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潍坊医学院心理学系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发展心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目录
2017年潍坊医学院心理学系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发展心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一).... 2
2017年潍坊医学院心理学系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发展心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二).. 12
2017年潍坊医学院心理学系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发展心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三).. 27
2017年潍坊医学院心理学系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发展心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四).. 41
2017年潍坊医学院心理学系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发展心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五).. 52
一、名词解释
1. 成人感
【答案】成人感是指个体从青少年向成人期过渡时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当青春期少年处于青春发育前期时,他们的生理发育处于剧变之中,特别是外形的变化和性发育的成熟,使他们感到自己是大人了,因而产生了强烈的成人自豪感。他们不再对父母撒娇,而竭力作出一副大人的模样,并产生强烈的独立意识。如果成年人仍把他们当小孩子,他们便会感到委屈,并采取粗鲁、固执、不听话、孤僻和消极等各种方式来进行反抗。然而,事实上,青春期少年并未具有完全独立的条件和能力,不管他们愿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他们都必须在许多方面,比如经济上、社会地位上以及对社会问题的深入理解等都依赖于成人。
2. 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答案】习惯化与去习惯化是一种广泛使用于婴儿认知研究的实验范式。习惯化是指由于刺激的重复的出现,儿童有机体就逐渐减少对它的反应强度的过程。这表现在注视时间的减少、心率降低、呼吸变缓和吸吮奶嘴频率的变化等。去习惯化是与习惯化相反的过程,是指习惯化发生后,一种新的刺激出现,又使有机体的反应恢复到一种较高的水平的现象。
3. Development
【答案】Development 中文翻译为“发展”。发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发展是指从出生到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个体生理与心理随年龄增加而变化的过程。期间,个体的心身表现出量和质的变化,这种变化与年龄有密切联系,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从而形成年龄特征;发展还有顺序性,并且常受遗传、环境、成熟、经验等因素影响。现代心理学甚至把生命开始(受孕)作为研究起点。狭义的发展是指从出生到青春期的身心变化过程。
4. 恋母情结
【答案】恋母情结原义指男孩亲母反父的复合情绪,后统指幼儿对异性父母的依恋、亲近,而对同性父母的嫉妒和仇恨等复合情绪,也称为俄狄浦斯情结。相传古希腊神话,俄狄浦斯王子因应验一个神谕,无意杀死生父,娶母为妻。弗洛伊德借此论证儿童性心理的特征,认为儿童在性器期(3〜5岁)男孩出现恋母妒父的情绪,潜意识中想取代父亲独占母亲的爱,但因父亲比自
己更强大有力,故心理上常以父亲自居,极力模仿父亲的行为和态度;到了青春期,这种冲动还会出现,直到有了性爱对象才会获得解决。弗洛伊德认为,男孩害怕被父亲阉割,而逐渐消除恋母情结。女孩俄狄浦斯情结的产生意味着爱的对象从母亲转向父亲,这一情结在女孩意识到自己没有“阳具”时达到了顶峰。如不能很好得到解决就会成为未来神经症的根源。新弗洛伊德主义批评恋母情结缺乏科学根据,弗洛伊德自己也认为许多人并未表现出这一情结,许多男孩和父亲、女孩和母亲感情十分融洽,毫无敌意。但他又说前一种情况是因恋母情结完全被压抑所致,后一种情况则是同性恋的表现。过分强调恋母情结等儿童早期经历在人格形成的作用,会导致忽视后期教育的意义,陷入早期经验决定论的境地。
二、简答题
5. 成年早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及主要发展课题有哪些?
【答案】(1)成年早期的一般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从成长期到稳定期的变化
儿童及青少年阶段被称为成长期。进入成年早期后,个体进入稳定期。这种稳定性体现在绝大多数成年早期的个体身上。
②智力发展到达全盛时期
成年早期个体的智力发展进入全盛时期。思维方式由形式逻辑思维为主转为以辩证逻辑思维为主,思维更加具有相对性、变通性、灵活性、整合性和实用性。在成年早期的最后阶段,个体的创造性思维发展也达到高峰,开始在不同领域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创造力。
③恋爱、结婚到为人父母
18〜35岁是恋爱、结婚、养儿育女的年龄段。一般来说,个体在18岁以后开始考虑婚姻问题。
④创立事业到紧张工作
根据金兹伯格的职业选择二阶段,成年早期的个体进入了现实阶段。现实阶段始于18岁,这时个体开始选择职业,并在一定领域内实现自己的愿望。创业也必然成为这个年龄阶段的主要目标。
⑤困难重重到适应生活
成年早期将面临很多从未遇到的困难,如养儿育女,追求事业成功,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等,都要自行解决。因此,良好的生活适应就成为这个时期的主要发展课题。
(2)张日昇认为,成年早期的发展课题应该包括以下十个方面:
①对身体的发育,特别是对因性成熟所引起的诸多变化的理解和适应;
②从精神上和经济上脱离父母并走向独立;
③逐渐完善作为男性或女性的性别角色;
④对新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异性关系的适应;
⑤正确认识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通过各种社会活动完善自己;
⑥树立作为社会一员所必须具备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⑦掌握作为社会一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并付诸社会实践;
⑧选择职业及工作适应;
⑨恋爱、结婚及婚姻适应;
⑩成就感的获得与自我实现。
6. 试评述几种主要的言语获得理论,谈谈你对婴儿言语发生发展内在机制的理解。
【答案】(1)言语获得的理论包括先天论、习得(或经验)论以及相互作用论三种主要理论。
①先天论
a. 理论内容
言语的先天论认为语言能力是人类与生倶来的,包括先天语言能力说、自然成熟说。先天语言能力说即由乔姆斯基提出的。自然成熟说的代表人物是勒纳伯格。
b. 评价
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有着许多合理之处,但其“语言获得装置”只是一种假设,尚未也很难得到证实。他过于强调天赋和先天性,低估了环境和后天教育的作用,忽略语言的社会性,有唯心主义倾向。
②习得(或经验)论
a. 理论内容
言语的习得论认为,言语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强调家庭和社会环境对言语发展的重要作用,包括强化说与模仿说。
b. 评价
强化说有其合理性,可以解释清楚某些低级言语的发生过程,如最初的语音和单个单词等。但模仿说并不能解释清楚言语获得过程中的全部事实。
③相互作用论
a. 理论内容
言语的相互作用论认为,言语发展是生理成熟、认知发展与不断变化的语言环境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括认知相互作用论和社会相互作用论。认知相互作用论认为,语言是儿童许多符号功能的一种,认知结构是言语发展的基础,言语结构随着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个体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源于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该理论强调儿童与同伴或成人的交往在语言获得中的作用,强调语言环境对儿童的语言输入的作用。
b. 评价
言语的相互作用论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儿童在获得语言的过程中能动地建构语言的事实,但它过于强调儿童与同伴或成人的交往在语言获得中的作用,强调语言环境对儿童的语言输入的作用,而忽视了儿童自身加工语言的心理过程。
(2)对婴儿言语发生发展内在机制的理解
根据言语获得的相互作用理论,言语发生的过程,实质上应该看作是一个多种因素相互影响、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