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中外音乐史之西方音乐史略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一、填空题
1. 常规古典交响套曲共_____个乐章,第一乐章通常是用_____写作的快板乐章。
【答案】四,奏鸣曲式
【解析】以约翰. 斯塔米茨为代表的德国曼海姆乐派,首次在小步舞曲乐章之后加入了快板的终曲乐章从而将交响曲三乐章的基本形式扩展到了四个乐章。第一乐章是快板,在结构上大多采用奏鸣曲式; 第二乐章是行板、柔板或广板,长于抒情,在结构上多采用二部曲式(AB )和三部
,有时也采用主题与变奏的形式; 第三乐章是快板,为小步舞曲或谐谑曲乐章; 第四乐曲式(ABA )
,音乐气氛乐观明朗、情绪高涨,章是终曲,快板或急板,结构上主要采用了回旋曲式(ABACA )
通常用来表现节日狂欢的场面和胜利的颂歌。
2. 圣桑的主要管弦乐作品有:加管风琴的《_____》、双钢琴与乐队组曲《_____》、交响诗《_____》等
【答案】第三交响曲; 动物狂欢节; 骷髅之舞
【解析】卡米尔·圣桑(1835~1921)是法国浪漫时期的钢琴及管风琴演奏家,亦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其管弦乐的创作基于古典传统,代表作有带管风琴的《第三交响曲》、双钢琴与乐队组曲《动物狂欢节》、交响诗《骼骼之舞》等。
3. 文艺复兴时期的弥撒曲,有引用素歌旋律作为固定旋律的_____弥撒曲,也有大段借用现成曲调的弥撒曲。
【答案】定旋律; 模拟
【解析】“定旋律弥撒”即常规弥撒的各部分用同一首圣咏或世俗旋律作定旋律声部,并对它进行增值、减值、逆行和倒影等多种对位手法处理。“模拟弥撒”即大段借用现成旋律(包括经文歌、牧歌、尚松等的旋律)为素材创作的弥撒曲。
4. 巴罗克时期最流行的奏鸣曲类型是_____奏鸣曲,它通常由两个_____和两件通奏低音乐器组成,通奏低音乐器多由大提琴、大管和_____担任。17世纪以后,奏鸣曲又可分为教堂奏鸣曲和室内奏鸣曲,室内奏鸣曲由一系列舞曲组成,与舞蹈组曲没有什么区别。
【答案】三重; 独奏乐器; 羽管键琴
【解析】三重奏鸣曲是巴罗克时期最流行的奏鸣曲类型,通常是由两件独奏乐器和两件通奏低音乐器组成。通奏低音乐器是低音弦乐器和羽管键琴,多由大提琴、大管和羽管键琴担任。17世纪以后,奏鸣曲明显分成两种类型:教堂奏鸣曲和室内奏鸣曲。教堂奏鸣曲音乐较严肃,在教堂内演奏; 室内奏鸣曲有显著的世俗性,主要源自16世纪末成对的舞曲,实际上是由阿勒曼德、库朗特、萨拉班德、基格等一系列舞曲构成的组曲,与舞蹈组曲区别不大。
5. 福雷的创作以抒情小曲见长,集中在_____和_____两种体裁。
【答案】钢琴曲:艺术歌曲
【解析】加勃里埃利·福雷(1845~1924)集中在钢琴曲和艺术歌曲两种体裁。是法国连接19与20世纪的重要作曲家。其创作以抒情小曲见长,
6. 14世纪意大利最具代表性的世俗音乐体裁有_____、巴拉塔和狩猎曲。
【答案】牧歌
【解析】意大利14世纪音乐的重要体裁有牧歌、巴拉塔和狩猎曲。牧歌表现内容丰富多样,如政治讽刺、道德寓义,更多是田园诗和爱情诗,也用模仿手法,高声部富于情感表现。
7. 作曲家_____和_____的歌剧创作标志着19世纪下半叶法国歌剧的顶峰。
【答案】古诺; 比才
【解析】弗朗索瓦·古诺(1818~1893)和乔治·比才(1838~1875)的歌剧创作标志着19世纪下半叶法国歌剧的顶峰。弗朗索瓦. 古诺是法国著名作曲家,代表作品有《三声部弥撒曲》等。乔治. 比才是现实主义歌剧的先驱,对法国和欧洲的歌剧创作产生了关键性的影响,代表作品有《采珍珠者》《卡门》等。
8. 肖斯塔科维奇创作了15首_____和15首_____,是20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第七交响曲“_____”》反映了苏联在1941年卫国战争中对德军的反抗及胜利。
【答案】交响曲; 弦乐四重奏; 列宁格勒
【解析】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是前苏联重要的作曲家,20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创作了15首交响曲和15首弦乐四重奏。《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按照标题交响曲的方式构思和写作,反映了苏联在1941年卫国战争中对德军的反抗及胜利。
9. 普罗科菲耶夫的代表作有:舞剧《_____》、根据列夫·托尔斯泰同名小说创作的歌剧《_____》,以及交响童话《_____》。
【答案】罗密欧与朱丽叶; 战争与和平; 彼得与狼
【解析】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是原苏联著名作曲家、钢琴家。代表作有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歌剧《战争与和平》、交响童话《彼得与狠》。其中《战争与和平》是根据列夫·托尔斯泰的同名小说创作的。
10.14世纪在法国处于巅峰的音乐艺术被称为_____,与13世纪的_____相区别。
【答案】新艺术; 古艺术
【解析】1300~1450年的150年间,是从中世纪向文艺复兴过渡的阶段,在西方音乐史上被称作“新艺术”时期。包括圣母院乐派在内的13世纪复调风格称为“古艺术”。新艺术与古艺术相区别。
二、名词解释
11.五人团
【答案】1860年前后形成的俄罗斯作曲家群体,包括巴拉基列夫、居伊、鲍罗廷、穆索尔斯基和里姆斯基一柯萨科夫五人。他们高举格林卡旗帜,采用俄罗斯民族民间文学和历史题材,运用民族民间音乐语汇,写作富于民族特性的音乐作品。
12.《无主之锤》
【答案】法国作曲家布列兹为女中音和六位演奏者而作的室内乐曲,歌词选自法国超现实主义诗人夏尔的同名诗,包括9首乐曲,运用整体序列主义手法写作,并将印度尼西亚佳美兰乐队特有的音响、勋伯格的吟诵音调和斯特拉文斯基的节奏型相结合,是20世纪探索性风格的一部力作。
13.弦乐四重奏
【答案】由2把小提琴、1把中提琴和1把大提琴演奏的室内合奏乐体裁,采用奏鸣曲式套曲结构写作。弦乐四重奏脱胎于18世纪初的小夜曲和嬉游曲,海顿的84首弦乐四重奏开始运用奏鸣曲式四乐章套曲形式,并以“谈话原则”组合乐器,确立了近代弦乐四重奏的写作风格。贝多芬以“拉祖莫夫斯基”和“庄严”为代表的弦乐四重奏作品,丰富了该体裁的音乐表现力和衍展力,使之成为室内乐的的核心体裁。浪漫主义的弦乐四重奏作曲家有舒伯特、门德尔松、勃拉姆斯、斯美塔那、德沃夏克、弗朗克、鲍罗廷、柴可夫斯基等,倾向于抒情,在主题展开和对位处理方面不加注重。二十世纪的弦乐四重奏创作风格更为多样化,德彪西、巴托克、拉威尔、勋伯格、欣德米特、米约、肖斯塔科维奇等人创作了各具特色的弦乐四重奏作品。
14.威尼斯乐派
【答案】16世纪下半叶在意大利威尼斯形成的音乐流派。创始人为佛兰德作曲家维拉尔特,主要作曲家为A. 加布里埃利和G •加布里埃利叔侄二人。他们运用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有两架管风琴和两个唱诗班席位的条件,写作了两个唱诗班交替歌唱、两个管风琴交替演奏的“协唱(奏)
,甚至将合唱队分成四至八个声部进行对比交替,创造了多角度的音响效果; 他们还将复调合曲”
唱手法运用到器乐音乐创作中,促进了器乐音乐的独立发展。
15.布列兹
【答案】法国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长年从事指挥事业,提倡推广20世纪音乐。作为作曲家,是现代音乐先锋派代表人物之一,室内乐曲《无主之锤》为音色音乐的经典之作,钢琴奏鸣曲《结构I&II》受梅西安《时值与力度的模式》启示而作,是整体序列音乐作品。
16.科普兰
【答案】美国作曲家、指挥家和评论家。运用美国地方语言写作的舞剧《阿巴拉契亚的春天》、《小伙子比利》、《牧场竞技》和配乐诵唱《林肯肖像》使之成为美国民族乐派的代表人,50年代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