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新闻评论(跨学科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 摘要
目录
2016年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新闻评论(跨学科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一) . 2 2016年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新闻评论(跨学科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二) 12 2016年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新闻评论(跨学科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三) 24 2016年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新闻评论(跨学科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四) 38 2016年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新闻评论(跨学科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五) 50
一、名词解释
1. 新闻素养
【答案】新闻素养是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基础。主要包括八个方面:政治素养、新闻素养、编辑素养、采访素养、电视素养、知识素养、大众传媒素养和美学素养。作为一名电视新闻编辑,应当具各相当的新闻理论修养,用理论指导实践。报道什么、如何策划、如何报道、报道效果如何都是电视新闻编辑应当随时考虑的新闻业务问题。
2. 主笔
【答案】主笔,是指评论记者,或称社论撰述委员,是一个很高的尊誉。主笔主持一家报馆的言论方向与编辑方针,它是新闻政策的执行人。主笔在整个报社的运作中地位极为重要,可以说主笔存则报存,主笔亡则报亡。因此,主笔一般都由社会上享有名望的人担任。
3. 评论的新闻性
【答案】评论的新闻性是指新闻评论的内容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新闻价值。是当前重要的新闻事件和现实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新闻评论可以针对一件新闻事实,或是针对一个事件、一种倾向、一个问题发言,但这些都必须是广大干部和群众最关心、最感兴趣的。新闻评论的首要特征是它的新闻性,这是由新闻传播工具的性质所决定的,也是新闻评论和一般议论文的重要区别。新闻评论的新闻性,主要表现在它所评论的对象,是当前重要的新闻事件和现实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它的内容是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的。新闻评论的首要特征是它的新闻性,这是由新闻传播工具的性质所决定的,也是新闻评论和一般议论文的重要区别。评论的新闻性决定了新闻评论可以针对一件新闻事实,或是针对一个事件、一种倾向、一个问题发言,但这些都必须是广大干部和群众最关」自、最感兴趣的。在选题和立论的时候要有针对性,注意有的放矢,就是这个道理。许多配合新闻报道发表的评论,包括编者按、编后等,运用灵活,发言及时,即事明理,由于有较强的新闻性,很受读者的欢迎。现在报纸上各种样式的专栏小言论日渐增多。还有许多配合新闻报道发表的评论,包括编者按、编后等,运用灵活,发言及时,即事明理,由于有较强的新闻性,很受读者的欢迎。
4. 文中按语
【答案】文中按语,是指与新闻报道或文章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的一种画龙点睛式的简短的编者评论。它的特点在于直接插入文中,标上括号,附在新闻报道或文章某句话、某段文字的后面,有感即发,有疑即注,有错即批,直截了当,灵活醒目,直接表明编辑部的立场、观点和态度。
5. 时务文体
【答案】时务文体是维新派创造的新型报章文体,是指出现于报刊之上、不同于桐城派古文的一种比较通俗浅近的文体。其特点是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有时还加以口语和外来语。这种文体在梁启超的《时务报》用的最好,故被人们称为“时务文体”,后来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运用的更加熟练,又被称为“新民文体”。在《时务报》上发表的、像梁启超的文章那样谈论时务、宣传维新变法的文章,被人们称为“时务文体”。
6. 论证
【答案】论证是指揭示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过程。它要将一篇评论的沦点和论据有机地结合起来,用沦据所提供的事实或理论来说明文章的中心观点,使受众能够看明白,搞清楚,富有启迪,值得回味。论证的过程,既是将文章的材料和文字巧妙结合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逻辑思维的过程。
7. 谈话体评论
【答案】电视谈话是一种以人际传播的方式表现的大众传播活动。电视谈话是由记者(或主持人)主持,在演播室或其他固定场景与特定的谈话者围绕某一新闻事件或社会话题,以访谈、座谈或论坛的力一式直接进行交流或探讨的评论节目形式。
8. 夹叙夹议
【答案】夹叙夹议是指评论中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即它可以是先举事例,后进行论证,再举实例和议论; 也可以是先论证,后举例说明,接着又议论和举事例。一般稍长一点的评论文章,时常用夹叙夹议的方法。
9. 新闻价值
【答案】新闻价值是指新闻评论中可能给人们的信息量的大小,它包括评论的观点、理论、思想和知识等。一篇评论给人们的信息量大,它的价值就大; 反之就小。信息量大的选题我们应该重视它,花大气力去做,把它做好; 信息量小的选题,应考虑是否去做,花多大的气力去做。
10.口头评论
【答案】日头评论是指由评论员、记者自己播讲的评论。就传播方式讲,广播评论都是日头播讲的,但是由于播讲的主体不同,存在由播音员播诵和直接由本台评论员、记者自己播讲两种播出方式,人们习惯上称后者为“口头评论”。
二、简答题
11.简述立意的要求。
【答案】立意的要求具体有以下几点:
(1)立意务必正确
立意的正确性,不仅表现在有关国家政治形象等方面的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有时在对待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上也要把握好。对于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事件和现象,都可以评论,但是,这些评论应该有助于社会进步,有利于人民健康成长,特别是对于青少年成长中的一些问题,在进行评论时,要特别慎重。
(2)立意力求全面
①立意力求全面,是指在一篇评论文章的论述中,要兼顾各方面的利益,要讲清各方面的道理,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要将辩证统一的思想融入整篇文章之中。
②立意力求全面,不仅表现在一篇文章中,有时也可以通过版面多篇文章的安排达到这个目的。
(3)立意追求深刻
深刻,是指要揭示事物表象与本质之间的关系,揭示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使读者能从评论中悟出一些深刻的道理。评论的深刻是评论文章有别于其他文体的本质所在,也是评价一篇文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立意的深刻除要有新闻敏锐外,更重要的是需要我们的认识有理论深度。
(4)立意需要新颖
①求新、创新是新闻工作的普遍原则。这一原则不仅要求新闻报道求新、创新,而且对于新闻评论来说,也要求如此。一篇好的新闻评论,它要求观念新、角度新、概念新和论述新,只有立意新颖的文章,才能打动人,吸引人,只有这样才可能说服人。
②新闻评论要求出新,表现是多方面的,但是,能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举措却最为重要。社会科学是以研究社会为己任的,它的一切努力在于能够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思路和方法。新闻评论作为一种干预生活、干预社会的形式,应在对社会的促进上发挥自己的特有功能。
12.立意与选题的关系怎样? 有何区别?
【答案】(1)立意与选题的关系
选题是选择新闻评论所要评述的事物或要论述的问题,是写作新闻评论的第一步,接下来便是立意,即提出观点和看法,亦称立论。这两步相辅相成,但又不是一回事。有时候是有题有意,题意相伴,题到意到。
①一般而言,自发撰文,总是意在题先。作者在现实生活中捕捉到某种问题、某种倾向,又找到行文的相关材料,于是意思确定,题目也有,这样写评论也比较顺手。
②但也有题在意先的情况。譬如,领导布置写的题日,或者学生的命题作文,对写作者而言,往往有题无意,这首先要解决“立意”的问题一一明确全文的中心思想。这个问题解决才可以行文成篇。
(2)立意与选题的区别
①选题规定评论的对象和范围,立意是对所评述的事物和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是确定文章的主要思想。可以题在意先,也可以意在题先,关键是只有选题和立意同时具备,才能行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