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民航大学法学院703法学综合一之《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考研冲刺密押卷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申诫罚
【答案】申诫罚也称为精神罚或影响声誉罚,是行政主体向违法者发出警戒,申明其违法行为,通过对其名誉、荣誉、信誉等施加影响,引起其精神上的警惕,使其不再违法的处罚形式。
2. 行政复议的申请
【答案】行政复议的申清指行政相对人不服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而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撤销或者变更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请求。申请人应当在法定申请期限内提出复议申请,申请复议应符合法定的条件:
①申请人是具体行政行为直接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②有明确的被申请人;
③有具体的复议请求和事实根据;
④属于申请复议范围;
⑤属于受理复议机关管辖;
⑥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3. 行政复议决定
【答案】行政复议决定是指行政复议机关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适当性进行审查的基础上所作出的审查结论,行政复议决定的内容以行政复议决定书的形式表现出来。行政复议决定的形成标志着行政复议机关对行政争议案件的处理终结。行政复议决定分为:
①决定维持;
②决定被申请人补正;
③决定期限履行;
④决定撤销、变更。行政复议决定的效力主要体现在其确定力、约束力和执行力上。
4. 事前行政补偿
【答案】事前行政补偿指在实际损失发生之前实施的补偿,包括行政补偿决定及实施行为均发生在损失产生之前,以及行政补偿决定作出在实际损失发生之前而补偿的给付行为发生在损害过程之中或损害发生之后两种形式。
5. 具体政行为(行政决定)的确定力
【答案】具体行政行为的确定力是指己生效具体行政行为对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所具有的不受任意改变的法律效力。
具体行政行为的确定力主要表现为形式上的确定力和实质上的确定力。形式确定力,即不可争力,是具体行政行为对相对人的一种法律效力,除无效行政行为外,在复议或诉讼期限届满后相对人不能再要求改变具体行政行为。实质确定力即“一事不再理”,是指行政主体不得任意改变自己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否则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6. 行政复议
【答案】行政复议是指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查该具体行政行为的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一种法律制度。行政复议是具有司法性因素的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内部监督和纠错机制的环节。
二、简答题
7. 现场笔录的含义和要求。
【答案】现场笔录是专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在实施具体行政行为时,对某些事项当场所作的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记录,又称为当场记录。
行政机关在制作运用现场笔录时应遵循的规则有:
(1)现场笔录只有在证据难以保全、事后难以取证、不可能取得其他证据或者其他证据难以证明案件事实情况下才能适用:
(2)现场笔录应当在现场制作,不能事后补作,并应当由当事人签名或盖章。在可能的情况下,还应当由在场证人签名或盖章。根据规定,被告向人民法院提供的现场笔录,应载明时间、地点和事件等内容,并由执法人员和当事人签名。法律、法规和规章对现场笔录的制作形式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8. 简述我国《国家赔偿法》所规定的行政赔偿方式。
【答案】行政赔偿方式是指国家承担行政赔偿责任的具体形式。我国行政赔偿的方式主要有三种:支付赔偿金、返还财产和恢复原状。
(1)支付赔偿金,是指赔偿义务机关以货币形式支付赔偿金额,补偿受害人所受损失的方式。
(2)返还财产,又称返还原物,是指赔偿义务机关将违法所取得的财产返还受害人的赔偿方式。
(3)恢复原状,是指赔偿义务机关对受害人所受损害的财产进行修复,使之恢复到受损害前的形状和性能的赔偿方式。
除上述三种行政赔偿方式外,承担行政侵权责仟的方式还有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和赔礼道歉等。
9. 简述司法机关审查起诉后的处理方式。
【答案】受诉人民法院通过对起诉的审查,对不同的情形作出如下处理:
(1)对于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收到起诉状之日起7日内立案,即正式受理。
(2)对于以下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收到起诉状之日起7日内作出不子受理的裁定: ①请求事项不属于行政审判权限范围的;
②起诉人无原告诉讼主体资格的;
③起诉人错列被告且拒绝变更的;
④法律规定必须由法定或指定代理人、代表人为诉讼行为,未由法定或指定代理人、代表人为诉讼行为的;
⑤由诉讼代理人代为起诉,其代理不符合法定要求的;
⑥起诉超过法定期限且无正当理由的;
⑦法律、法规规定行政复议为提起诉讼必经程序而未申请复议的:
⑧起诉人重复起诉的;
⑨已撤回起诉,无正当理由再行起诉的; ⑩诉讼标的为生效判决的效力所羁束的;
⑪起诉不具备其他法定要件的。
(3)对起诉条件有欠缺但可以补正或更正的,人民法院应当指定期间责令当事人补正或更正,补正或更正完毕后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4)受诉人民法院自收到起诉状之日起7日内不能决定是否受理的,应当先予受理:受理后经审查不符合起诉条件的,裁定驳回起诉。
另外,受诉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之日起(因起诉状内容欠缺而责令补正或更正的,自人民法院收到补正或更正后材料之日起计算)7日内既不立案,又不作裁定,起诉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诉或起诉。上一级人民法院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予以受理,受理后可以移交或指定下级人民法院审理,也可以自行审理。
10.简述行政行为的公定力。
【答案】(1)公定力是指具体行政行为具有得到所有机关、组织或个人尊重的一种法律效力。这也就是说,公定力是一种对世的法律效力。它并不是对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双方而言的一种法律效力,而是对行政主体以外的任何机关、组织和个人而言的。公定力表现为一种尊重义务。它要求一切机关、组织或个人对行政主体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表示尊重,不能任意予以否定。
(2)是否所有的具体行政行为都具有公定力,在理论上存在争议。许多学者认为,除无效行政行为外,具体行政行为不论是否违法,在被依法解除前都具有公定力。一般认为,所有具体行政行为都具有公定力。
(3)公定力不仅是具体行政行为的一个基本原理,而且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支持着有关意思表示规则、行政救济规则和民事纠纷的处理规则及具体行政行为的其他效力规则。但是,对公定力规则也应作某些改革,确立在民事和刑事诉讼中的无效确认制度,确立对无效行政行为不受诉讼时效限制的制度。
三、论述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