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福州大学国际经济学教程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私人储蓄
【答案】私人储蓄指社会公众或居民将个人可支配收入扣除消费以后所余下的部分。在内容上,私人储蓄由个人储蓄和企业储蓄两部分构成。它是市场经济中投资活动的主要来源,因此是一国资本形成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进行私人储蓄的行为是典型的市场自主决策行为。所以,经济学中关于储蓄的理论(如储蓄动机、储蓄倾向、储蓄水平等)大部分是围绕着私人储蓄来展开的。由于私人储蓄可能大于或小于意愿的投资水平,因此政府需要采取宏观政策以公共储蓄进行调节,或引入国外储蓄进行补充。
2. 总需求
【答案】总需求是“总供给”的对称,是指一个国家的各个市场主体依据一定的收入和价格水平,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市场反映出来的购买产品和服务的计划支出总量。总需求通常由四个部分构成,即消费总支出、投资总支出、政府总支出和净出口总额。在最新的国民核算体系中,政府总支出被分解为政府消费和政府投资,分别归入消费总支出和投资总支出。因此,总需求的构成又被认为是:总需求=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3. 欧洲货币体系的信誉理论
【答案】任何汇率导向的稳定政策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汇率政策信誉,政府希望公众相信政府的汇率政策承诺并以此决定本币的持有量。政策的外部强制性承诺能够保持政策信誉,如通过把本国货币名义汇率钉住低通货膨胀国家的货币来引进政策信誉,这样会使预期通货膨胀率比没有实行钉住汇率时下降得更快,且将其调整到低均衡通货膨胀率的成本会更少。
在欧洲货币体系下,通过固定与德国马克的汇率,欧洲其他成员国相当于引进了德国中央银行的信誉作为防止通货膨胀的屏障,从而减轻了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欧洲货币体系的信誉理论认为,违背国际汇率协定而可能付出的政治代价约束了政府的某些货币行为,即通过使得本国货币贬值来获得短期的利益,而实际付出的代价却是长期高通货膨胀带来的经济崩溃。
4. 稀缺要素
【答案】稀缺要素是“充裕要素”的对称,是指一国拥有的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稀缺要素的“稀缺”是相对的,它指的并不是一国所拥有的该生产要素在绝对数量上的稀缺,而是该生产要素相对于其他生产要素的稀缺。稀缺要素是以资源禀赋解释国际贸易现象的赫克歇尔一俄林定理中的重要概念。赫克歇尔一俄林定理指出:各国倾向于进口本国稀缺要素密集型的产品,一国稀缺要素的所有者将因国际贸易而受损。
5. 里昂惕夫悖论
【答案】里昂惕夫悖论是指资本充裕的美国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多于进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资本密集型产品又多于出口的资本密集型产品,这是里昂惕夫运用投入一产出法对美国对外贸易商品进行计算,以验证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时得出的结论。这个结论严重违背了要素禀赋理论,因此被称为里昂惕夫悖论。在里昂惕夫发表其验证结论后,西方经济学界大为震惊,并掀起了一个验证和探讨里昂惕夫悖论的热潮。虽然对里昂惕夫悖论至今也没有令人完全信服的解释,但它强烈地推动了新贸易理论的发展,因而成为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6. 冲销性外汇干预
【答案】冲销性外汇干预是指一国中央银行所采取的一种进行数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国外资产和国内资产交易,以抵消外汇交易对国内货币供给影响的外汇干预政策。例如,一国中央银行为保持汇率稳定,到外汇市场上出售了一笔价值为100万元本币的国外资产,换回同样数额的一笔本国货币。这笔货币将退出流通领域进入中央银行的保险库。这就减少了流通中的货币,即减少了国内货币供给。这时,如果中央银行购买一笔同样数额的国内资产,贝帽加了同样数额的流通中的本国货币。由此完全抵消了中央银行原先出售国外资产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7. 机会成本
【答案】机会成本又称“择一成本”,是指因一种选择而放弃的最优替换物或失去最好机会的价值,即是指在经济决策中应由中选的最优方案负担的、按所放弃的次优方案潜在收益计算的那部分资源损失。任何一种资源供给的有限性和稀缺性是分析机会成本的现实前提,当一种资源同时存在多种用途时,每一个使用这种资源的决策者或选择主体都会面临使用这一资源的机会成本问题。
8. 跨国公司的分布及内部化动机
【答案】内部化是指在企业内部建立市场,以企业的内部市场代替外部市场,从而解决由于市场不完全而带来的不能保证供需交换正常进行的问题的行为过程。内部化理论认为,由于市场存在不完全性和交易成本上升,因此企业通过外部市场的买卖关系不能保证企业获利,并导致许多附加成本。因此,建立企业内部市场即通过跨国公司内部形成的公司内市场,就能克服外部市场和市场不完全所造成的风险和损失,给技术转移和垂直一体化带来好处。
二、综合分析题
9. 1985年后美国要求德国和日本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増加对美国产出的需求和减少美国经常项目的赤字,德日的财政扩张是否能帮助美国实现其目标?这两国的货币扩张的作用又如何?如果你认为美国会针对德日的不同政策作出不同反应,你的答案会有什么变化?
【答案】德国和日本的财政扩张将会导致这些国家货币的升值,从而消除美国与它们的贸易赤字。而这些国家的货币扩张将会恶化美国的经常项目,因为美元将相对于德国马克和日元升值。两国模型表明,美国的产出将会因此下降。如果美国针对德国和日本的政策改变来修正其国内政策,这些影响或许会不同。例如,如果德国或日本的实施货币扩张的时候,美国也扩张其货币供给,这就没有了双边效应。如果在德国或日本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的时候,美国实施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则每个国家的产出增加的效应都将减弱。
10.评价下述情形中规模经济与比较优势的相对重要性:
a. 世界上大部分的铝是由挪威或加拿大冶炼的。
b. 世界上半数的大型喷气式客机在西雅图生产。
c. 美国和日本生产了大部分的半导体。
d. 大部分苏格兰威士忌产自苏格兰。
e. 许多世界上最好的葡萄酒产自法国。
a.
b.
c.
d.
e.
【答案】a. 体现了规模经济。相对少的生产地点说明了生产中存在外部规模经济。如果这些企业的产量足够大的话,那么生产中也可能存在大的内部规模经济。
b. 体现了规模经济。因为在飞机的生产中规模经济非常重要,所以飞机是由少数(不完全竞争)企业集中在某些地点进行生产。如波音飞机的生产就是在西雅图进行的。
c. 体现了规模经济。因为在半导体的生产中外部规模经济非常重要,所以半导体企业倾向于集中在某些地方生产。如果因为一些历史性的原因在某个特定地方进行半导体的生产,那么这个国家的半导体出口是因为规模经济而不是比较优势。
d. 体现了比较优势。只有苏格兰出产“真正的”苏格兰威士忌。苏格兰威士忌的生产需要一种极为熟练的蒸馏技术,具有这种技术的工人集中在苏格兰地区。另外,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也适合使用当地谷物来进行生产。所以,这反映了比较优势。
e. 体现了比较优势。法国具有别处不可比拟的气候条件与土地的特殊组合方式。这在葡萄酒生产中形成了一种比较优势。
11.下列各项哪个是外国直接投资,哪个不是?
a. —个沙特阿拉伯的商人购买了1000万美元的IBM 公司股票。
b. 上述商人又购买了一套位于纽约的公寓。
c. 一家法国公司兼并了一家美国公司,原美国公司的股东把股票换成法国公司的股票。
d. —家意大利公司在俄罗斯建立了一家工厂,并作为俄罗斯政府的承包商来管理该工厂。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