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西师范学院中国通史(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现代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目录
2017年广西师范学院中国通史(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现代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一) . .... 2
2017年广西师范学院中国通史(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现代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二) . .... 9
2017年广西师范学院中国通史(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现代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三) . .. 17
一、名词解释
1. 宋教仁案
【答案】宋教仁案是1913年袁世凯谋杀宋教仁的政治案件。在1913年初的国会选举上,国民党获胜,将以多数党的地位组织责任内阁,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准备出任内阁总理。1913年春,宋教仁南下竟选,袁世凯密令国务总理赵秉钧策划谋杀宋教仁。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遭刺客枪杀。宋教仁案使革命派与袁世凯决裂,引发了二次革命。
2. 实业救国
【答案】实业救国是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实业家宣扬的兴办实业、拯救中国的社会政治思想。20世纪初,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初步发展,但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清王朝的封建压迫,民族经济举步维艰,在当时广大人民反帝爱国救亡的形势下,一些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提出实业救国论,主张大力发展本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以抵制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这一思想在资产阶级上层人物中风行一时,并有广泛的影响。代表人物是张謇。
3. 二二八起义
【答案】二二八起义是指台湾于1947年2月至5月间发生的台湾人民反专制、反独裁、争民主的大规模群众运动。1945年台湾收复后,国民党当局对台湾人民实行高压统治。1947年2月27日,国民党缉私人员殴打一名请愿减税的女烟贩,导致围观群众抗议,冲突中缉私人员开枪打死一名群众,由此引发台北市民的抗议活动。1947年2月28日,台北市民罢市、游行请愿,又遭国民党当局的镇压,这使得人民更加愤怒,台北市民的罢工、罢课、罢市反而发展为包围、冲击行政长官公署、警察局、电台大规模的武装暴动。起义群众控制了台湾岛大部分地区。台北市民众曾成立“二二八事件处理委员会”,和台湾当局交涉事件的善后问题。国民党将事态定性为“暴乱”,动用军队镇压了起义队伍,运动最终失败。
4. 实验主义
【答案】实验主义是民国时期胡适提出的改良中国社会的主张。胡适生前说:“只有实践证明才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胡适在哲学上是一个实验主义者,在政治上是一个自由主义者,在社会改造问题上则是一个改良主义者。因此,他主张对中国社会作彻底的改变,主张进行一点一滴的温和的社会改良,反对用革命的方法来改变中国社会。由于他没有真正认清民国时期的社会性质,与马克思主义为敌,其改良思想注定是失败的。
5. 编遣会议
【答案】编遣会议是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裁军会议。1929年1月1日,蒋介石以战争结束,要节省军事开支,以便于经济建设的名义召开了全国编遣军队会议,实际上是其为了削弱其他军事集团的力量,加强自己的地位。但蒋介石的做法引起了玛、阎、桂等各地方实力派的不满。1929年8月,蒋介石被迫召开第二次编遣会议,将全国军队的总数目由原来的50个师增加到65个师,这使蒋介石与各地方实力派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6. “新八字方针”
【答案】“新八字方针”即“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为改变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局面,中共中央于1979年4月召开工作会议,讨论经济问题,并通过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简称新“八字方针”)。主要任务是: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把国民经济纳入有计划、按比例健康发展的轨道;积极稳妥地改革工业和经济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整顿好现有企业,建立健全良好的生产秩序和工作秩序。新“八字方针”是积极方针,表明中共在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上开始了根本性转变。到1981年底,调整基本完成。
7. 中共九大
【答案】中共九大是指1969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举行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林彪代表中央作政治报告。中共九大的核心内容是阐述“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大会通过的党章取消了党员的权利,把林彪作为“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写入总纲。中共九大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加强了林彪、江青等人在党中央的地位。
8.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答案】中国七届二中全会是1949年3月中共在河北西柏坡召开的中央全会。毛泽东向全会作了报告。全会集中讨论了夺取全国胜利,把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向城市的问题。指出城市工作必须以生产建设为中心,中国的发展方向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会议还着重研究和规定了全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诸方面的基本政策。全会号召在胜利面前,全党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为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与思想上的基础。
二、论述题
9. 论述中间路线的破产和民主党派的重新组合
【答案】(1)中间路线的破产
抗战胜利后,中国面前出现三种前途:共产党所倡导的道路,国民党所倡导的道路以及各民主党派与中间势力所提倡的道路。最后一条道路被称为中间路线或第三条道路。由于国共对峙与国际形势的影响,抗战胜利后,中间路线一度活跃于中国的政治舞台,政协会议的召开,停战协议
的签订,都是它作用的结果。可是,随着国共武装斗争的逐步升级,中间路线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小。1947年11月,在国民党中央逼迫下,民盟宣告解散。民盟是国统区倡导中间路线的主要力量,它的被迫解散标志着中间路线的破产。中间路线的破产是有其必然原因的:
①中间路线介于国共两大党之间,受国共斗争的制约,无法独立发展。战后中国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国共两党能不能和平相处; 如果国共团结,政治走上民主的轨道,中间党派也许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中间路线可能作为国共两党妥协的产物得以实现。但是,国共双方的矛盾是无法调和的。内战瓦解了中间派,中间路线也就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中。
②中间路线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强大政治力量。中国的现状是武力决定政局,中间派没有武装,并且他们反对各党派建立武装,企望以“合法”的不流血的形式与蒋介石进行政治斗争。且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地位决定了中间路线不能成为真正独立的政治力量。解放战争时期中间路线的作用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是反对当局的独裁统治,反对国民党独裁和内战,因此有可能与中共的民主纲领相结合。另一方面,对蒋抱有幻想,不赞成革命路线,而这又可能妨碍中间群众的革命觉醒,对历史的发展起负面作用。
③中间路线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在国共两党之间走第三条道路,即中间道路,这种中间道路的政治思想是脱离中国国情的。原因是:在政治制度上,试图以改良的方式建立英美式的议会政治和政党政治,但他们忽略了中国社会的性质,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受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三重压迫,要实现民主制度只能采取武装斗争的形式去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走改良主义的温和路线很难实现其政治理想; 在经济上,企图在不推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政权的前提下实现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主张,更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④中间路线不能有效地解决官僚资本和买办资本对中国市场的垄断,更解决不了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迫切需要,故无法获得农民的支持,失败是必然的。
从当时的现实形势看,国民党当局为了维护其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对民主党派进行了无情的迫害和镇压。尽管民盟等一向主张“以民主的方式争取民主,以合法的行动争取合法的地位”,但仍逃脱不了遭受国民党反动派迫害的厄运。继“李闻血案”等屠杀民主党派人士的事件发生后不久,1947年5月,国民党公然诬蔑民盟、民进、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为“暴乱工具”; 同年10月,又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强行予以解散。这表明“使在蒋介石统治下进行任何和平运动、合法运动、改良运动的最后幻想归于破灭”,即标志着“中间路线”的开始破产。
(2)民主党派的重新组合
①1946年初,政治协商会议决定当年召开制宪国大。11月15日,制宪国民大会在中共和民盟拒绝参加的情况下召开。在是否参加制宪国民大会的问题上,中间党派发生了分裂。中国青年党、中国民主社会党(当时属于中国民主同盟)参加了制宪国民大会。中国民主同盟遂开除中国民主社会党出盟,一些民社党人员,如梁漱溟等也退出该党。此后不久中国民主同盟即被国府查封。其他各民主党派也均遭到国府查封,禁止活动。
②1948年1月,民盟领导人沈钧儒等在香港召开了民盟一届三中全会,并重建民盟总部,明确表示放弃“中间路线”,坚决站在人民的立场、民主的立场,与中国共产党“携手合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