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杭州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现代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论十大关系》

【答案】《论十大关系》是指在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以苏联经验为借鉴,在初步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发表的《论十大关系》的讲话。《论十大关系》从经济、政治与外交三方面阐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十大矛盾,经济方面是重点,有五个关系问题,即重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在政治方面讲了四个关系问题,即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在外交方面讲了一个关系问题,即中国和外国的关系。《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思想,就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为新时期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奋斗方向。

2. 基尔特社会主义

【答案】基尔特社会主义是梁启超、张东荪等提出的社会改良主张。吉尔特社会主义基于政治、经济二元论以及职能划分原则,主张国家与基尔特(工会)应各有各的职务与权力。国家代表消费者的利益,做为生产工具的所有者,而劳动者所组成的自治团体的基尔特则代表生产者的利益,负责生产工具的管理。他们认为,发展资本主义是中国的必由之路,但由于资本主义存在许多弊端,因此要阶级调和、劳资合作,称为“劳资调和主义”。他们还主张通过发展教育、打倒军阀、发展实业等来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他们的思想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但由于奉行阶级调和理论,不可避免地走向失败。

3. “斗、批、改”运动

【答案】“斗、批、改”运动是指“九大”以后文革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其主要内容是:建立三结合的革命委员会,大批判,清理阶级队伍,整党,精简机构,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下放科室人员。其目的是所谓彻底否定“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巩固和发展文革的“成果”,建立毛泽东式的社会主义模式。这次运动是“左”倾错误的继续和发展。而运动义被林彪、江青一伙所利用,使他们在篡党夺权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步。

4. 批林批孔

【答案】批林批孔是1974年初掀起的全国性的批判林彪和孔孟之道的运动。江青等人企图利用这场运动,打倒周恩来和一批中央领导人,实现其“组阁”执政的目的。1976年1月18日,中共中央转发由江青等组织选编的《林彪与孔孟之道》,“批林批孔”运动在全国展开。毛泽东发现江青等人借机进行篡权时,宣布他们是“四人帮”,揭露江青有当中央主席和操纵组阁的野心,使

反周“组阁”阴谋失败。

5. 护法运动

【答案】护法运动是1917年孙中山发动的维护《临时约法》、反对段祺瑞独裁统治的斗争。袁世凯死后,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召开国会。1917年7月9月1日,非常国会举行大元帅选举会,孙中山当选为陆海军大元帅,但实权掌握在西南军阀手中。1918年5月4日,孙中山愤而辞职,护法运动宣告失败。

6.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答案】《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基本内容有:①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特点;②阐明了关于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中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③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各项方针政策。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7. 淞沪会战

【答案】淞沪会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历时3个月。由于淞沪守军浴血奋战,日军被迫转移战略主攻方向,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计划。

8. 训政时期纲领

【答案】训政时期纲领是国民党结束军政实行训政之后的施政准则。1928年10月,国民党通过训政纲领六条,作为约法未制定之前的施政准则。训政纲领规定政权由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

; 代行之; 闭会期间由国民党执行委员会执行之; 训练国民逐渐推行选举、罢免、创制、复决“政权”

国民政府行使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治权”; 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委员会拥有训政时期大政方针的决策权; 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解释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等。

二、论述题

9. 简述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答案】(1)背景

①国际背景

20世纪90年代,国内外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使整个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冷战格局结束使世界朝着经济全球化和多极化方向发展,世界上各种力量经过新的分化组合,一些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迅速发展。

②国内背景

我国在治理整顿期间经济发展缓慢,这些情况使中国既面临巨大挑战也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

在部分党员、干部和群众中仍然存在一些思想上的混乱和迷惑。在这种背景下,邓小平同志对南方几个城市进行了视察,并发表了一系列谈话。

(2)主要内容

深刻阐明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强调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要求改革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发展经济;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既要抓改革开放,也要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要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依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正确的政治路线;要坚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坚信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时期发展后必然会代替资本主义。

(3)影响

邓小平南方谈话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发展的关键时刻为党坚持和扩大改革开放注入了催化剂。为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带来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高潮,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10.简述第三党、改组派、人权派和中国托派的政治主张。

【答案】第三党、改组派、人权派和中国托派的政治主张分别如下:

(1)第三党(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①主张进行“平民革命”,推翻国民党南京政府,建立平民政权,最后实现社会主义。平民政权以农工为重心,对工商业者既允许其存在,又加以限制。

②对外主张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消除帝国主义在华经济统治势力,与苏联恢复邦交,同弱小民族结成反帝联盟。

③对内主张消除封建残余,实行耕者有其田,改良工人生活,建设国家资本主义。

(2)改组派(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

主张恢复1924年国民党改组精神,重新“确立农工小资产阶级的联合战线”,排斥和反对中共及国民党其他派别。

(3)人权派(新月派)

人权派要求废除党治,实行民治,呼吁发起人权运动,反对国民党训政下的一党专政。他们不赞成使用暴力,试图按照欧美国家的榜样来改造中国的政治,主张走演进的道路,用改良的方法进行改革。

(4)中国托派

①中国托派受苏联托洛茨基的指挥,正式名称为“中国共产主义同盟”。托派反对共产党“六大”路线,宣传托洛茨基关于中国革命的主张,并在党内进行派别活动。

②认为中国经过1925~1927年的革命,社会性质己是资本主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过去。主张先发展资本主义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11.简述民盟的解散及中间路线的破产过程。

【答案】(1)中间路线或第三条道路的内容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这种思潮的兴起是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