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623社会学理论与方法之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吉登斯
【答案】吉登斯是英国著名社会理论家和社会学家,是结构化理论的建立者。主要著作有:《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社会的构成》、《民族-国家与暴力》、《现代性的后果》、《现代性与自我认同》、《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等。吉登斯的社会理论涉及面非常广泛,他对很多学科都有所涉猎。吉登斯认为,社会科学家既是社会现象的研究者,也是社会世界中的行动者,因此社会科学家既要批判性地研究社会世界,又要反思自身。
吉登斯社会学理论的内在逻辑结构主要是:试图以结构化理论和“双重解释学”解决能动与结构、微观与宏观的二元对立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开对现代性的研究,这种研究是以他的结构化理论作为分析武器,全面清理经典社会学和当代社会学关于现代性及后现代主义关于现代性的各种思潮的研究,形成了他自己关于现代性问题的一整套研究路径。他认为,结构是指社会行动所涉及的规则和资源,结构是人类行动的产物和人类行动的中介,并通过社会实践实现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社会学理论中的“二元对立”。吉登斯关于现代性和全球化的研究是当今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议题,有着重要的价值和影响。
2. 失范型自杀
【答案】失范型自杀又称动乱型自杀,主要发生在社会控制瓦解之时,是指由社会规范过于松弛所导致的自杀。规范松弛意味着削弱了对个人欲望的限制,会导致欲望的膨胀,其结果是各种不切实际的欲望发展起来,致使人们处于一种永不满足的基本状态,人们的行动缺乏适当的规范以及由此引起的痛苦而导致的自杀行为。
涂尔干认为,社会道德规范的调节可以遏制人的欲望,打消不切实际的幻想,提供生活目的和人生意义,使个人的需要和满足需要的手段大体一致。而社会急剧变化时,原有规范的约束力骤减,社会控制的机制大打折扣,个人欲望和实现愿望的手段不再和谐,挫折感的增加和生活意义的丧失,导致一些人通过自杀以寻求解脱,自杀率随之上升。
3. 个人魅力型统治
【答案】个人魅力型统治是指建立在对具有出色感召力的领袖人物的拥戴和信仰基础上的统治类型。韦伯认为,这必须包含两方面因素:
①作为社会精英的领袖人物本身在人格力量或个人才能上具有非凡的、超人的特征,使他不同凡响,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从而能成为个人魅力型人物;
②领袖人物的追随者们也有拥戴和服从这种领袖人物的需要,这种心理需要使他们表现出对领袖人物的狂热崇拜和盲目服从。个人魅力型统治或权威往往伴随着社会革命运动而出现。这种权威的性质一般是打破传统、破坏现存的秩序。
4. 新功能主义
【答案】新功能主义理论以杰弗里•C •亚历山大为代表,亚历山大是新功能主义观点的最有力倡导者,他首先使用了“新功能主义”一词,并在此方面提出了富有创建性的理论观点。他用这一新的观点对功能主义及社会学理论传统作了诠释与重建,这表现在两方面:①努力发掘和发展帕森斯的理论中的合理内核;②指出帕森斯理论的不足,通过借鉴和引入其他理论的合理要素对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在一般理论层次和经验层次上进行重构。
二、简答题
5. 怎样理解科尔曼把理性选择研究引入社会学的理论意义与方法局限?
【答案】(1)科尔曼把理性选择研究引入社会学的理论意义:
在科尔曼的《社会理论的基础》中,表明理性选择研究已经登入了社会学的殿堂。科尔曼的研究基点是个体的有选择的目的行为,其实就是比经济人的经济选择行为宽泛一些的理性选择行为。科尔曼的个人的行动理论的目的是通过个人的目的行动来研究社会的系统运动,实质是要回答个人行动和系统行动之间的关系问题。
霍曼斯和科尔曼把经济学的理性人和理性选择的原则与方法引入了社会学之中,不仅为社会学解决个人与社会、微观与宏观的矛盾提供了新思路,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为社会学同经济学开展对话、形成共同视点展开了新途径。
科尔曼的理论构架更进一步扩展,因为他明确地提出要研究社会的微观系统和宏观系统之间的关系,所以在他的理论构架中,能够看到比格兰诺维特在求职与社会网络的研究中更为丰富的理论内容,人力资源、社会资本、组织制度、权力关系等等社会构成因素都是科尔曼考察的内容,但是无论他的理论场面有多么宏阔,其核心一直是理性选择理论。不仅新经济社会学的核心是理性选择理论,而且它的起点、基础也是理性选择理论。
(2)科尔曼把理性选择研究引入社会学的方法局限:
强调理性选择行为的个体互动性,不仅体现了社会学研究理性选择的特点, 而且也是对经济学博弈论的借鉴。博弈论否定了传统经济学把理性选择行为理解为单独个体行为的观点,认为选择过程和选择结果都是选择者之间的互动。不过,科尔曼对博弈论的借鉴是有限的,他仅仅吸收了博弈论的互动论观点,但没有接受互动论关于理性选择的结果是交易者之间的相互认可,是一种相对的均衡,而不是利益最大化的结果。科尔曼仍然把利益最大化作为理性选择的追求目标和理想结果。
6. 韦伯怎样用类型学方法建构自己的社会学理论?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案】(1)韦伯利用类型学方法建构自己的社会学理论主要体现在他概括出的三种权威类
型上。韦伯是从社会分层入手论及权威类型的。韦伯认为,社会分层有三个标准:经济标准、群体声望和政治权力。
①韦伯赞同马克思用经济标准对社会成员所作的阶级划分;
②韦伯还按照群体声望和政治权力划分不同阶层,认为群体声望和政治权力都是有别于经济因素的主观标准。
a. 社会声望与经济实力不成正比,即仅有钱财的人并不一定就能获得较高社会声望;
b. 政治权力是对社会的控制能力,它具有强制性,对社会成员表现一定程度的客观性。但政治权力的效力与实施却同社会成员的主观因素不可分,能使权力有效发挥的权威却是在社会成员信服或认可基础上生成的。
韦伯关于三种权威类型和科层制的论述,其实质是在论述社会控制形式或社会组织形式,进一步说是关于社会秩序的研究。但是,社会秩序这个概念在韦伯这里的含义同在孔德那里是不同的。对于孔德来说,社会秩序是客观的必然性;而对韦伯来说,社会秩序是建立在以主观意愿为根本的社会行动之上的,在社会生活中能够形成或建立何种社会秩序,要以人们的理解、认可或接受为前提。因此,韦伯所说的社会秩序不是外在客观性,而是以理解、认同、接受等主观因素为基础的主观共同性,亦即主观性的客观性。
(2)基本内容
①传统权威是依靠“人们对古老传统的神圣性以及实施权威者合法地位的牢固的信念”的社会控制形式。传统权威的根本特点是相信过去,它是同传统社会行动相统一的。即传统权威是以传统社会行动为基础的。因为某一时期或某一时代某一群人以传统为行动的根据,才使得传统权威生成并得到社会认可。
韦伯对传统权威作了进一步划分,认为它包括老年人统治、族长制和世袭制三种表现形式。老年人统治和族长制是简单的传统权威,是纯粹的人治。世袭制是通过各种管理机构而以制度化来维持传统控制的社会控制形式。
②感召权威是典型的人治,是以领袖人物的非凡才能为根据行使政治权力的社会控制形式。韦伯认为,感召权威尽管常常是不合理的,但往往是富有挑战性或积极性的。正是那些自负其才的领袖,在对传统权威挑战中向世人显示了自己的韬略与胆识,并赢得人们的信服,从而获得了感召权威。感召权威的实质是维护个人权威,它发挥和实现的手段与形式是灵活的。
③合法权威是以正式法规为基础的社会控制形式,无论是统治者行使权力,还是被统治者认可权力,都要以法律和规则为依据。传统权威的保守作用和感召权威的个人魅力,都在合法权威面前得到了扬弃。韦伯认为,合法权威同工具理性是一致的,它是工业社会或现代社会的产物,它凭借发挥的最典型的社会组织形式或社会管理模式是科层制。
7. 福柯怎样论述知识类型的变迁?怎样评价其理论意义?
【答案】(1)知识类型的变迁如下:
福柯提出了一个基本范畴——知识型,并概括出四种知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