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贵州财经大学社会保障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如何理解社会保障目标的擅变?

【答案】社会保障从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到正式制度安排,其追求的目标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而不断发展变化的。

(1)早期的社会保障主要基于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从而客观上充当着统治者控制社会并使统治秩序得以延续的工具。

(2)现代社会,社会保障的目标逐渐融入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平的理念。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保障单纯追求社会安全或稳定社会的目标亦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人道主义日益成为支撑这一制度的伦理基础,对社会弱者的关注与援助日益成为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或地区的重点与核心,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不再是出于单纯的政治目标,而是被赋予了人道主义的内核:另一方面,公平与正义日益成为各国人民共同的追求,社会保障则成了追求这一发展目标的不可替代的制度安排,因而使社会保障肩负着缩小社会不公平和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使命。

(3)从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与文明进步的视角出发,综合考察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发现,社会保障的总目标是通过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增进国民福利来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围绕这个总目标,社会保障制度在实践中需要实现如下分目标:①帮助国民摆脱生存危机; ②满足国民的生活保障需求,不断改善和增进国民的福利:③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2. 简述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的异同。

【答案】(1)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的相同点

二者都是社会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社会保障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分为几个层次,各层次又由许多项目构成。社会保障体系就是由其各个层次的诸多项目构成的整体。如果把这些项目从保障对象、保障目标、资金来源、给付方式等方面加以归纳,可归总为三种不同的保障形式,即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它们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2)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的小同点

①保障层次性不同

从现代社会保障体系来看,社会救助面对的是陷于生存困境并迫切需要国家或社会援助的社会成员,其救助

(待遇)水平通常以维持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需要为标准,从而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待遇最低的制度安排。这一特征使社会救助成为整个社会保障制度或社会稳定系统的第一道防线,被称为最低保障制度; 而社会保险是维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水平。

②保障对象不同

社会救助对象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但只有生活陷入困境或者遇到特殊困难的社会成员才有资格申请社会救助,并通过这一途径获得国家或社会的援助; 而社会保险面向全体了劳动者,有特定的年龄、职业或性别等身份限制。

③权利义务关系不同

社会救助体现的是权利与义务的单向性,享受社会救助的社会成员只要符合救助的条件,就有权利申请得到救助; 而社会保险等却强调权利与义务相结合,但又并非是权利与义务对等。

④给付方式不同

社会救助包括现金援助、实物援助、服务援助等,一般根据不同社会救助对象的具体需要来提供; 而社会保险主要是以现金给付。

上述特征是社会保障系统各项目的不同,决定它们在社会发展进程和社会保障体系中岗位各自占据小同的地位。

3. 试列举经济学与社会学界的代表性人物及其对社会保障理论的贡献。

【答案】(1)经济学界的代表性人物及其对社会保障理论的贡献

①197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阿罗,即以社会选择理论等著称于世,在其代表著作《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一书中,阿罗从分析民主制度下寻找进行社会选择的社会福利函数的必要性入手,提出了个人偏好和社会选择的本质二个公理及社会福利函数应满足的五个条件,同时用反证法证明了著名的阿罗不可能定理或“独裁定理”。

②加尔布雷斯主张国家干预,并提出一套关于未来社会的设想强调个人的生活福利应得到保障、医疗保健事业应有很大发展、环境卫生和居住条件应得到改善,以及文化、教育、艺术事业不断取得进步,并明确提出用累进所得税制来消除收入不均等。

③阿瑟·奥肯则坚持调和“平等”与“效率”两大价值目标的所谓“第三条道路”,但他仍然赞同通过社会保障措施来调整社会关系。

④庇古,庇古的收入均等化、国家干预论等观点及转移支付主张,对实行有利于穷人的收人再分配政策和西方福利国家的发展具有相当影响。他的贡献主要是:

a. 作为旧派福利经济学的代表,庇古立了福利经济学理论。他认为福利是表示人的心理状态并寓于人的满足之中,福利的大小可以通过货币来衡量。

b. 庇古针对如何才能实现生产资源最优配置的问题得出了政府应当十预经济的结论。c. 庇古还提出了向富

人征税,再以转移支付的方式将这部收入转移给穷人的主张。

(2)社会学界对代表人物及其对社会保障的理论贡献:

①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按照发生的顺序,由低级到高级呈梯状分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一一安全需要一一社交需要一一尊重需要一一自我实现需要,每一个层次的需要均有若干具体的内容。

尽管马斯洛的等级需求层次理论不能绝对化,但它确实反映了绝大多数人的一般需求规律。这种规律揭不了社会保障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每个层级的需要都需要有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才

能实现。可见,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确实可以充当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的重要基石。

②帕森斯的结构功能论

结构功能论的核心观念是“整合与秩序’,,并多少承袭了生物演化论者的观点,他将社会比喻成生物有机体,并认为社会的各部门就像是生物的各种器官一样,各有其功能,只有将社会视为一个整体才能透视和了解它如何有次序的存在,以及如何发挥社会的不同部门的不同功能,进而解释一个稳定而整合的社会是如何运作的。

结构功能论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兴起,认为是这种制度本身对于社会有功能上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这种解释当然不可能说明社会保障制度的真正来源与变迁,但它将社会保障视为社会整体中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并具有独特的社会功能,有助于认识社会保障在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客观地位和作用。

③涂尔干的社会整合理论

尽管法国社会学者涂尔干(1858-1917年)在他的著述中很少直接讨论社会保障问题,但他认为国家存在的功能是为了要帮助社会以达成整合的目的,而为了社会整合,必须建立社会互助的集体意识,这种社会整合论其实亦代表了一种社会保障思想。

④瑞林格的文化决定论

他通过对德国与美国的社会保险制度的比较,认为美国之所以较德国晚50年之久才建立社会保险制度,其根本原因是文化风俗习惯与价值体系的差异造成的。从文化因素的角度来研究社会保障问题肯定是必要的,因为它确实能够说明一些从经济的、政治的角度无法说明的现象,但过分强调文化决定论却并不妥当。

4. 社会保障如何影响劳动力需求?

【答案】总的来说社会保障制度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具有双重性,是既增加又抑制的作用。具体来看:

(1)劳动力需求减少,劳动者被排挤出就业范围之外的情况

费用分担原则要求企业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社会保险费,导致生产成本提高,企业会通过降低工资的方式将社会保险费转嫁给劳动者本人,在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刚性的条件下,导致劳动力需求减少,劳动者被排挤出就业范围之外。

(2)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劳动力需求的情况

社会保障通过对陷入困境的社会成员提供经济援助,使其保持其一定的支付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岗位,从而又有扩大劳动力需求的一面。

二、论述题

5. 当前我国劳动力成本提高对社会保障的影响及其对策分析。

【答案】劳动力成本是指企业或单位因劳动力、劳动对象、劳动手段、雇佣社会劳动力而支付的费用以及资金等,生产要素的投入构成劳动力成本是劳动核算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劳动力成本是指企业或单位因雇佣社会劳动力而支付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