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传播学》考研必备复习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传播效果的特征。
【答案】传播效果位于传播过程的最后阶段。它是诸种传播要素相互作用的集合效应,也是受众受到信息作用在某些方面发生的具体变化。这些变化,有的微不足道,有的引人瞩目; 有的轰动一时,有的经久不衰; 有的单显独现,有的交叉重叠,但都是媒介影响的根据和公众忧虑的实质所在。传播效果的特征主要有:
(1)内隐性
传播效果产生于受众注意信息、理解信息、记忆信息、接受知识、确立态度、采取行动等一系列内在操作机制的过程之中,它的核心部分以及形成结果的具体过程,都深藏于信息接受者的内心深处,人们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只能依据大量的日常经验或运用科学的测评方法,从当事人的言行及其他表现中作间接的推测和估量。
(2)累积性
当代的大众传播是通过多种媒介、运用多种符号经年累月、日夜不停进行的,而传播效果的形成,也是在接受者对各种信息的耳濡目染和经常接触中逐步地慢慢地累加堆积起来的。大众传播中传受两者之间含义的确立、延伸、替换和稳定的过程,也是效果的滋生、累积、扩展和强化过程。
(3)恒常性
由于传播效果是在传受两者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中自动显现和逐步累积而成的,不是在外力的作用下被迫做出的,因此,它一旦形成就不易改变,并会自行寻找理由予以捍卫,使其具有恒常性。恒常带有稳定、固态的特征,受众形成惯性会抗拒某些方面的干扰和改变。
(4)层次性
大众传播通过不同媒介、符号传递不同信息,可以对不同层面的人产生出层次不同的效果。从效果的呈现看,有短期和长期之分、显性与隐性之别; 从对象的反应来看,有个人、家庭、团体、集群和社会等诸种效果; 从效果的构成看,还有感知的、情绪的、共享的、态度的和行为的等各种效果。
(5)两面性
几乎所有的大众传播效果都具有两面性,即兼有积极和消极、正面和负面的效果,只是比例不同,主次有别。测定、评估、分析传播效果,一定要充分认识它的两面性,以免陷入片面性。
2. 移动互联网时代人类社会信息传播环境的变化。
【答案】移动互联网社会是一个更加趋近于人性的社会,同时也应是一个需要更好地把握人和技术、人和社会、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社会。移动互联网正在为人类信息社会带来新的变化,但是
移动互联网社会却并非是人类信息社会发展的终点,而只是人类信息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骚站之一。移动互联网时代人类社会信息传播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技术形态:泛在网络和无缝连接
今年世界电信日的主题是信息通信技术让农村生活更美好。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农村能否享受到更为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将成为整个社会信息通信技术水平是否能得到真正提高的重要环节。由此可见,信息通信技术在农村的普及和应用对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实,从历史角度来看,信息通信技术史也是一部技术创新的历史,而且日前这种技术创新的速度还在不断加快。对于互联网发展而言,其创新效应不仅存在于互联网领域内部,还呈现在其他诸多社会领域之中。
从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趋势来看,未来的技术形态大致可以描述为如下的结构:具有移动互联特征的人一人互联网络,具有石计算、百服务特征的新泛在服务网络,具有物一物互联特征的新泛在物联网络。从信息通信技术环境的整体特征来看,新一代的信息通信技术将从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通信技术应用等多个层面重塑并改变我们固有的信息社会形态。
(2)社会形态:透明社会和开放社会
①移动互联网社会是高透明度、高围观度、高参与性的社会。因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内容的创造将更加容易,信息内容的数量将更为庞大,信息内容的获取将更加容易,信息内容的传播将更加快捷。与此同时,人们对于重要公共信息的关注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对于重要公共事件的参与成本也将进一步降低。而这些历史性的变革将使得数字文明社会形态实现的可能性不断增加。
②移动互联网社会是高敏感型、高风险型、高危机型社会。高敏感社会和高风险社会要求移动互联网社会形态下的组织和个人都应以诚信为基础、以公平正义为原则,不断提高自身在高敏感、高风险、高危机社会的适应性。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高敏感、高风险、高危机社会应该是一个风险广泛分布、危机频繁发生、社会治理复杂性进一步加剧的社会形态。从微博客传播领域2011年频繁出现的危机传播现象即可以一斑而窥全豹。例如,2011年5月故宫连续出现的藏品失窃、锦旗错字、建福宫会所风波等等一连串事件,即是典型案例。可见,对于移动互联网社会的公民而言,一方面要其能够以较高的移动信息传播素养、以更快的速度更为准确地获得信息,另外一方面还要其能够以较高的移动信息传播素养更为迅速地处理信息并做出适度反应。
③移动互联网社会是高协商型、高合作型、高治理型社会。虽然从当前的社会形态来看,存在着种种社会断裂的现象,在移动互联网舆论场中,存在着种种舆论断裂、意见冲突的现象,但是既然人类社会已经掌握了更为先进的信息传播技术,就应该抓住历史契机,在移动互联网社会的历史变迁进程中重塑社会均衡和社会和谐的新局面,以更高的社会治理水平来应对各种复杂的移动互联网社会形态的新课题。
(3)文化形态:数字文明和数字生态的融合新阶段
从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视角来看,移动互联网社会应该比现有的社会形态有更新的变化,但是这种社会变迁的历程小会像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节奏那样迅速。但是,在移动互联网社会,各
种向善的社会力量将在更加透明和开放的社会环境中阻止社会大规模崩溃和断裂现象的出现,从而推动未来的移动互联网社会向着更好的发展阶段演进。笔者认为,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社会将成为信息社会的一种常态,并进一步固化为社会的内在结构。在此基础之上,人会获得更大限度的信息传播的自由和权利。但是伴随着这种越来越扩大的自由和权利,人的隐私权和独立空间也将受到来自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挤压,这也是一个需要引起研究者关注的问题。
移动互联网社会应该是一个更加趋近于人性的社会,同时也应是一个需要更好地把握人和技术、人和社会、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社会。从技术发展视角来看,信息通信技术为人的发展创造了更为自由的条件和环境,在此环境之下人类也应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更加需要重视人和技术、人和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均衡关系与和谐关系的构建。在新的信息通信技术环境之下,人类既能在人性发展方面获得更大自由,又能在社会关系网络和自然关系网络中获得更大均衡,这应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社会状态,同时笔者也期望未来的人类文明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能够获得更为均衡和谐的发展格局。
3. 符号的特点和功能分别有哪些?
【答案】(1)符号除了有两个最基本的特性,即:符号为人类所独创,动物不能创制符号; 符号为人类所独有,动物没有符号。此外,符号还有以下一些主要特性:
①任意性。符号的形式和内容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性的。同样的事物可以用不同的符弓具来表达,而同样的符号具又可以表达不同的符号义,例如同义词和多义词就是如此。
②约定性。符号一旦创造完成,形式、内容的联系一经社会成员认同、约定,那么就成为一种社会习惯,具有某种不变性,任何人都必须遵守,不得随意改变。
③组合性。符号是一个灵活的开放系统。就语言符号来说,虽然字或字母的数量和句型的数量是有限的,但只要传播者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字和句型,就可以按一定的规则组合成无限量的具体词语和句子。
④传授性。人类识别符号、理解符号和运用符号表达意义的本领并非天生,而是后天经过学习获得的。符号传授犹如授权,只要某人学习和掌握了某个符号系统,也就获得了这一符号系统的使用权,无人可以剥夺。
⑤跨越性。符号可以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自由地传播信息。人们借助符号既可以谈天说地,也可以道古论今,从所见所闻到所作所为、所思所想,符号无所不包。
(2)符号的功能包括以下方面:
①指代功能。符号指代的是现实中的客观事物,使人们在同类事物中将其一一区分开来,从而可以避免符号与事物、讯息与被编码的现实之间产生混淆。
②表义功能。表义功能是通过符号表示和传达传播者自己的感受、情绪、见解和客观事物的形状、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等信息。③自律功能。人运用符号指代事物、表达意义、传播信息,同时,符号对人亦有规范、控制、约束的作用。“言必信,行必果。”正说明古人早就认识到语言符号具有自律功能。
④显示功能。符号的使用和传播,能显示个人政治地位的高低、经济条件的好坏、工作关系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