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上海财经大学财政学之税收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分税制

【答案】分税制是指在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能范围和支出责任的前提下, 以分税法划分各级政府收支, 同时实行政府问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以平衡地方政府收支的财政体制。目前世界上比较典型的分税制模式大体上有三种:①分散立法、按照税源分率分征、实行纵向平衡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集中立法、事权分散、按照税种划分收入、实行纵向平衡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③税权集中、税种共享、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2. 环境保护税

【答案】环境保护税是指国家基于保护生态环境、防止自然资源枯竭、促进资源再生、保持生态平衡的目标, 而对破坏生态环境、破坏自然资源的生产和消费行为征收相应数量的税收, 或运用其他税收手段筹集环境保护资金, 并调节纳税人相应行为的有关税收的总称。环境保护税实质上是通过税收的手段来实现环境与自然资源的保护和更为有效的利用。环保税的理论依据是外部的不经济, 或称“外部负效应”。

二、简答题

3. 你认为用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哪一个指标作为分母计算宏观税负水平更好?

【答案】我认为采用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分母计算宏观税负水平更好。理由如下:

(1)国内生产总值能更确切地反映一国实际生产规模, 计算较为简便;

(2)税制结构以流转税为主体, 流转税是按属地主义原则征收的;

(3)中国对外投资增长快速但总量还不是很大, 来源于国外的投资所得较少, 减掉税收抵免或扣除, 对外投资方面的所得税税收收入量小可忽略;

(4)劳务所得在外国已纳个人所得税一般要予以抵免, 本国征收的个人所得税金额不大。 国内生产总值计算范围与税收计算范围比较一致, 以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宏观税负率的分母更为准确。在中国, 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数额差别不大, 用国民生产总值作为分母来计算宏观税负率也能说明问题。

4. 以征税对象为标准, 税种可以分为哪几大类?各大税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案】(1)以征税对象为标准, 税种可以分为商品劳务税类、所得税类、财产税类、行为税类、资源税类等几大类。

①商品劳务税是以商品或劳务的销售收入额或劳务收入额(也称流转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 在我国也被习惯地称为流转税。

②所得税是以法人或个人的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一类税。

③财产税是以法人或个人拥有的财产价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财产包括不动产、有形动产和无形动产。

④行为税是以法人或个人的某些特定的行为作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

⑤资源税是以纳税人开采自然资源的绝对收益和级差收益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前者是以占有某种国有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权为课税对象;后者是以纳税人占用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差额所形成的级差收益为课税对象。

(2)各大税类的基本特点如下:

①商品劳务税:

a. 以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的全部或部分流转额为计税依据;

b. 在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的环节征收;

c. 计征管理较为简单, 征税成本较低。

②所得税:

a. 以总收入扣除各种成本费用及其他法定扣除项目金额后的纯收入额即所得额为计税依据; b. 所得税计征管理较为复杂, 征税成本较高。

③财产税:

a. —般以财产的市场评估价值作为计税依据, 也有以纳税人财产评估值扣除其负债后的财产净值或财产的市场租值作为计税依据;

b. 征税范围固定、收入稳定、税负难以转嫁。

(4)行为税:

a. 为了加强对某些特定行为的监督、管理或限制, 或者是对某些特定行为的认可;

b. 课税对象单一, 税源分散, 税种灵活。

(5)资源税

a. 征税目的在于调节级差收益;

b. 税负高低与自然资源的级差收益程度密切相关;

c. 征税范围的选择较为灵活, 一般采用从量定额征收。

5. 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有何区别?

【答案】城镇土地使用税是对占用城镇土地的单位和个人, 以其实际占用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 按照规定税额计算征收的一种税。耕地占用税是指国家对占用耕地建房或者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 依其占用耕地的面积, 按照规定税额一次性征收的一种税。两者的区别如下:

(1)征税范围不同

①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税范围是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

②耕地占用税的征税范围是在我国境内占用耕地建房或者从事非农业建设。是否属其征税范围, 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占用了耕地;二是建房或者从事非农业建设。

(2)纳税人不同

①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人为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范围内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

②占用耕地建房或者从事非农业建设的单位或者个人, 为耕地占用税的纳税义务人, 应当依照规定缴纳耕地占用税。

(3)计税依据和税率不同

①城镇土地使用税采用地区差别幅度定额税率, 按大、中、小城市和县城、建制镇、工矿区分别规定每平方米土地使用税年应纳税额;

②耕地占用税以纳税人实际占用的耕地面积为计税依据, 采用地区差别定额税率。

(4)开征的目的和意义不同

①开征城镇土地使用税, 可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节约使用, 提高土地使用效益;有利于调节土地级差收益, 为土地使用者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并促进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有利于理顺国家与土地使用者之间的分配关系。

②征收耕地占用税有利于加强土地管理, 减少占用耕地行为, 保护农用土地资源;有利于为农业开发筹集资金, 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6. 影响税收负担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税收负担是指一定时间内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承受的经济负担, 反映了社会产品在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税收分配数量关系。影响税收负担的因素包括:

(1)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是税收负担的最根本决定因素。

(2)经济结构

①一国的经济状况对税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量的制约上, 而且体现在结构的分布和变迁上。 ②经济结构中对税收负担水平及分布影响最大的当属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直接造成税源结构和税基大小的变化, 从而对税收收入的来源结构及税负结构产生影响。

(3)国家职能定位

①政府的职能定位也是影响税负水平的重要原因。

同国家或政府, 以及不同时期的同一国家或政府, 其职能范围是不同的, 政府为实现其职能对社会剩余产品的需求量也就不同, 反映在税收方面就是税收负担水平的不同。

②一国政府承担哪些职能决定政府规模的大小和参与公共事务的程度。

大规模的政府肯定比小规模的政府要求更多的财政收入, 作为最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的税收, 必然要提高税负来响应大规模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参与。

(4)经济体制与财政体制的模式

①体制因素直接影响财力集中度。

②具体经济体制下的财政体制模式, 即通过财政体制体现的国家社会产品分配的一系列分配关系对税收负担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7. 如何实现中央税与地方税结构的优化?

【答案】中央税与地方税的结构优化是分税制财政体制的一个重要问题。要处理好中央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