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854国际政治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国际组织的分类有哪些?
【答案】国际组织是指由不同国家成员,包括政府、政党、团体和民众个人,基于特定的目的,以一定的协议或法律形式设立的组织机构。国际组织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分类。
(1)从成员的性质来看,国际组织可以分为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和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两大类。 ①政府间的国际组织是由若干主权国家的政府或政府权力机构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设立的国际机构,如联合国组织就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②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是由不同国家的个人和民间团体等组成的国际机构,如国际劳工组织、国际宗教组织、国际青年组织、国际妇女组织以及各种专业技术性的国际协会和联合会等,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国际红十字大会等。
(2)从目的和职能来看,国际组织可以分为一般政治性组织和专业技术性组织两大类。
①一般政治性组织具有较为广泛的职能,是以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活动为主的组织机构,如联合国、欧洲共同体、北约组织、华约组织、经互会等,它们既有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又有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由于其活动的性质与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密切相关,因而对国际政治的影响也较为突出。
②专业技术性组织一般只具有专业技术性的职能,主要进行科技、文化、体育、卫生等方面的专业技术性活动,如联合国下设的教科文组织、世界卫生组织、世界气象组织、国际电信联盟、万国邮政联盟,以及各种专业技术学会、协会等,这类组织既有政府间的组织,又有非政府间的组织,但更多地表现为非政府间组织的形式。
(3)从成员构成的地域范围来看,国际组织可以分为全球性组织和地区性组织两大类。 ①全球性组织尽管成员的数量有多寡之别,但都是来自世界各个地区,如联合国及其下设的各类组织,以及各种世界性的专业性组织等。
②地区性组织的构成较为复杂,主要包括:
a. 跨地区性国际组织。如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石油输出国组织等。这些组织的成员尽管来自不同地区,但尚未包括世界上一些主要地区的国家,因而不能被视为全球性组织。
b. 地区性国际组织,它的成员一般来自世界某一大洲内部。如美洲国家组织、非洲统一组织等。
c. 区域性国际组织,它的成员一般来自相邻的几个国家。如东南亚国家联盟、孔塔多拉集团、
利马集团等。
全球性的国际组织的行为职能一般涉及世界性的重大问题,而地区性的国际组织的职能一般只限于解决本地区的特定问题。在上述的全球性和地区性的国际组织中,既有政府间的,又有非政府间的; 既有一般政治性的,又有专业技术性的。
2. 简述政府间组织构成的二要素。
【答案】政府间组织的构成,可以说必须有三个要素:
(1)成员国之间要有合作的政治意愿,这是国际政府间组织能够存在的前提与基础;
(2)组织之中要有一定的结构或形式,这是保证组织稳定性的条件;
(3)组织要有一定的运作机制,包括组织的宗旨、权力、职能、活动方式和议事规则,这种运作机制可以体现组织的某种自主性。通常,组织的这三个要素是体现在一定的条约、协定或章程中的。这些条约、协定或章程,构成了组织的基本制度。
3. 比较中西不同的世界主义演进模式的差异。
【答案】比较中西两种不同的世界主义文明,我们可以看到,其演进模式是有很大差异的:
(1)中国文明是先有一个边缘小定的“天下”,冉以华夏文明的教化力量吸引周边的文化不断内聚,而西方文明则是由中心点即西欧向外扩张。钱穆认为,西方文化是由精华集聚的一个小中心点慢慢向外散放,而中国文化则是大处落墨,先摆布一个大局面,再逐步融凝固结,向内里充实。
(2)中国文明的内聚主要是靠非宗教的精神力量,而西方文明的扩张则既靠宗教力量,又靠包括暴力在内的物质力量。
这两种模式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人们可以看得很清楚,前者实现了最大的民族融合,而后者却在向世界推进资本主义的过程中,引发了无数的战争与冲突。
4. 发展中国家应怎样实现自己的发展?
【答案】发展中国家实现自己的发展的方法:
(1)加快经济体制改革,适应全球化发展。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落后的原因主要是经济体制的限制。因此,要改变发展受限必须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变革的方向是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法律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等。在推进制度改革时,必须注意新建立的制度要承担联系内外市场、内外经济的职能。
(2)充分发挥优势,扩大对外贸易。
发展中国家要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还需要扬长避短。对于中国来说,优势就是拥有丰富的资源,要努力将资源转化成经济效益。通过参与国际分工,扩大对外贸易,发展中国家不仅可以为经济发展积累大量资金,提供资本及生产资料,促进经济结构的演变,还可以使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增强商品经济观念,提高竞争意识,吸取国外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
(3)注重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
①科学技术在全球的高速发展和加速传递,为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机会。发展中国家可以从发达国家那里吸取技术发展的宝贵经验和教训,可以根据客观需要和现实可能,直接从比较高的起点开始,在技术水平、生产组织形式等方面利用和借鉴一些现代化国家己有的较为成熟的文明成果,并且注重自主吸收与创新,从而实现生产力的跨越。
②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只有不断提高人才的能力,才能使得资源有效整合,最大限度的创造经济效益。发展中国家必须树立人是最重要的资源的观念。一方面,有组织地进行人才开发,把对人才的投资看作是使经济真正现代化的投资; 另一方面,积极地保护人才,把对人才的保护看作是对民族经济的保护。只有把人才的开发与保护放到重要的战略位置,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
5. 影响主权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1)全球体系对主权的影响,最主要的方面可以概括为制度化的约束,也就是国际组织、国际公约、多边协定以及国际法的影响。
①这种影响造成了国内政治行为的“国际化”。这种“国际化”,是指国家按照国际准则行事。 ②国际组织和跨国机构的发展,无疑意味着对国家主权的削弱与限制。
联合国安理会在理论上是拥有某种超国家的权力的,即为了和平,它可以干预主权国家的事务。一些经济领域的世界组织,也表现出了某种干预态势。
(2)国际法对主权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国际法的发展使个人、政府、国家和非政府组织从属于新的法律体系,有了新的权利与义务。这种权利与义务超出了原有民族国家的规范体系。尽管现在还没有一个具有普遍权威的执行国际法的强制性机构,但国际法的影响己越来越重要。
(3)在某些国家中间发生区域一体化与集团化显然也在改变着主权的含义。
最典型的事例就是欧盟。欧盟已不同于一般的国际组织,它有自己的立法机构和行政权力机构,可以制定实施于成员国的法律,并且有强有力的实施力量。它有统一的货币,甚至开始建立独立的防务。实际上,它正在走向一个“超国家”。毫无疑问,欧盟的权力来自于成员国的“自愿出让”。但这样一来,传统的主权观念己难以保持了,因为主权己经出现了“转让”与“分割”。在这种情况下,欧盟的成员国,在自己的边界之内,己不再是惟一的权力中心与公民的认同中心,而欧盟正日益成为一个新主权者。
6. 环境日趋恶化有哪些表现?
【答案】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已给地球、给人类社会本身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有些甚至是不可逆转的后果。
(1)气候变暖
温室气体的过度排放对生态环境的最大影响就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在自然灾害中,对人类威胁最大最持久的就是气候变暖。气候变暖的直接后果就是全球冰雪覆盖面积减少,海平面上升,灾难性气候接连不断。对于地势较低的沿海国家和地区来说,这种情况的影响是生死牧关的。海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