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海大学954社会保障综合之《社会保障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为什么中国现阶段要强调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

【答案】(1)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是,城乡二元社会导致城乡二元的社会保障结构依然存在,我国现阶段的医疗保障主要有以下儿个层次:

①公共卫生服务

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基础层次是公共卫生服务,属于社会福利,对象是全体国民,是向全民免费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按成本收费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健康保障制度。这项制度的实质是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农村卫生体系和社区卫生体系建设,并健全财政经费保障机制,完善公共卫生机构和城乡基层卫生机构的公共服务职能。

②社会医疗保险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主体层次是以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为主,覆盖城乡全体居民,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不仅城市职工和居民分属于不同的医疗保障系统。

③医疗救助体系

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最低层次,城乡医疗救助体系。国家分别在2003年和2005年建立起了农村和城市医疗救助体系,资金由政府财政提供,让更多人享受到基本医疗保障。

(2)医疗保障各层次的作用

①公共卫生服务的防疫、妇幼保健等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②医疗保险的互助共济责任分担则能够使得国民及时的医治疾病,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情况的发生;

③医疗救助是对贫困人口中无经济能力进行治疗的人实施专项帮助和支持的一种社会救助,对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社会和谐有重大作用。

(3)建立的必要性

只有建立起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才能保证从各个方面来增强国民的安全感,维护国民的健康和国民素质的提高。我国的国情是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巨大,且国家的经济实力有限,使得建立完全一体化的社会保险制度并不现实,而且人们需要也是具有多样性的,国民的需要也并非医疗保险这一个层次就可以解决的,因此我国要构建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

2. 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能够在社会保障制度选择中得到整合吗?

【答案】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历来是学术界讨论的重点,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率能否得到也一直是学者想证明的,而且迄今为止也没有明确的答案。笔者的观点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率是可以在社会保障制度选择中得到整合的,但是并非任何时候都能整合。

(1)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①效率是基础,只有效率的不断提高,才有公平的质的增进,损害效率终将损害公平。

②要提高效率,就必须有一个公平的社会环境。只要是公平的,即起点的公平、过程的公平、结果的公平的统一,就会导致效率的提高。

因此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都是同等重要的,是无法分割、相辅相成的。公平和效率都应服从和服务十社会保障这一目标。公平与效率是贯穿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过程始终的两大基本原则。所以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率是能够在社会保障制度选择中得到整合的。

(2)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在公平和效率方面的不足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起步较晚,受生产力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制度设计还不完善,实际操作过程困难很多。因此,现行社会保障制度不公平和低效率并存的问题还较为明显。

①不公平的主要表现是

a. 社会保障的实施范围小,覆盖面狭窄;

b. 在己享受社会保障的人群中,由于保障基金来源不一,其享受的待遇还存在很大差异; c. 我国目前除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外,其他保险项目还在试点阶段,没有实行真正的社会统筹,同时,社会保险的社会化管理和服务进展也很慢,导致统筹层次低,社会化管理和服务水平低,保障功能弱。

②效率低的主要表现是

a. 缴费水平、待遇标准和范围差异大;

b. 社会保障的权利与义务不对等,影响社会效率的提高;

c. 社会保障基金在运营中未引入市场机制,政事不分,监督不力,存在着挪用、挤占甚至浪费现象,未起到“自动稳定器”作用,制约其提升社会效率作用的发挥。

(3)建构既是社会公平又有经济效率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方向、基本思路、主要原则及主要对策

①主要方向

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现行的主要以“国家社会保障”为特征的制度模式要尽快向以“国民保障”为特征的制度模式转变,进而迅速提高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实现更高水准的公平与效率。

②基本思路

a. 社会保障在其“基本点”上从“强调国家责任”转向“强调国民权利,国家有义务承担”; b. 在其“保障动因”上,从“缓解阶层矛盾”转向“促进社会发展”;

c. 在其“保障需要”上,从“个人需要”转向“社会需要气

d. 在其“保障范围”上,从“局限于特定社会人群”转向“全体社会成员,’:

e. 在其“保障制度”上,从“零星的、分散的”转向“系统的、完整的气

f. 在其保障作用上,从“残缺性”转向“制度性”。

③主要原则

a. 适度原则一一社会保障需要应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相协调;

b. 刚性原则一一社会保障一旦形成,其项目、标准、水平具有可增不可成、可升不可降的刚性特征;

c. 其推行具有强制性,任何团体和个人都应服从其制度安排。

④主要对策

a. 转变传统的单位福利主义观念和体制,剥离单位的社会保障功能,强化个人自我保障意识,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由国家、单位、个人共担风险的社会保障机制;

b. 建立中央政府宏观统一指导和控制,地方政府为直接责任主体,各部门分工协作,运作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并使社会保障改革与其他各项改革措施协调配套,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健康和稳定发展;

c.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发挥补充性保险、商业保险的作用等措施,建立稳定、可靠的社会保障资金筹措机制,提高覆盖面;

d. 建立收、支、管、投四个环节相分离的管理和运营机制,向市场化、技术化和经营化方向迈进,更好地增进社会效率;

e. 加快社会保障立法步伐、着力于建设统一、规范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使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向规范、有序和健康的方向不断迈进。

3. 养老保险的三种基本模式有哪些异同?

【答案】养老保险的三种基本模式有以下异同:

(1)养老保险的三种基本模式

由于各自的政治制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等,历史传统各异,因此所采取的模式也不相同,在结构和理论依据上各具特点。从发展的历史看,世界上实行养老保险的国家和地区除了部分单纯以储蓄为养老保险金的唯一来源的以外,比较完整地推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大体上可归纳为三种主要模式,即自保公助型、福利国家型和国家保险型。

(2)养老保险三种基本模式的异同

①自保公助型

自保公助型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在工业化取得一定成效,经济有较雄厚基础的情况下实行的,起源于1889年伸斯麦政府的养老保险制度,后来为美国、日本所仿效,这种类型的养老保险制度强调养老主要是个人的事,因此应以自保为主,国家予以资助。

这种模式不同于其他两种模式之处在于:政府通过有关的立法,作为实施的依据; 这种保险为强制性保险,个人交纳养老保险费,同时企业主也为雇员缴纳养老保险费,政府依法拨款予以补助; 保险基金来源多元化,受经济形势的影响较小,有较强的基础后盾。

②福利国家型的养老保险制度

福利国家型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在经济发达、整个社会物质生活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实行的,起源于英国,后为瑞典等国所发展,是“福利国家”借助于财经政策的调节作用,实行普遍养老金制度保障老年人晚年生活、缓解社会矛盾的一项重要措施。实行这种制度的还有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