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711组织行为学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如何正确运用群体压力?
【答案】(1)当一个人在群体中与多数人的意见有分歧时,会感到群体的压力。有时这种压力非常大,会迫使群体的成员违背自己的意愿产生完全相反的行为。社会心理学中把它叫做“顺从”或“从众”。群体施加压力的方式有四种:理智讨论、怀柔政策、铁腕政策和开除政策。正确运用群体压力,可以更好地发挥团体优势。
(2)群体压力影响社会从众行为,是一把双刃剑。正确运用群体压力,关键是管理好从众行为,趋利避害。
①把握引导和造成从众行为的技巧,不仅可以通过给予员工适当的压力,形成‘个积极向上、健康活泼、开拓进取的舆论氛围,而且可以树立典型的榜样人物,形成合力,同心协力为目标奋斗。 ②避免和消除消极从众,企业在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要创造一种宽松的气氛,淡化群体规范的作用; 员工要提高个人的认知能力,增强自信心; 领导者要在舆论一边倒的情况下,敢于挺身而出。
(3)不能否认群体压力和顺从现象的存在,而且应当重视这一现象。一般来说,应避免采取群体压力的方式压制群体成员的独创精神,但也不能认为群体压力只有消极的作用,对于群体成员的不良行为给予适当的压力是必要的。
2. 什么是冒险转移现象? 其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答案】“冒险转移”现象是指在群体决策中冒险水平高于个人决策冒险的平均水平的现象。冒险转移现象的发现令人感到意外。这个问题引起许多学者浓厚的兴趣,要进一步探讨冒险转移现象的原因。各国学者提出了不同的假设,主要有下述五种假设。
(1)责任分摊的假设
每一种包含风险的决策都与一定的责任相联系。风险越大,失败的概率越高,决策者肩负的责任也越大。责仟往往引起决策人的情绪紧张,焦虑不安,不敢贸然采取有较高风险的决策。而群体之所以采取有更大风险的决策,是因为对决策后果的责任可由群体全体人员分摊,万一决策失败,追究责任时不致独承其咎,这样就减轻了个人的心理负担。
(2)领导人物作用的假设
在群体中总会有领袖人物和有影响的人物,他们在群体活动中起着特殊的作用。他们为了显示自己的才能与胆略,往往会采取冒险水平较高的大胆决策。同时,由于对群体成员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在决策中有较大发言权,他们会用各种方式证明他们采取的决策是有根据的,因而他们的决策会被群体所接受,变成群体的决策。
(3)社会比较作用的假设
在许多群体内,提出有根据的冒险决策会得到好评。因此,群体中的个人提出自己的决策意见时,往往要与别人的意见进行比较。如果个人的意见在冒险水平上低于群体其他成员的平均水平,则会感到不安,担心群体可能对他有不良的印象。基于这种考虑,个人在参加群体决策时提出意见的冒险水平往往要高于单独作决策时的冒险水平。群体内各成员的相互比较可能产生冒险转移现象。
(4)效用改变的假设
这种假设是用效用理论的术语来解释群体决策的胃险转移现象。从这种假设来看,在群体中通过讨论彼此交换意见,会影响到个人选择方案效用的改变。同时,彼此相互影响也会改变冒险的效用,发生趋同现象。但这种假设并不能全面解释冒险转移现象,不能解释大多数情况下群体决策向增加冒险的方向转移而不是向保守方向转移的原因。
(5)“文化放大,假设
这种假设认为,若一个国家或社会的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是崇尚冒险,则这种价值观会被“放大”,从而扩散与反映到该文化中的群体决策中来。
综上所述,五种假设虽然都试图解释群体决策的冒险转移现象,但各自都不能解释全部实验材料。由此看来,很可能这种现象相当复杂,其发生受多种因素所制约,在不同的具体情况下可能不同的因素在起主导作用。因此,这五种假设中的每一种都有一定意义,但不能以偏概全,而应相互补充。
二、简答题
3. 何谓组织文化建设的心理机制?
【答案】优秀的组织文化不会自发地形成,它是组织的领导者有意识加以培育和长期建设的结果。组织文化建设的心理机制,是指组织文化的建设必须遵循相应的心理规律来进行,才能事半功倍。组织文化建设的心理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心理定势
心理定势,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定势规律,是指前面一个比较强烈的心理活动,对于随后进行的心理活动的反应内容及反应趋势有明显的影响。
①对新的组织成员的培训,心理定势的作用十分突出。通过培训,使他们在这些基本问题上形成有利于组织的心理定势,对其今后的行为发挥指导和制约作用。
②对组织进行变革时,相应地要更新和改造原有的组织文化,首先要打破已有的传统心理定势,建立新的心理定势。这当然是十分艰巨的事,将会遇到文化惰性的顽强抵抗。
(2)重视心理强化
这种心理机制运用到组织文化建设上,就是及时表扬或奖励与组织文化相一致的思想和行为,及时批评或惩罚与组织文化相背离的思想和行为,使物质奖励或惩罚尽力成为组织精神的载体,使组织精神变成可见的、可感的现实因素。
(3)利用从众心理
从众是在群体影响下放弃个人意愿而与大家保持行为一致的心理行为。
①在组织文化建设中,组织领导应运用一切舆论工具,大力宣传组织文化,主动利用从众心理,促成组织成员行动上的一致。一旦这种行动一致的局面初步形成,对个别后进成员就构成一种心理压力,促使他们改变初衷,与大多数成员一致起来,进而实现组织文化建设所需要的舆论与行动的良险循环。
②对于组织中存在的不正之风、不正确的舆论,则应采取措施坚决制止,防止消极从众行为的发生。
(4)培养认同心理
认同,是指个体将自己和另一个对象视为等同,引为同类,从而产生彼此密不可分的整体性的感觉。
①为了建设优良的组织文化,组织主要负责人取得全体成员的认同是十分必要的。这就要求他办事公正、作风正派、以身作则、真诚坦率、待人热情、关心职工、善于沟通,具有民主精神和奉献精神。
②着重培养职工对组织的认同感。这就要求使组织目标中包含众多的个人目标,使组织的利益与职工的个人利益挂钩,并使职工正确地、深刻地认识到这种利益上的一致性,真正地产生个人与组织利益与共、命运与共的感情。
对组织认同感的最高表现形式是对组织的光荣感和自豪感。
(5)激发模仿心理
模仿,是指个人受到社会刺激后而引起的一种按照别人行为的相似方式行动的倾向,它足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的人际互动现象。模仿是形成良好组织文化的一个重要心理机制,而榜样是模仿的前提和依据。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应该身先士卒,以自己的模范言行倡导优秀的组织文化,同时应该大力表彰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五好标兵、三好学生、优秀共产党员,使他们的先进事迹及其体现的组织精神深入人心,在组织内掀起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热潮,这是组织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当然,树标兵应实事求是,力戒拔高作假,否则将适得其反。
(6)化解挫折心理
在组织的运行过程中,组织成员之间的摩擦是不可避免的,上级与下级之间、同事之问总会出现一些矛盾和冲突,组织成员个人总会碰到一些困难和挫折,这时,就会产生挫折心理。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不利于个人积极性的提高,不利于职工的团结,不利于工作中的协作,不利于优良组织文化的形成。如何化解组织成员出现的挫折心理,也是组织文化建设中应该予以注意的问题。
4. 什么是承诺? 什么是组织承诺?
【答案】(1)承诺的含义
承诺是指一种约定,这种约定庄重而有约束力,限制了个体行动的自由。
(2)组织承诺的含义
美国社会学家贝克尔曾经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首先提出了“组织承诺”的概念,但并没有对这个概念进行深入的研究。加拿大学者梅耶和艾伦总结了组织承诺的定义,认为它们具有以下共同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