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中外教育史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 摘要
一、单选题
1. 不属于前期文艺复兴时期代表人物的是( )。
A. 伊拉斯莫
B. 弗吉里奥
C. 维夫斯
D. 培根
【答案】D
【解析】伊拉斯莫、弗吉里奥和维夫斯是前期文艺复兴时期代表人物。随着社会的发展,早期人文主义教育日益滞后于时代,人文主义教育的内涵必须予以新的拓展,这种新拓展主要体现在培养目标的改变、世俗精神的增强、学习内容的丰富、本族语的引入、学习方法的进步等方面。意大利的卡斯底格朗、法国的拉伯雷和蒙田、英国的埃利奥特和培根成为新的教育精神的代表人物。
2.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期间所创立的道尔顿制的基本原则是( )。
A. 自由与合作
B. 活动与主动
C. 注重学生个性差异
D. 儿童中心主义与“从做中学”
【答案】A
【解析】道尔顿制是美国教育家帕克赫斯特于1920年在马萨诸塞州道尔顿市的道尔顿中学实施的一项教育革新计划,它是针对班级授课制的弊端创造的一种个别教学制度。按照帕克赫斯特的设想,道尔顿制就是使每个学生能够对自己学习的速度和方法负起更大的责任。她主张废除课堂教学、课程表和年级制,代之以公约或合同式的学习,据此提出了自由与合作的原则。所谓自由,是指,在学习上,不要用课时表做硬性规定,不给学生压力,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速度做出学习的安排。要使儿童自由学习,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安排学习,养成独立工作的能力。所谓合作,是指在学校中,学生应该互相交往,互相帮助,共同自由的生活。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以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
3. 20世纪30年代,苏联改革和发展国民教育的纲领性文件是( )。
A. 《国家学术委员会教学大纲》
B. 《统一劳动学校规程》
C. 《关于加强学校同生活的联系和进一步发展全国国民教育制度的建议》
D. 《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
【答案】D
【解析】A 项,1921~1925年间国家学术委员会的科学教育组编制并正式公布了《国家学术委员会教学大纲》(通称综合教学大纲或单元教学大纲); B 项,《统一劳动学校规程》是1918年颁布的; C 项,1958年苏共中央总书记赫鲁晓夫提出了《关于加强学校同生活的联系和进一步发展全国国民教育制度的建议》; D 项,1931年颁布的《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是30年代苏联改革和发展国民教育的纲领性文件。
4. 关于城市学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领导权上最初独立自主,后来转交政府
B. 在内容上强调世俗知识的学习
C. 培养目标上是适应对职业人才的需要
D. 使用拉丁语教学
【答案】D
【解析】①城市学校是指,随着城市的发展,新兴的市民迫切需要掌握初等文化知识,需要对经营工商业有用的实际技能的训练,由此而出现的世俗性的学校。②它在教育上的主要特点是,教育内容除宗教教育外,注重读、写与计算的训练,教学用本民族语言进行。
5. “二战”后联邦德国第一个有权威的高等教育方面的法案是( )。
A. 《总纲计划》
B. ((汉堡协定》
C. 《高等教育总纲法》
D. 《教育结构11一划》
【答案】C
【解析】A 项,《总纲计划》主要探讨普通初等和中等教育问题; B 项,《汉堡协定》是关于义务教育年限的规定,以及关于全日制教育的规定,保障了联邦德国教育的稳定发展; C 项,1976年正式颁布的《高等教育总纲法》是战后联邦德国第一个有权威的高等教育方面的法案; D 项,《教育结构计划》把学前教育列入学校教育系统,把基础学校的入学年龄由6岁提前到5岁,这是联邦德国开始重视早期人才培养和早期智力开发的重要迹象。
6. 中世纪将宗教教育和武士教育合为一体的教育是( )。
A. 教会教育
B. 武士教育
C 骑士教育
D. 世俗教育
【答案】C
【解析】骑士教育是西欧封建社会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主要目标是培养勇猛豪侠、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分为家庭教育阶段、礼文教育阶段和侍从教育阶段,这是一种典型的武夫教育,重在灌输服从与效忠的思想观念,训练勇猛作战的诸种本事,养成封建统治阶级的保卫者。它是将宗教教育与武士教育融合在一起的教育。
7. 首先提出“教育的心理学化”主张的学者是( )。
A. 裴斯泰洛齐
B. 夸美纽斯
C. 詹姆斯
D. 赫尔巴特
【答案】A
【解析】裴斯泰洛齐(1746-1827)是19世纪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也是一百多年来世界上享有盛誉的教育改革家。裴斯泰洛齐继承了卢梭自然教育的思想,并将其教育适应人的本性的思想发展为:教育适应儿童心理的思想,强调利用儿童的自然兴趣和活动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适合儿童的学习心理规律,在西方教育史上,也可以说是在世界教育史上,裴斯泰洛齐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
8.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学习理论基础是( )。
A. 认知发现理论
B. 认知接受理论
C. 认知目的理论
D. 认知建构理论
【答案】B
【解析】此题是对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考查。有意义接受理论也称为认知接受理论,它高度重视原有认知结构对新学习的影响,认为原有认知结构中是否具备可用来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是影响知识学习的首要变量。如果原有认知结构中缺乏可用来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则应运用“先行组织者”策略,为新的学习提供一个认知的组织框架,“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呈现现行组织者的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托尔曼的认知目的理论和最近兴起的认知建构理论都不强调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运用。
9. 与“新教育运动”相比,不属于进步主义教育特征的是( )
A. 更关心普通民众的教育
B. 更强调教育与社会生活联系
C. 更重视学校民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