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北师范大学考古学考古学专业综合复试之中国考古学通论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耶律羽之墓

【答案】耶律羽之墓是一处辽代前期墓葬,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沁旗朝克图山。该墓由墓道、墓门、甬道、东西耳室、主室等组成。墓葬规模宏大,结构精细考究,其内部以琉璃砖作为墓室装饰材料,在以往发现的辽墓中尚无先例。

2. 定窑

【答案】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在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及东西燕山村等地,曲阳在宋朝属定州,故称。该窑始烧自晚唐,盛于北宋,元代以后衰落。宋代烧造的瓷器成就最高,主要烧造白瓷,也兼烧少量的黑釉、绿釉和酱釉(即所谓“紫定”)瓷器。其白瓷盘碗采用“覆烧法”烧制,口沿部无釉,称为“芒口”。常以金、银、铜镶边。这是定窑瓷器的一大特征,覆烧法亦为该窑首创。定窑瓷器还以其精美的装饰而闻名于世。花纹变化多样,布局繁复严谨。其手法有印花、刻花、划花等,其中印花定器最为珍贵。北宋后期,定窑还为宫廷及官府烧造瓷器,其产品在社会上名声很大,为当时全国许多地方的窑场所仿造。

3. 文化层

【答案】文化层是指人类居住在一地,必然会在原来天然堆积的或沉积的生土上面,堆积起一层熟土,这种熟土往往夹杂着人类无遗留下或有意抛弃的器物。这种包含文化遗物的熟土层,考古学上称为“文化层”。如果地层未经扰乱,则上文化层必然晚于下文化层的形成年代。

4. 贾兰坡

【答案】贾兰坡(1908年11月25日~2001年7月8日),是中国古人类学家、地质学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学术委员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学术委员。他因发现“北京人”遗址的贡献巨大而被后世尊称“北京人之父”。

5. 甲骨文

【答案】甲骨文是契刻于龟腹甲、龟背甲和牛肩胛骨的文字,合称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它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吉凶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内容一般是占卜所问之事或者是所得结果。

6. 遗址

【答案】遗址是考古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指人类活动的遗迹。其特点表现为不完整的残存物,具有一定的区域范围,很多史前遗址、远古遗址多深埋地表以下。埋藏地下的遗址的发现多与人类活动有关。按照人类文明的时间序列,遗址可分为史前遗址和古代遗址。

7. 唐昭陵

【答案】唐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东北九崚山主峰。自贞观十年(636年)始建至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完成,历13年。五代时被盗。墓北有祭坛和司马门址、著名的昭陵六骏原置司马门东西两庑。墓正南有朱雀门和献殿,并有皇族、文武大臣陪葬墓167座。

8. 炳灵寺石窟

【答案】炳灵寺石窟是中国十六国时期至明代佛教石窟寺,位于甘肃省永靖县西南40公里刘家峡水库的大寺沟西岸。窟群包括上寺、下寺和上、下二寺之间的洞沟三部分,现存窟龛195个,其中以下寺的窟龛数量为最多。炳灵寺石窟唐称灵岩寺。据有关文献和现存实物分析,它开创于十六国时期的西秦,北魏、北周、隋、唐、宋、西夏、元、明各代都有续凿或修缮,其中以唐代开窟造像最多。明代以后,逐渐萧条和湮没。炳灵寺石窟中的各代造像,除少数为泥塑和石胎泥塑外,绝大部分为石雕,每个窟龛内,除造像外,均绘壁画。现存造像,大小共776尊,其中泥塑和石胎泥塑82尊,壁画残留约900余平方米。

二、简答题

9. 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断代主要方法并比较异同。

【答案】(1)年代划分

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从研究的年代范围上划分,考古学可分为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两大分支。也有人主张在两者之间加入原史考古学而成为三大分支,但从实际意义来说,原史考古学的重要性不如前两者。

(2)研究范围

史前考古学的研究范围是未有文字之前的人类历史,历史考古学的研究范围则限于有了文献记载以后的人类历史,两者的界线在于文字的发明。世界各地,文字的发明有早有晚,所以各地区史前考古学的年代下限和历史考古学的年代上限各有不同。

(3)研究对象

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都以遗迹和遗物为研究对象,这是它们之间的共同性。但由于历史考古学必须参证文献记载,而史前考古学则没有任何文献记载可供依据,所以两者的研究任务也有所不同。史前考古学承担了究明史前时代人类历史的全部责任,而历史考古学则可以与历史学分工合作,相辅相成,共同究明历史时代人类社会的历史。

(4)研究方法

由于史前考古学主要是研究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有时也包括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

代),历史考古学主要是研究青铜时代尤其是铁器时代,两者所研究的遗迹和遗物在性质上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它们的研究方法也有所不同。

①从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来说,史前考古学要充分与地质学、古生物学、古人类学和民族学等学科相结合,历史考古学则必须与历史学相配合,同时还要依靠古文字学、铭刻学、古钱学和古建筑学等分支。

②从断定绝对年代的手段来说,史前考古学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的技术,而历史考古学则主要依靠文献记载和年历学的研究。

10.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案】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相比,有了5个方面的变化:

(1)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转变了经济从渔猎、采集发展到了饲养和农耕。

(2)生产工具

生产工具的制作技术进一步提高,从打制发展到了磨制。

(3)陶器的发明

人类逐步发明了陶器。陶器的出现和使用有利于人类熟食和定居。新石器时代开始时没有陶器,称“前陶新石器时代”;有了陶器后称“有陶新石器时代”。

(4)居住方式

居住方式发生了改变。原始人类从寒冷潮湿的洞穴里走出来,盖起了半地穴式房屋,地势低洼地带出现了干栏式建筑,开始盖房定居,而且形成了大小不一的村落(聚落)。

(5)穿着方式

穿着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换下兽皮穿起了丝绵织物。

11.简述“南越国宫署遗址”。

【答案】(1)概况

南越国即西汉早期遗址,位于广州市中心的中山四路。南越国宫署遗址面积共15万平方米,被专家们称为东方的庞贝古城。而宫署的核心区域为4.8万平方米,东起忠佑大街,西至北京路,南起中山路。1995年夏,由于广州市电信局兴建大楼基础施工而发现至今,一直在发掘。

(2)遗物与遗迹

①遗物

南越国宫署遗址发掘的重要的遗物有:封泥、“万岁”瓦当、铺地砖、修建踏步用的空心砖、铜俑像、石八角柱、铁桶、建筑构件、木辘轳和生活俑陶器等。

②遗迹

重要遗迹有:石蓄水池、石砌曲渠、回廊散水和砖砌水井等。

(3)历史价值

综合上述的发现,发掘者认为此乃一处石构人工园林东南的水景部分,而园林的主人是南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