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海南师范大学中国通史(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现代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工业七十条
【答案】工业七十条,又名《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是一九六一年九月十六日党中央起草的关于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的草案。该条例是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国营企业的管理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制定的,主要针对当时工业企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而作出相应的规定。该条例主要内容如下:①规定国家与企业之间实行“五定”、“五保”;②限制企业党组织对生产行政工作的干预过多,禁止把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引申到车间、工段和科室;③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度;④每个企业必须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⑤明确规定技术人员和职员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⑥强调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⑦规定企业的主要管理权力集中在厂部;⑧规定企业必须实行全面的经济核算。
2. 反右倾运动
【答案】“反右倾”运动是1959年庐山会议之后,在全国各地普遍开展的一场“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的运动。这次运动的重点是党政军机关。这次运动是完全错误的,是建国以来我党政治生活中的一次重大错误。在政治上,它使中国共产党内和国家的民主生活都遭到了严重损害;在理论上,进一步发展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理论;在经济上,打断了郑州会议以来纠正“左”倾错误的进程,使中国共产党内已有所克服的“左”倾思想和“左”的行动再次泛滥,并延续更长时间。
3. 中共二大
【答案】中共二大是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规定了党在当前的奋斗目标和最近的任务。通过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中国共产党章程》。选举陈独秀、李大钊、张国焘、蔡和森、高君宇为中央委员,组成中央执行委员会,陈独秀为委员长。会议还决定出版《向导》周报,作为党中央的机关刊物,由蔡和森任主编。
4. 《国联调查团报告书》
【答案】《国联调查团报告书》是1932年国联调查团对日本侵华事实的调查报告。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民党采取不抵抗政策,并把事件的解决寄托在国联主持的“调停”上。1932年1月,由英、美、法、德、意五国代表组成的国联调查团正式成立,英国代表李顿仟团长。10月,调查团公布了《国联调查团报告书》。《报告书》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事实有一定程度的揭露,但提出了对东北实行“国际共管”的方案。国民党对《报告书》表不原则上接受。“国际共管”反映了英美与日本的矛盾,暴露了欧美国家欲控制中国东北的企图。
5. 皇姑屯事件
【答案】皇姑屯事件是日本关东军谋杀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事件。1928年6月4日凌晨5点30分,张作霖乘坐的专列经过京奉、南满铁路交叉处的三洞桥时,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炸药炸毁,张作霖被炸成重伤,送回沈阳后,于当日死去。
6. 废督裁兵
【答案】废督裁兵是20世纪20年代初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政治主张。辛亥革命后,各派系军阀拥兵自重,长期割据混战。1921年12月,梁启超提出“裁兵或废兵”的主张,但又认为不可有“法律外的行动”。次年7月,上海中华全国工商协会等二十多个团体联名发表《废督裁兵宣言》,吁请军阀“顺从民意”,并组织裁兵促进会。还有人提出,以人民和政府为主体,组织裁兵救国实行委员会,筹集基金,分期裁撤军队,裁兵后采取征兵制。但这一主张始终没有取得实际效果。
7. 尚校院系调整
【答案】高校院系调整是指为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根据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对旧的高等教育制度、教学组织所采取的改革措施。院系调整从1951年下半年开始进行,到1953年基本完成。调整的总方针是: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和专科学校,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逐步创办函授学校和夜大,为大量吸收工农成分的学生进人高等学校准备条件。调整工作以华北的北京、天津,华东的上海、南京为重点,先确定专业设置,然后统一调配师资。经过这次调整,高校的性质和任务更加明确,特别是高等工业院校得到很大的加强。但也存在机械搬用苏联经验、不适当取消专业等缺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的成长和合理使用。
8. 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
【答案】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是指1946年1月10日至31日,国民党政府在全国人民和平与民主呼声的压力下,根据《双十协定》,召集国民党、共产党以及各民族党派为抗战后的和平建国大业在重庆举行会议。参加会议人员在政治上实际代表中国社会中左、中、右三派,会议是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国家政权主张关于中国前途的一场较量,会议中讨论的焦点是军队问题和政权问题。会议通过了关于和平建国纲领、政府组织问题、国民大会问题、军事问题宪法草案问题等5项协议。这些协议实际上否定了国民党一党专政、独裁制度和内战政策,贯彻了和平民主的根本原则,在当时是符合全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的愿望的。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使得老百姓加深了对中共和平建国的政治主张的认识,为共产党争取了更多的支持力量,同时这次会议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十分突出的采取合法形式与当局进行斗争的范例,通过这次会议,共产党争取了中间势力,扩大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否定了国民党的一党专制。
二、论述题
9. 什么是“一月风暴”?它带来了什么影响?
【答案】(1)一月风暴
“一月风暴”是指在1967年1月,由张春桥、姚文元煽动上海“造反派”夺取《文汇报》和《解放日报》社的领导权、上海市的党政大权的事件。这次事件是由林彪和江青授意的,毛泽东对这一行动予以充分肯定,认为这个方向是好的,“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是一场大革命”。
(2)影响
①“一月风暴”标志着“文化大革命”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此后,山西、青岛、贵州、黑龙江等地的造反派组织也先后夺取了省、市委领导权和财文领导权,得到中央的认可。在很短时间内,在夺权者同倾向于支持原来党政领导的群众之间,在各派夺权者之间,也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掀起从中央各部门到地方各级党政部门以至各行各业的全面夺权风暴,导致全国内乱。
②“一月风暴”引起了全国性的夺权运动,导致了全面内乱和“内战”,由此引发了“打倒一切”的全面无政府主义狂潮,使全国陷入更大的动荡和混乱之中,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10.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觉的发展道路,是在司中国资产阶级的复杂关联中走过的。中国资产阶级主要包括哪两大阶层? 试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实际,阐述中国共产党在处理同资产阶级复杂关系问题上的做法、结果及其历史经验。
【答案】(1)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在把中国的资产阶级划分为两大阶层:大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大资产阶级是与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的官僚资产阶级,又成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是诞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伴随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产生的,它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等特性。
(2)中国共产党在处理同民族资产阶级复杂关系上的做法、结果:
①大革命时期,我党同民族资产阶级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共同领导了国民大革命运动。但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后期,党内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对资产阶级妥协退让,大资产阶级叛变革命,民族资产阶级附和了国民党右派,统一战线最终破裂。
②大革命失败后,我党领导工农大众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进行武装斗争; 党内“左”倾冒险主义将民族资产阶级看成中国革命最危险的敌人,革命遭受挫折。
③1935年后,我党在瓦窑堡会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策略,不仅同民族资产阶级再次建立了统一战线,而且把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亲英美派大资产阶级也包括在内。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我党执行了正确的统一战线政策,对大资产阶级既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直保持到抗战取得胜利。
④抗战胜利后,我党领导人民同发动内战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统治集团展开了两种命运的决战,建立了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赢得了革命的胜利。
(3)历史经验:在统一战线中对资产阶级必须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防止“左”和“右”的错误倾向。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