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875社会学理论之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法理型统治

【答案】法理型统治是指建立在以下基础上的统治类型,即任何一项法律都是以目的合理性或价值合理性(或两者兼而有之)为目标制定出来的,并努力加以贯彻,包括强迫使之得以实施。这种法理型统治可以采取各种极不相同的形式,“科层制”是其中最纯粹的形式。法理型的统治类型所具有的主要特征:①具有活力和自身规律性的管理系统,其中有着明确的责任权限;②实行职务等级制原则并对各级机关建立牢固的监督制度;③办事程序法规化、条例化,任何法律条文一经订出所有成员都应遵守;④实行不顾情面,照章办事的原则;⑤统治形式只是由于法律的认可才是有效的,统治者只是根据法律规定暂时拥有权力,服从者服从的是法律,而不是某个具体的个人。

2. 失范型自杀

【答案】失范型自杀又称动乱型自杀,主要发生在社会控制瓦解之时,是指由社会规范过于松弛所导致的自杀。规范松弛意味着削弱了对个人欲望的限制,会导致欲望的膨胀,其结果是各种不切实际的欲望发展起来,致使人们处于一种永不满足的基本状态,人们的行动缺乏适当的规范以及由此引起的痛苦而导致的自杀行为。

涂尔干认为,社会道德规范的调节可以遏制人的欲望,打消不切实际的幻想,提供生活目的和人生意义,使个人的需要和满足需要的手段大体一致。而社会急剧变化时,原有规范的约束力骤减,社会控制的机制大打折扣,个人欲望和实现愿望的手段不再和谐,挫折感的增加和生活意义的丧失,导致一些人通过自杀以寻求解脱,自杀率随之上升。

3. 生活世界

【答案】生活世界是指人类生活于其中的、大家在一定程度上共同拥有的、一组庞大而并不明确的社会文化背景。生活世界与沟通行动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概念,沟通行动是在生活世界内进行的,生活世界使得人类理性地进行沟通成为可能。哈贝马斯指出,生活世界包括文化、社会和人格三种结构。①文化是一个资料的储存库,是生活在一起的社群所共享和共有的,当沟通行动的参与者通过语言沟通就世界上的某些事物进行解释和理解时,知识储存库使得沟通成为可能;②社会是指合法的秩序,通过这种秩序,沟通行动得以调节不同的意见和社会行动,并促进社会整合和人类的归属感;③人格可以理解为沟通行动的参与者所具有的语言能力和行动能力,这种能力使得他们能够参与到相互理解、沟通的过程之中,并促使个性特征的形成。

4. 纪律

【答案】纪律是指在所属的多数人员中找到由于训练有素而自觉地、机械地、公式化地服从某一命令的机会。纪律强调群体中统治关系的固定化、制度化和无障碍地得以贯彻实施的现象。

二、简答题

5. 简述哈贝马斯的认识批判模型。

【答案】(1)哈贝马斯的认识批判模型是建立在他的沟通合理性理论基础上的,哈贝马斯认为,韦伯的对行动类型的这种分类的狭隘性在于,它忽视了人类行动的互动或相互协调方面,忽视了具有言语和行动能力的主体之间的人际关系,是一种孤立的行动主体的行动。即韦伯的行动模式中的行动者的合理性只是从单方面即行动者自身的手段、目的、价值与后果来考虑行动的合理性,而不顾及行动中的另一方。而典型的大量的社会行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从单方面的主观意义来评价行动的合理性,必然是狭隘的、不合理性的。

(2)哈贝马斯认为科学的存在只是为了满足人类利益的一个方面。哈贝马斯假定了三种包括人类所有理性领域的基本知识类型:

①经验-分析的科学(自然科学)是旨在理解物质世界规律的科学;

②历史_解释学的科学(精神科学)是致力于理解历史意义的科学;

③批判型科学是致力于揭示人类遭受压抑和统治的条件的科学。

(3)认识是批判的过程,认识批判理论可参见表来理解:

表 认识的有效性

6. 韦伯整个社会学理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他是如何围绕这一中心问题阐述其理论观点的?

【答案】(1)韦伯整个社会学理论的中心问题是关于社会学方法论的思想一一“解释性地理解”,即理解社会学。

(2)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

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行动:韦伯认为,社会学是指这样一门科学,即它以解释的方式来理解社会行动。据此,通过社会行动的过程及其结果,对社会行动作出因果解释。由此可以看出,韦伯把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集中到人的社会行动上面,并把对社会行动的“解释性的理解”视为社会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②社会学方法论的概念工具:理想类型。是研究者为研究社会和解释现实的一种概念工具,是韦伯社会学建立因果性、规律性认识的概念工具。理想类型的特点表现为:

a. 作为理智上的概念工具,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

b. 作为考察现实的概念工具,它突出了经验事实中带有共性或规律性的特点。理想类型的建立,对社会学认识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③韦伯从理想类型的思想出发,对社会行动作了区分。他将社会行动分为以下四种:

a. 目的合理的行动;

b. 价值合理的行动;

c. 情感的或情绪的行动;

d. 传统的行动。

7. 简述布希亚关于“拟象社会”的观点。

【答案】(1)拟象

①从初民社会到现代社会

布希亚看到一个符号交换的社会过渡到缺乏真诚、以拟象作为特色的现代社会。拟象是虚假的,世界将逐渐由拟象控制。那些具有符号交换特色的真正文化世界是令人着迷的、是很神奇的。充斥拟象的现代社会没有这种神奇和令人着迷的能力。与充满真诚的初民社会相比较,拟象的世界是完全不具有吸引力的,是可耻的。

②拟象

当世界通过拟象变成了纯粹的表征的时候,意味着在这个世界里,不再有本质与现象、真实与表象之分,表象本身就是真实,并且是一种比真实还要真的“超真实”,这种超真实就是“拟象”。

③拟象与再现

拟象与再现相对立。再现来自于符号与实在的同一性原则;拟象来自于对作为价值的符号的彻底否定,来自于对每一种指称加以颠覆和宣判死刑的那种符号。在再现中,“符号”总是指涉某物、掩饰着某物;而在拟象中,“符号”无物掩饰。

④拟象的世界

拟象的世界是一个由模型不断地自身复制的世界,是一个意义内爆的世界。在那里,在电视和传媒的“符号”之下,在消费和娱乐所主导的行为模式的“符号”之下,一切都变得既是分离的又是毫无差别的。

(2)拟象秩序

①布希亚把迪斯尼乐园视作是拟象秩序的一个“完美模型”,是拟象社会的缩影;

②在迪斯尼乐园的每个角落,美国的客观性图像被绘制出来,所有的价值都被这缩影和漫画故事所提升。迪斯尼乐园里的美国模型甚至比社会世界中的真实美国还要真实,以至于仿佛是美国愈来愈像迪斯尼乐园了。

(3)内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