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发展心理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自我意识的萌芽约出现在( )。
A.0〜1岁
B.1〜2岁
C.2〜3岁
D.3岁以后
【答案】B
【解析】自我意识萌芽的标志是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发生在1岁末。自我
,发生在2〜3岁。 意识形成标志是使用代词“我”
2. 下列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中,最容易产生动作误差的是( )。
A. 平均差误法
B. 最小变化法
C. 恒定刺激法
D. 信号检测法
【答案】A
【解析】在平均误差法实验中,一般要被试自己操纵实验仪器来调整比较刺激,使其与标准刺激相等,所以最易产生动作误差。
3. 一组服从正态分布的分数,平均数是27, 方差是9。将这组数据转化为Z 分数后, Z 分数的标准差为( )。
A.0
B.1
C.3
D.9
【答案】B
【解析】根据标准分数的性质,若原始分数呈正态分布,则转换得到的所有Z 分数的均值为0, 标准差为1的标准正态分布。
4. 根据样本数据推断总体时,如果虚无假设正确,但被拒绝。这类错误被称为( )。
A. 型错误
B.
C. 型错误
型错误
D. 型错误
【答案】A
【解析】假设检验的原理和方法是由样本推断总体,由于总体的真实情况往往是未知的,根据样本推断总体就有可能犯两类错误:虚无假设
真错误,即型错误,也称I 错误;虚无假设
错误,即型错误,也称错误。但没有
为( )。
A.0.20
B.0.32
C.0.48
D.5.00
【答案】D
【解析】根据公式,代入数据得, 本来是正确的,但拒绝了型错误的说法。 值这类错误称为弃本来不正确,但却接受了H0, 这类错误称为取伪型错误和5. 在信号检测实验中,如果某被试的击中率和虚报率的0值分别是0.40和0.08, 则该被试的
6. 当实验出现了“霍桑效应”时,为了改进实验,后续研宄应采取( )。
A. 双盲法
B. 消除法
C. 平衡法
D. 对抗法
【答案】A
【解析】霍桑效应是指当被观察者知道自己成为被观察对象而改变行为倾向的反应。对此应排除实验者效应和要求特征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宜采用双盲法来加以排除。
7.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
A. 学生心理
B. 学习心理
C. 教师心理
D. 课堂管理心理
【答案】B
【解析】教育心理学以学习心理学的研究为主。
8. 下列属于晶体智力的是( )。
A. 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
B. 发现复杂关系的能力
C. 理解词汇能力
D. 知觉的速度
【答案】B
【解析】晶体智力是在信息加工和解决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对关系的认识、类比、演绎推理能力等。
9. 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 )。
A. 诱因
B. 需要
C. 兴趣
D. 信念
【答案】A
【解析】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行动,使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动力。动机产生是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需要,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能够满足需要的事物,即诱因。它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凡是个体因趋向或接受它而得到满足的诱因是正诱因;凡是个体因逃离或躲避它而得到满足的诱因是负诱因。
10.皮亚杰认为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 )。
A. 基本能够掌握守恒的概念
B. 比较关注事物的本质联系
C. 思维只能集中于问题的一个维度
D. 思维可以注意到问题的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维度
【答案】C
【解析】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思维已表现出了符号性的特点,他们能够通过表象和言语来表征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但其思维仍是直觉性的、非逻辑性的,而且具有明显的自我中心特征。
11.小张去车站接一位陌生客人,他的预期会影响对这位客人的辨认。这种知觉的加工方式主要是( )。
A. “全或无”加工
B. 颉颃加工
C. 自上而下的加工
D. 自下而上的加工
【答案】C
【解析】自上而下加工又称概念驱动加工,是指依赖于个体过去经验的加工活动。A 项,“全或无”加工是指仅存在加工与不加工两种形式的加工。比如,神经冲动即遵循“全或无”的法则,即一个刺激要么不能引起神经冲动,要么引起完全的神经冲动,不存在任何的中间状态。B 项,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