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766心理学综合之人格心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动能
【答案】所谓动能是相对持久的能量转换模式,这种模式重复出现,成为有机体的生存特性。具体到人际关系领域,动能就是一个人在人际情境中经常表现出来的能最转换模式。能量转换指的是人与人之间交互作用的行为,它既可以是外显的,也可以是内隐的。
动能体现了一个人处理人际关系的特点。如一个人在面对陌生人时产生害羞与恐惧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就可以说他具有害羞或人际恐惧的动能。
2. 遗传性
【答案】遗传性是指个体的人格发展由基因决定的程度。遗传性又称继承性,指抽象的、较大的对象所具有的包括静态属性及动态操作的性质自然地成为其子类的性质,即类与子类之间属性的传递。微生物学上,亲代生物的性状在子代得到表现,亲代生物传递给子代一套实现与其相同性状的遗传信息。
3. 人格
【答案】人格也称“个性”,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具有动态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在心理学家看来,人格具有下列特征:
(1)整体性。人格虽有多种成分和特质,如能力、气质、性格、情感、意志、队知、需要、动机、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等,在一个真实的人身上它们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综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独特性。先天遗传素质与后天环境的交互作用,使人与人之间在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上表现出差异。
(3)稳定性。主要表现为自我的持久性。人格既有跨时间的持续性,又有跨情境的一致性。
(4)社会性。人格既是社会化的对象,也是社会化的结果,人既有自然性也有社会性,但人特有的本质特征是其社会性。
4. 幸福感
【答案】幸福感是指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指标。
5. 自我同一性
【答案】亦称自我认同,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Erik Homburger Erikson,1902-1994)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中的术语。指个体把自己对自我现状、生理自我、社会期待、过去经验、现实经验、未来希望等多个层面的觉知统合成一个完整和谐的结构,形成一种人格发展中臻于社会成熟和自我肯定的状态。
6. 反向作用
【答案】反向作用是指个体的欲望和动机,不被自己的意识或社会所接受时,但个体唯恐自己仍会做出,于是将其压抑至潜意识,并再以相反的行为表现在外显行为上。即把不能被别人或社会所接受的冲动或欲望转移到它们的反面,使之成为可以接受的。在性质上,反向行为是一种压抑过程。
7. 行为主义
【答案】20世纪初产生于美国的西方心理学流派。以华生1913年发表题为《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的论文为诞生标志,号称西方“心理学第一势力”,在心理学领域占统治地位近半个世纪。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心理现象都是源于“刺激—反应”,强调环境的重要作用。代表人物有华生,斯金纳等。
8. 器官缺陷与补偿
【答案】器官缺陷与补偿是个体心理学术语。阿德勒1907年发表《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补偿的研究》,认为天生有器官缺陷的儿童,如天生肢体残疾,眼睛、耳朵、发音器官、内脏器官等机能失调,以及与器官(包括大脑中枢)相联系的神经不健全等,会陷入一种不断的自卑感,从而在生理和心理上产生自觉或不自觉的补偿,或促使缺陷器官机能的发展,或以另一器官的机能作为补偿,使机体趋于平衡。如盲人努力发展听觉和触觉能力作为补偿。阿德勒认为,由器官的缺陷而产生的自卑感往往被夸大成为生活的主流,其过度补偿若只专注于个人,可能导致神经症,但若决心为社会作贡献,则可能取得超过常人的成就。
9. 人格/大五人格
【答案】(1)人格的定义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包括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等本质特征。
(2)大五人格
塔佩斯等运用词汇学的方法对卡特尔的特质变量进行了再分析,发现了五个相对稳定的因素从而提出著名的大五因素模型,这五个因素包括外倾性、宜人性、责任心、神经质、开放性。
10.新精神分析
【答案】新精神分析亦称“新弗洛伊德主义”。
(1)广义指一些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未脱离弗洛伊德经典精神分析基本理论的框架,但对其有所变通、修正和扩充的精神分析理论。包括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亦有主张两者是经典精神分析向新精神分析的过渡或中介)、自我心理学、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对象一关系学派(克莱因学派)、瑞士的存在主义分析学派6个学派或分支。
(2)狭义专指美国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是20世纪30年代后从美国精神分析运动中分离出来的一个心理学流派。
11.认知风格
【答案】认知风格也称认知力式,是指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力式,包括个体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又包括个体态度、动机等人格形成和认知能力与认知功能方面的差异。认知方式有许多种,主要有: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冲动和沉思、同时性和继时性等。
12.现象学
【答案】20世纪西方哲学流派、思潮和运动。
(1)狭义指关于意识的纯粹本质的科学,是包罗万象的方法学。德国哲学家胡塞尔创立。其学说主要由胡塞尔及其早期追随者的理论构成。研究对象侧重于意识经验本身,尤其是意向活动和意向关系。主张运用现象描述或本质还原法,直接审视和把握对象的本质。
(2)广义还包括直接和间接受胡塞尔哲学影响而产生的哲学理论以及20世纪西方人文科学所运用的现象学原则和方法。
二、简答题
13.如何理解无意识及其作用?
【答案】(1)无意识的定义和特点
①定义
弗洛伊德把它定义为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是意识的但已受压抑的心理活动。 ②特点
a. 无矛盾性,指无意识中的各种本能冲动和欲望拥挤在一起而互不干扰;
b. 无时间性,即无意识中的各种欲望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改变,也没有任何时间上的先后次序;
c. 在无意识中不存在任何否定、怀疑和不相信的成分;
d. 非现实性,即无意识几乎与外部世界没有任何联系,无意识过程按自身的强度和快乐原则进行,它不管现实,只求享乐;
e. 无意识更机动、更活跃,易于变形和替换。
(2)无意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