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思维;教学实践

  摘要


2005年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一发问,直指中国教育的痛处。新时代需要的杰出人才,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随着时代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增强,我国创新型人才贫乏的教育现状也愈加突显。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繁荣昌盛的保证,也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希望与未来。教师在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且语文是百科之母,语文教师努力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更是责无旁贷。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对创新教育进行了从理论到实践的积极探索。我以“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实践研究”为论题进行探索。我的论文主要分成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论述如何营造良好的创新思维环境,具体是提倡思想自由,树立民主的教育理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发表个人见解,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创新教学方式,全面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幽默驾驭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轻松愉悦的和谐课堂环境;拓宽语文课程资源容量,跨学科融合教学,构建开放的课堂环境。

第二部分阐述创新思维的相关概念及其特点,具体是创新、创新思维、思维惰性等概念及定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应注意的问题;我国国内学生的思维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体制下所呈现的特点;创新思维与想象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求异思维的关系。

第三部分是论文的主体部分,主要介绍创新思维中想象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求异思维的具体训练方法。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分成两点:一、设疑引批判。二、自疑引批判。求异思维的训练分成三点:一、多向求异思维训练。二、逆向求异思维训练。三、横向求异思维训练。想象性思维的训练方法主要介绍以下几点:假设法、画笔想象法、象征手法、转换人物视角法、关键词扩写法、场景再现法、填补“空白”法。

本课题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一、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索的习惯,增强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二、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探索创新能力。总之,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潜力的挖掘,创新思维的训练以及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教师需主动承担起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职责,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与能力,从而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