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945中外教育史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单选题
1. 1937年,法国教育部长( )提出学制改革,实现初级中学教育的统一,有力冲击了双轨制。
A. 让·泽
B. 郎之万
C. 瓦隆
D. 哈比
【答案】A
【解析】1937年,法国教育部长让·泽提出了在中学(国立中学和市立中学)的初级阶段实行统一学校制度的方案。让·泽的教育改革反映了统一学校运动中的主张设立“中间学校”的部分思想,虽然他的方案没有导致真正中间学校的出现,而只是把高级初等学校并入了中等教育,但他在改革中所阐述的三类中学,以及“方向指导班级”等思想,得到了许多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的肯定,有力的冲击了双轨制。
2. 立足于文化传统来思考中国乡村改造和乡村教育的教育家是( )。
A. 晏阳初
B. 梁漱溟
C. 黄炎培
D. 陶行知
【答案】B
【解析】梁漱溟(1893-1988)是中国近代的教育家、哲学家,乡村建设运动的倡导者。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乡村教育运动中,梁漱溟的“乡农教育”实验独树一帜,他的基于中国社会和文化特殊性分析的乡村教育理论及其实践,产生过广泛的社会影响。他认为,中国的社会问题是由于东西方文化相遇,中国文化相形见细,为应付新环境而学西洋,结果中国传统文化破坏
,中国原本是一个大的殆尽,中国乡村破产崩溃。因此,当务之急是“创造新文化,救活旧农村”
,而乡村建设的实质是一个中国文化改造的问农业社会,中国的建设问题归根到底是“乡村建设”
题。他是一个立足与文化传统来思考中国乡村改造和乡村教育的教育家。而晏阳初,黄炎培和陶行知对乡村改造曾予以不同程度的关注和实践,但都不是立足于文化传统来思考中国乡村改造和乡村教育的教育家。
3. 赫尔巴特提出教学形式阶段理论,认为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经历的四个阶段是( )。
A. 注意、期待、要求、行动
B. 明了、联合、系统、方法
C. 注意、期待、相关、集中
D. 明了、联合、提示、巩固
【答案】B
【解析】在对儿童学习活动心理学认识的基础上,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阶段理论。他指出,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是井然有序的,都经历四个阶段:明了、联合、系统、方法。
4. 强调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系统性,主张分科教学的是( )。
A. 经验主义课程论
B. 学科中心课程论
C. 存在主义课程论
D. 后现代主义课程论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课程理论的流派。学科中心课程理论强调的是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系统性,主张实施分科教学。经验主义课程认为应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来组织课程,课程的组织形式应该心理学化。存在主义课程论认为课程最终要以学生的需要来决定后现代主义课程论则强调课程的丰富性、循环性、关联性和严密性,借助于后现代主义理论分析看待现代课程问题。
5. . 最早颁布普及义务教育法令的国家是( )
A. 普鲁士
B. 英国
C. 美国
D. 法国
【答案】A
【解析】德意志各国受路德思想的影响,从巩固自己小王朝的统治需要出发,18世纪以后,普鲁士国王胖特烈·威廉一世从1713年起接连发布了多项教育法令,详细规定了政府设校、强迫义务教育、学校课程、办学经费、教师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和措施。
6. 按照美国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对教育陈述的分类,“教育是对人心灵的陶冶”属于( )。
A. 教育的描述性定义
B. 教育的纲领性定义
C. 教育口号
D. 教育隐喻
【答案】A
【解析】美国分析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一书中探讨了三种定义的方式,即“规定性定义”、“描述性定义”和“纲领性定义”。规定性定义即作者自己所创制的定义,其内涵在作
者的某种话语情境中始终是同一的。描述性定义是指对被定义对象的适当描述或对如何使用定义对象的适当说明。纲领性定义是一种有关定义对象应该是什么的界定,它是指向实践,或隐或现地告诉人们事物应该成为的样子,是教育中常见的定义。因此,“教育是对人心灵的陶冶”属于教育的描述性定义。
7. 在西方古代教育史上,提出教育目的在于实现个人的“灵魂转向”,主张“寓学习于游戏”、“学习即回忆”的教育家是( )。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
D. 奥古斯丁
【答案】B
【解析】柏拉图认为灵魂在进入肉体前,就一直居住在理念世界里,并获得了关于理念的各种知识。但进入肉体以后,由于灵魂受到肉体的遮蔽就忘记了原来在理念世界里获得的知识,而
,学习即回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使“灵魂转获得知识的办法就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回忆)
向”。教育要培养人从可见世界上升到可知世界,也就是转离变化着的感性世界、现象世界,眼睛
,认识最高的理念一一善。柏拉图所要求的这个向上,转向光明,看到真理、本质、共相(理念)
,实际就是看问题的立脚点和世界观的转变。柏拉图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灵魂转向”
者,他要求不强迫孩子们学习,主张学前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讲故事、做游戏,还有唱歌活动; 主张采用做游戏的方法,在游戏中更好地了解每个孩子的天性。
8. 在英国教育史上,促成英国政府教育委员会和地方教育当局的结合,形成以地方教育当局为主体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教育法案是( )。
A. 《福斯特教育法》
B. 《巴尔福教育法》
C. 《费舍教育法》
D. 《巴特勒教育法》
【答案】B
1902年,【解析】在建立郡议会和郡独立市的基础上,英国政府颁布了《巴尔福教育法》。《巴
尔福教育法》是英国进入20世纪所制定和颁布的第一个重要的教育法案。它的颁布促成了英国政府教育委员会和地方教育当局的结合,形成了以地方教育当局为主体的英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对后来英国教育领导体制和中等教育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福斯特法案》是英国1870年颁布的,提出了强迫初等教育,该法案大大促进了英国初等教育的发展。《费舍教育法案》是英国在1918年颁布的,该法案对英国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巴特勒法案》是英国在1914年颁布的,该法案是英国现代教育发展中及其重要的一部法律。该法确立和完善了中央与地方在
,结束了二战前英国教育制度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形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上相互合作的“伙伴关系”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