、《德育》、《体育》、《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四篇论文汇集而成的。

9. 某校有2500名学生,现要抽取100名进行课外阅读情况调查。调查者将学生总体按姓氏笔画排列,把总体划分为K=2500+100=25个相等间隔,如随机抽取第1名为第10序列,那么依次抽取第35, 60, 85, 110ww 直至抽够100名学生为止。这种抽样方法是( )。

A. 简单随机抽样

B. 系统随机抽样

C. 分层随机抽样

D. 整群随机抽样

【答案】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抽样方法的特点的理解与掌握情况。简单随机抽样是以随机原则为依据的最基本的抽样方法,常用的有抽签法和随机数目表抽样法两种; 系统随机抽样是指按一定的间隔顺序,在总体中抽取样本。方法是先将总体中的每一个单元按一定标准排列并编号,然后确定抽样间隔,即用总体的个数除以样本个数,最后采用抽签法或随机数目表选择一个抽样的起点,按照抽样间隔依次往下选取样本i 分层随机取样是指按某些特征,先将总体分成若干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