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三维目标”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出台的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目标的简称,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即我们所说的“三维”。三维目标的提出,是为了在课堂教学中,帮助每一位学生展示自己的特点,发展自己的个性。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三维目标”的提出,主要源于传统的课程目标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过分强调,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则相对忽略,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很少能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学好其他课程起重要作用,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语文学科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认真落实三维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基。但是,在目标的具体实施、落实过程中,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与预先设定的目标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偏差。存在偏差的原因何在,如何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如何为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中三维目标的有效落实寻找到切实、可行,容易为广大师生所接受的方法、途径,实现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从三个方面展开:一、通过查阅资料,阐述了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之间相互结合、相互渗透、不可分割关系的认识;二、通过三维目标落实情况的调查,了解教师在三维目标教学实践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围绕调查结果及三维目标三个维度的落实情况分析,以帮助教师从课堂教学活动及达成效果来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从而改善不足,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促进专业发展;三、从小学语文教学中三维目标落实的实践反思方面提出:1、注重教学观建立,促师生共同发展。着眼于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正确认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爱语文,在语文中学会爱;教师幸福教 ,在教学中感受幸福。2、注重教学方式转变,让课堂生动有效。做到教师的教学方式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中学,学中教,主动反思和借鉴他人经验,从中获取、提升和开创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使三维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起航奠基。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