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传播学院613新闻传播史论之外国新闻事业史教程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ASEAN

【答案】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英文AssociationofSoutheastAsianNations 。前身是马来亚(现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于1961年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东盟于1967年8月8日在泰国曼谷成立,最初的成员国有: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旨在加快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促进各地区的和平和安全。之后,文莱、越南等国也先后加入东盟,使之成为一个重要的区域性合作组织。

2. 路透社(REUTERS )

【答案】路透社是英国最早的通讯社,也是世界上资格最老的通讯社之一,1851年由朱利叶斯·路透在伦敦创办。最初,路透社只限于发布金融、商业消息,大众化报纸兴起后,信息需求量大,路透开始采集和发布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新闻,向报界供稿,1858年,《泰晤士报》也成了它的订户。路透社不断拓展业务,常常以时效性强的独家新闻在同行竞争中取胜。1870年与哈瓦斯社等世界大通讯社缔结划分新闻势力范围的“三边四社协定”,1916年后,经过几次改组,成为英国报业自己的合作通讯组织,不再是一个营利机构。

3. 《纽约时报》

【答案】《纽约时报》创刊于1851年9月18日,由雷蒙德与两位同仁合作创办。雷蒙德主张“刊登应该刊登的消息”,力求办一份新闻翔实、言论平和的廉价报纸。该报创刊后努力贯彻这一办报方针,新闻报道详尽准确,言论调和平稳,尤其注意国外新闻。到南北战争时,已成为美国杰出的日报,对战争的报道十分出色。1896年,奥克斯接管了该报。范安达制定的传统一直延续下来,即以“客观的、超党派”的态度刊登长篇的报道,报道国内外一切重大新闻,包括被其他报纸忽视或压缩成概要的新闻。这一传统使该报享有了“档案记录报”之称。

4. 《学者报》(JournaldesSavants )

【答案】《学者报》于1665年由德尼·德·萨洛(DenisdeSallo )创刊于巴黎,接受政府资助。主要内容是介绍法国国内外出版的新书,定期公布新书书目,满足了社会需要,深受读者欢迎,并成为欧洲许多同类刊物的楷模。创办初期是周刊,1724年改为月刊,并延续至今。

5. 《哈拉雷宣言》

【答案】《哈拉雷宣言》是指1987年6月,在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召开的不结盟国家新闻部

长会议上通过的宣言,有一百二十多个发展中国家的新闻部长出席了此次会议。该宣言呼吁不结盟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加强在传播领域的合作,推动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的斗争。

6. news-letter

【答案】news-letter 即新闻信,是指传递、交流信息的公私信件。它是西方古代历史上流传最广的手写传播形式,是最早的民间“报纸”。早在公元前500年,古罗马就开始有新闻信,直至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由于国家幅员辽阔,无论是官方还是私人,都要靠新闻信保持联系。官方的新闻信常有传递政情军情的性质,私人的新闻信主要流行于上层社会。

二、简答题

7. 德国法西斯政府是怎样对待报业的? 目前德国报业结构有什么特点? 列举当前最大的报团、重要的日报和新闻期刊(名称、简况)。

【答案】(1)德国法西斯政府采取如下措施来控制报界

①希特勒上台伊始就对进步报业大肆镇压。接着在3月,政府设立国家宣传部,由戈培尔任部长,统管宣传文化事务。国家宣传部严格管制报刊言论,每天都召集柏林和外省报纸驻柏林机构的负责人前来听取具体宣传指示,告诉他们什么新闻要发、什么新闻不能发、按照什么调子发言论,各报如有违反就会遭到严厉处置。

②同年7月,法西斯党徒以暴力夺取了莫斯报团的所有报刊和财物,随后又强制没收了乌尔斯泰因报团,负责接管这两家报团的是纳粹党的耶埃出版社。剩下的胡根贝格报团政治反动,胡根贝格本人是个狂热的民族主义者。一贯支持希特勒,但纳粹党仍派出人数众多的主笔团控制其所属报刊的言论,使其完全成为纳粹的工具。

③1933年下半年起,纳粹进一步加强对新闻和文化队伍的控制,策划建立了以戈培尔为主席的御用机构德国文化协会(下面又分设新闻、广播、电影等六个协会),规定凡从事文化职业的人都必须加入协会,协会可以以“政治上不可靠’夕为由随时开除或拒绝接受会员。接着又颁布“新闻记者法”,规定编辑部成员必须经戈培尔接见后才能任用,一般记者必须是雅利安人种的德国公民,凡信奉马克思主义或有其他“政治上有害行为者”不得从事新闻工作。

④纳粹政权对新闻业并不仅止于消极的控制,而且力图加以积极的操纵。上述种种控制措施的目的都是要使新闻媒介及其成员成为统治当局意志的忠实执行者,成为法西斯主义的积极鼓吹者。

(2)目前德国报业结构的特点:

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报业政策仍实行联邦德国的政策,整个德国的新闻管制归于统一。在六七十年代后,德国报业发展势头放缓,并且出现了明显的兼并集中趋势,其标志是:报纸的总发行量在持续增长,可是报纸的总数和出版单位却在不断减少。

(3)最大的报团:罗瑟米尔报团

该报团业主为北岩的弟弟哈罗德·哈姆斯沃思(1914年受封为罗瑟米尔勋爵,第一次世界大战

时当过政府部长)。他早年协助北岩经营报业,自己还办了《每日纪实报》等报纸,1914年获得了《每日镜报》的控股权,1915年创办《星期日画报》。1922年北岩去世,北岩报团逐步瓦解(譬如((泰晤士报》就卖给了阿斯特),罗瑟米尔继承了北岩的大部分报刊,从而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最大的报团。不过,30年代罗瑟米尔报团也走向衰落,所属的《每日镜报》于1931年分离出去独立经营。

(4)重要的日报

①《世界报)

该报于1946年6月创刊,社址原在汉堡,1976年迁到波恩,1993年迁至柏林。创办人是英军占领当局,初为周二刊,1949年改为日报,1952年招标出售,施普林格买下3/4股权。读者大多为政界、经济界、文教界人士。

②《南德意志报》

该报1945年10月创刊于慕尼黑。开始时为周二刊,1949年改为日报。创办时持社会民主党执照,以后变为私人报纸,但仍倾向社民党。读者对象主要为自由派知识分子。

(5)重要期刊

①《明镜》

该刊于1947年创刊,社址汉堡,是德国最有影响的新闻周刊,用德文和英文出版。篇幅有350页,发行量105万份左右。该刊政治上中间偏左,以严肃的政治社会问题为主要内容,注重调查性报道,敢于揭露政界内幕和社会弊端,在国内外有相当大的影响,曾被英国《泰晤士报》誉为“德意志的民主堡垒”。该刊不畏强权、嫉恶如仇的风格,被同行们称为《明镜》风格。②《焦点》

该刊1993年发刊于慕尼黑,为布尔达出版公司发行,号称是为“信息精英”们创办的新闻周刊。该刊报道题材广泛,内容有深度,多数报道还配有大幅照片和图表,颇具吸引力。短短几年内发行量扶摇直上,20世纪末已达80万份。

③《明星》

该刊1948年创刊于汉堡,是德国最畅销的大众化时事周刊,也是新闻类画报。它的报道广泛,从政治内幕到凡人琐事都有,尤其以揭丑和猎奇著称。形式上讲究标题设计和图片运用,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每期300多页(广告约占一半),发行量110万份以上。

8. 简述尼尔·波兹曼提出的“媒介环境学”(又译为“媒介生态学”)中的研究对象“作为环境的媒介”的含义以及对现今传播学的意义。

【答案】1968年,尼尔·波斯曼首次正式提出媒介生态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把“媒介作为环境的研究”(Mediaecologyisthestudyofmediaasenvironments )。麦克卢汉在他的理论中提出,人通过使用媒介,逐渐被媒介影响,某些与媒介相一致的感觉器官得到扩展,从而造成文化偏向于某种感觉而忽略其他感觉。媒介作为一种环境结构,制约着我们的感觉、思维和表达方式。

(1)波斯曼提出的媒介生态,就像意识形态,是人们理解和想象世界的框架。因此,波斯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