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摘 要: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乡村教育风行一时。许多教育家、教育团体和社会各界都关注乡村、关注乡村教育。乡村教育不仅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潮,更是中国现代史上一次重要的社会改良运动,旨在从教育农民着手以改进乡村生活和推进乡村建设。黄炎培、晏阳初、陶行知、梁漱溟是乡村教育运动的代表人物 ,他们在从事乡村教育的目的、手段、理念及思想认识等方面有着诸多的相同和相异之处,其经验和教训为今天从事乡村教育改革的人们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本研究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乡村建设运动中的乡村职业教育的实践研究;一部分是研究得出的启示。第一部分包括三大块:首先是乡村职业教育的理论基础,其中包括乡村建设运动的历史背景、对乡村建设、乡村教育和乡村职业教育等名词的历史解释及对其相互间关系的分析。乡村职业教育是乡村教育的一部分,与乡村建设的关系更为紧密。乡村教育是乡村建设的手段,而乡村建设是乡村教育的终极目标。由于乡村教育中的生计教育与经济建设联系最紧密,发展最完善,并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因此,本文的乡村职业教育主要是指生计教育。其次是乡村职业教育的实践,包括对乡村职业教育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及机构和形式几个方面的考察。乡村职业教育的对象大部分是平民,其中包括有一定文化的平民。乡村职业教育对他们进行了针对性的教育,做到了因材施教;乡村职业教育的内容主要是生计教育;乡村职业教育的机构和形式则十分丰富,总体上具有社会式教育的特点,其中的一些形式对我们有重要启示。在此,本文对乡村职业教育最热点的师资问题、就业问题以及领导角色等问题也进行了专门探讨,这些问题是乡村职业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关键因素。第一个是师资问题。乡村职业教育的师资由通过正式的学校教育培养出来的师资力量、原乡镇教师、较先掌握知识的优秀学生几个部分组成。可见,乡村职业教育的师资力量是在充分利用当地师资力量的基础上多方筹集的。另外,师资力量的稳定和高质量还取决于教学资金来源的稳定;对于解决就业问题的考虑贯穿了乡村职业教育的始终:依据当地需要制定招生计划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前期准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是中期准备,实习安排则是乡村职业教育解决就业问题的后期准备;乡村职业教育的领导同时负有建设乡村的责任,拥有在实验区指导建设的权力,拥有在实验区进行人才调度的权力,他们是政治权力和教育权力的统一体。本文在对乡村职业教育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乡村建设的最终目标总结、概括了乡村职业教育各个方面的特点:乡村职业教育的教育对象体现出平民化的特点;教育内容方面,非常重视职业道德教育;乡村职业教育的场所适应职业的需要;以社会式的教育形式为主体;建设的领导者和职业教育的教育者相统一是乡村职业教育与乡村建设紧密联系的重要体现,也是乡村职业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综合以上几个特点,本文在第二大部分提出了以下一些启示:农村职业教育应以农村建设为中心,为后者的发展服务;农村职业教育的招生对象、内容设置、办学形式等环节应结合当地需要,经过科学分析,最终研究决定;农村职业教育要面对现实,勇于创新,利用土办法发展自我,服务农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应多方设法、灵活处理;应在农村设立多种合作社或协会,或举办交流会,为农民提供信息,协助农民就业、营销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