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广州大学史学概论(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现代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七一五分共

【答案】七一五分共是汪精卫在武汉发动的反共事变。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召集武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决定“制裁”共产党人,正式做出关于“分共”的决定,公开背叛了孙中山确定的国共合作政策和反帝反封建的纲领。随后,武汉国民政府、国民党中央各部纷纷发出通告、训令,取缔共产党和一切革命活动,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进行疯狂的大屠杀。汪精卫集团举行的反共政变,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最后破裂和国民革命的失败。

2. 曹锟贿选

【答案】曹锟贿选是指1923年曹锟以巨额贿赂国会议员的历史事件。曹锟1885年入天津武备学堂。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随军去朝鲜,战后投靠袁世凯。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后,与吴佩孚等控制了北京政府,逼总统徐世昌下台,抬黎元洪继任总统。1923年黎元洪下台后,曹锟急于当总统,但当时议员大部分离京南下,总统“选举”无法进行。曹锟派人设立俱乐部,以40万元收买国会议长,并以五千到一万元不等的价格收买国会议员,调动军警包围会场,迫使议员选举他为大总统。曹锟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同时公布仓促炮制的《中华民国宪法》。直系独霸北京政权,民主丧失殆尽。曹锟贿选遭到全国各界的强烈反对,时人称之“贿选总统”,那届国会被称为“猪仔国会”,议员被称为“猪仔议员”。

3. 统购统销

【答案】统购统销是指中共中央于1953年10月16日通过的旨在保持粮食供求长期平衡,保障市场物价稳定的《关于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决议》。1953年11月15日,又通过《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命令》。12月初,全国城乡(除台湾、西藏外)开始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其核心内容是,在农村实行粮食征购,在城市实行粮食定量配售。政策的实行初步缓解了粮食供应的紧张状况,取缔了市场投机,保持了粮价的稳定,从而保证了“一五”期间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基本需要。

4.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答案】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即“四清运动”,是指1963年至1966年春,在农村和部分城市基层单位开展的以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错误理论为指导,为解决城市和农村基层组织中存在的四不清而展开的运动。从1963年到1964年,在农村进行的叫“小四清”,即清账目、清仓库、清财务、清工分。城市的称为“新五反”,即反贪污、反投机倒把、反铺张浪费、反分散主义、反官僚主义。1965年以后,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一律称为“四清”运动,即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清组织。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虽然对于解决基层干部作风和经济管理等方面的问

题起了一定作用,但是,这场运动的基本方面是错误的。它是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关于阶级斗争的错误理论在相当大的范围内的一次实践,把大量不属于阶级斗争的问题看成了阶级斗争,使不少基层干部受到不应有的打击,使“左”倾错误有了进一步发展。在社教运动中,毛泽东发展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理论,为后来发动“文化大革命”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

5. 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答案】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是1936年5月31日由沈钧儒、章乃器、陶行知、邹韬奋等在上海成立的一个抗日救亡组织。出席会议的有二十余省市六十多个救亡团体的代表共七十余人,会议通过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大会宣言》、《抗日救国初步政治纲领》等文件,选举宋庆龄、何香凝、马相伯、邹韬奋等四十余人为执行委员,沈钧儒、李公朴、史良、沙千里等十四人为常务委员。大会宣言中指出,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是“一个全国统一的联合救国阵线”,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促成全国各实力派合作抗敌”。

6. 中统

【答案】中统是国民党。系领导人陈果夫、陈立夫控制的全国性特务组织,全称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与“军统”并称国民党两大特务组织。中统局在国民党各省、市、县党部都有分支机构,以党政机关、文化团体和大中学校为活动重点,特务活动遍及全国。作战对象除了中共,还包括汪伪等蒋介石的敌对政治力量。

7. 红军长征

【答案】红军长征是指1934年10月开始的由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红一方面军的行程为二万五千里,因此长征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6月14日,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憋功的会师。10月19日,红军主力抵达陕北吴起镇,与红十五军团会师。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北上,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取得胜利,这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8. 好人政府

【答案】好人政府是20世纪20年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主张。1922年5月,胡适与蔡元培、王宠惠、汤尔和、罗文干、梁漱溟、丁文江等16人在《努力周报》上联名发表《我们的政治主张》一文,主张组织一个“好政府”作为改革中国政治的最低限度的要求。9月,在吴佩孚的支持下,王宠惠、罗文干、汤尔和等人入阁,王宠惠为国务总理,他们当时被认为是无党无派的“好人”,因而这个政府有“好人政府”之称。但这个政府不为曹锟所容,仅存在了3个多月就垮台了。

二、论述题

9.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提出的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

【答案】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提出的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包括以下几点:

(1)邓小平提出的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是十二大的指导思想,也是整个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总结长期历史经验的出的基本结论。这个基本结论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正确认识和运用,也是中国各族人民的意志、愿望和要求的集中体现。

(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还在于其开辟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道路。

10.“文化大革命”是如何发动的又是如何逐步发展到全面夺权的?

【答案】(1)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点名批判北京市副市长、明史专家吴晗,揭开了“文化大革命”的序幕。11月20日,毛泽东指令上海立即出单行本,向全国征订;同时打电话给周恩来,要求各报转载姚文。

(2)1966年初,彭真主持制定了《二月提纲》,试图对这场学术讨论中的“左”的倾向有所遏制;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将彭真、罗瑞卿、陆定一、杨尚昆打为反党集团,并加以批判;16日,会议通过了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即“五一六通知”),进一步否定了《二月提纲》,“文化大革命”正式开始发动。

(3)8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八届十一中全会召开当天,毛泽东写信支持清华附中红卫兵,导致全国掀起红卫兵运动,红卫兵掀起了“破四旧”和“大串联”,全国开始出现大动乱局势。

(4)林彪、江青等以“革命无罪,造反有理”为借口,策动各地所谓“造反派”“踢开党委闹革命”,使各级党政机关陷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基层党组织停止活动,广大党员停止组织生活。在批判所谓“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过程中,又进行所谓“夺权”斗争,结果造成了全国内乱。

11.试述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的意义。

【答案】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的意义如下:

(1)南昌起义

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树起了坚持革命斗争的光辉旗帜,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八七会议

①1927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清算和结束了共产党内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明确了党在新时期的斗争方针,为全国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的新的阶段。

②八七会议在纠正右倾错误的同时,滋长了“左”倾错误。

(3)秋收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