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634心理学基础综合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归因

【答案】归因是指对已发生的事件进行解释的过程,归因理论也对认知模型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归因的维度包括:

(1)内归因和外归因

外部归因是指把事件发生的原因解释为来自外部;内部归因是指把事件发生的原因解释为来自内部。

(2)稳定归因于不稳定归因

稳定的归因是指事件发生的原因持续存在;不稳定的归因指的是事件发生的原因并不总是出现。

(3)整体性归因

整体性指的是失败在很多任务上都会发生;特定性指失败只在这一种任务上发生。

归因理论者感兴趣的是不同类型的心理障碍与特定的归因风格是否有关。因此,在认知治疗中,改变认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让来访者看到对同一事件不同解释的可能性。

2. 分裂样人格障碍

【答案】分裂样病人的突出特征为社会隔绝,情感疏远,在日常社会牛活中常常表现为孤单、冷淡、沉默,不介入日常事务,不交际,不关心他人。但此类人往往投注较大的精力于与人无关的兴趣方面。此类障碍者多见于男性。

3. 依赖型人格障碍

【答案】依赖型人格障碍者缺乏自信、依附于他人,遇到轻微应激即退却,寻求帮助,需要保护,且其性关系多不成熟,往往存在婚姻问题,缺乏亲密朋友。可同时伴有焦虑、抑郁症状,也可继发酒精和药物依赖方面问题。

美、德等国采用PDQ 和SCID 等临床调查表、定式检核表等工具,得到依赖型人格障碍的患病率为0.3%〜6.7%。依赖型人格障碍与重性抑郁症、强迫症、惊恐障碍的共病率分别为17%, 46%, 18%。

4. 儿童性别认同障碍

【答案】儿童反复申诉自己想成为另一个性别,或坚持认为自己是另一性别的人;男孩喜欢穿女性服装;女孩则坚持一直穿典型的男性服装;在假扮游戏中强烈而坚持地偏爱另一性别的角色,或坚持幻想成为另一性别;强烈地希望参加典型的另一性别的游戏及娱乐,偏爱另一性别的游戏伙伴。

男孩厌恶自己的阴茎,厌恶粗鲁的游戏,拒绝典型男性的玩具、游戏和活动;如果是女孩,拒绝坐着小便,断言自己有阴茎或会长出一个阴茎,或断言自己不会长乳房或来月经,厌恶正式的女性服装,留短发,常常被误认为是男孩。

性别认同障碍男女比例在5:1左右。大约有四分之三的男孩在进入青春期晚期或成年之后,报告有同性恋或双性恋倾向,但没有性别认同障碍;剩下的多报告为异性恋,也没有性别认同障碍。

如果他们适应良好,则不需要治疗;如果对自己身体极度不满,或因此造成人际关系不良或与父母关系不好,会感到非常痛苦,治疗重点可以放在改善人际关系和与父母关系上。

5. 自恋型人格障碍

【答案】自恋型人格障碍者的突出特点有妄自尊大,全神贯注于自己的智慧和成功的幻想,自我中心,这不仅另他人无法忍受,也给病人自己带来适应不良的痛苦。

美、德等国采用PDQ 和SCID 等临床调查表、定式检核表等工具,得到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患病率为0〜0.4%。

6. 苯丙酮尿症

【答案】苯丙酮尿症是一种由隐性基因遗传的先天性代谢疾病,大概20000名婴儿中有1名患有此病。

患有苯丙酮尿症的婴儿出生时显得正常,但由于缺乏肝酵素,使体内的苯丙胺堆积在血液和组织中,如果没有得到适当的处理,会对脑神经造成不可逆的伤害。约1/3的患儿不能行走,2/3的患儿从来不能学会说话,超过半数的患儿IQ 在20以下。

病征通常在出生6〜12个月后出现。婴儿一经检验出苯丙酮尿症,可用食物疗法控制体内的苯丙胺含量,直到6岁大脑基本完全发展为止。及早适当的治疗可以停止脑神经的损伤,患者很可能拥有从边缘至正常的智力水平。

7. 抑郁症(majordepress Ⅰved Ⅰsorder )

【答案】(1)定义

经历了一次或多次的抑郁发作,期间没有躁狂发作,被称为抑郁症,也称为单相障碍。

(2)发病率和患病率

抑郁症是最严重的心理障碍之一,它的发病率很高。在美国,男性发病率为4%,女性为6%,终生患病率大约为17%。

(3)易患人群

①独居和离婚的人;②女性;③青年人。

(4)复发特点

①至少有一半的病人在第一次发病后还会有第二次甚至多次的发病,并且较第一次更严重; ②抑郁症复发的情况多种多样,有的人是连续复发,有的人在两次发病间有很长的正常期。

8. 变态心理学的定义

【答案】变态心理学(abnormalpsychology ), 又译异常心理学,是将心理科学应用于对心理障碍,包括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如何治疗进行研究的一个心理学分支学科。

二、简答题

9. 简述领悟疗法与心理分析的异同。

【答案】①承认人有无意识的心理活动,自己不能理解这些活动的原因,尤其是病态的行为; ②承认人格结构论,承认人们不自觉地使用心理防御机制来解决或者减轻自己的心理冲突和烦恼,包括病态的恐惧;

③承认神经症病人患病后有两级获益,尤其是外部获益,给治疗这类疾病造成困难;

④承认幼年期的生活经历,尤其是创伤性体验,对人个性形成的影响,并可成为成年后心理疾病的根源。但不同意俄狄浦斯情结是人的普遍特征,也不同意把各种心理疾病的根源都归之于幼年性心理的症结;

⑤同意心理分析的观点,认为各种神经症病人的焦虑都有其幼年期的焦虑的前例,这是成年焦虑的根源。认为强迫症和恐人症的症状是过去或幼年期的恐惧在成年人心理上的再现;

⑥弗洛伊德认为性心理障碍是幼儿性欲的直接表现,是成人的一种非常态的性满足。认识领悟疗法认为这有一定道理,性心理障碍是成年人用幼年的性取乐方式来解决成年人的性欲或解除成年人的苦闷的表现,是本人意识不到的;

⑦用病人易理解的、符合其生活经验的解释使之理解、认识、并相信其症状和病态行为的幼稚性、荒谬性、不合成人逻辑的特点,使之达到真正的领悟,从而使症状消失。

此外,认识领悟疗法与心理分析和其他心理动力学疗法在临床实践上的主要区别在于:无论病人的临床表现如何,病程长短,一般治疗10次左右就可以使病情明显好转,甚至症状完全消失。其治疗关键在于分析症状的幼稚性。

10.简述癔症的研究历史。

【答案】癔症(hysteria ), 亦译作歇斯底里,这一疾病在古希腊和古埃及医书中曾有记载。当时的医生认为,这种疾病多发作于女性之中,是由于女性的子宫在体内到处游走所致。

中世纪时认为,癔症起因于魔法或妖魔作怪、精灵附体。

18世纪初认为癔症起源于神经系统和大脑异常。

19世纪末,精神病学家Charcot 认为癔症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障碍造成的;弗洛伊德则认为癔症是无意识的动机冲突所致。

1941年,一个英国人将癔症定义为这样一种状态,它所呈现的精神和躯体症状并不源于器质因素,产生和维持的动机不完全自觉,这些症状旨在获得某种实际的或幻想的利益。

1978年ICD-9中认为癔症是一种似乎未被病人觉察的动机造成了意识范围的缩小、运动或感觉机能的障碍,病人因而似乎取得了心理上的利益或象征性价值。

1980年以后,DSM 系统取消了“瘡症”这个疾病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