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721政治学原理之国际政治学概论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世界体系理论

【答案】世界体系理论是一种以新马克思主义为基本理论框架的理论,它以批评帝国主义而著名。该理论认为,世界政治是发生于全球资本主义逻辑支配下的世界体系的范围之内。这个世界体系的一个关键性的结果就是富裕和强大是以贫穷和弱小为代价。对于世界体系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伊曼纽尔·沃勒斯坦来说,社会上的所有大事都必须在世界体系的范围内进行分析。这样的体系有两个主要特征:①体系之内的所有特征都是相互联系的; ②体系之内的所有发展,都可通过内部的事实加以解释。

2. 非国家行为主体

【答案】非国家行为主体是指相对于国家行为主体而言的,是指那些具备国际行为主体的基本特征,但并小具有主权国家地位,同时又不隶属于某个主权国家的国际政治经济实体。它包括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广义的非国家行为主体还包括具有较强行为能力的国内组织、国际社会运动,以及国际社会特殊的个人因素等。

3. 国际行为主体

【答案】国际行为主体是指能够独立地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影响和作用的一系列实体。国际行为主体是国际政治的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国际行为主体既包括国家行为主体,即当今国际社会中的主权国家,也包括大量的非国家行为主体,即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等。国际行为主体的特征包括具有一定的行为能力和政治经济实力、具有自身的特殊利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拥有相对稳定或固定的组织形式。

4. 人类安全

【答案】人类安全是最早由联合国提出的概念,特征是不仅强调人类整体的安全,也强调个体人类作为国际社会的基本单位的安全。人类安全涉及内容十分广泛,包括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等,还与人类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强调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相互结合。

5. 金融危机

【答案】金融危机指的是金融资产或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的危机,具体表现为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或金融机构倒闭或濒临倒闭或某个金融市场如股市或债市暴跌等。系统性金融危机指的是那些波及整个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经济体系的危机。

6. 全球主义

【答案】基欧汉和约瑟夫·奈认为,全球主义是通过资本与货物、信息与思想、民众与军事力量以及与环境和生物相关的物质的流动而实现的一种涉及洲际相互依存网络的世界现状。这种现状具有以下一些特点:①全球主义的相互依存所涉及的是联系的网络,而不是单一的联系。②在全球主义的相互依存网络中可能包括各种各样的联系,但其中必须包括跨洲的联系。只有地区的或国家间的联系不是全球主义。③与相互依存一样,全球主义是多维现象,既有经济全球主义、军事全球主义、环境全球主义,也有社会与文化全球主义。

7. 行为主义与传统主义

【答案】①行为主义是指谋求使国际关系研究更科学的一种研究方法,方式是通过借用来自于自然科学的更严格、更复杂的途径,以期建立一种累积的知识体系,所用方法包括数据收集、定量分析、数学模型等,并且使用计算机。所强调的基本原则就是科学主义,与实证主义相一致。其内涵具体说来就是,在分析经验事实基础上概括出来的假设或理论,必须要用普遍适用的方法加以检验或证实。行为主义者相信可能存在一种有关国际关系的累积的科学,可以使国际关系研究的复杂性、精确性和简洁性不断得到推进,并且使其预测力和解释力不断增强。在国际关系学界,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卡尔·多伊奇、辛格和罗西瑙等。②传统主义是指具有较浓厚的道德哲学色彩的一种研究途径,其基本特征是运用思辨式语言和诊释方法进行文献研究,注重演绎推理,倾向于通过历史回溯和案例分析获得经验主义的知识积累,很少或基本小使用定量的方法。英国学派的一些学者是坚持这一研究途径的代表人物,例如赫德利·布尔。

8. 单一民族国家

【答案】单一民族国家,是指本国居民由一个民族构成的国家,所有公民共享价值、历史、文化、或语言; 不论是继承前帝国、王国的统治范围或者是当代全球化的移民现实来说,少有国家符合此类形。如韩国,日本,冰岛等国是典型的单一民族国家。

9. 默契

【答案】通过默契之所以能够实现国际合作,是因为行为体在互动中除了感受到不同的利益之外,还会感受到共同的利益。有共同的利益,它们在行为中就会自发地追求和维护这样的利益。这样就会形成一种默契的关系。这种关系并不是一种稳定的关系,因为其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欺骗。但是,只要一方进行欺骗,另一方通常就会立即中比默契。因此从长远来看,行为体要维护共同利益,就必须确保默契关系的存在。一般来说,默契关系总是相对较长期的国际互动而言的。实际上,行为体认识到共同利益并形成默契,也只有通过较长时间的互动,通过合作——不合作的不断反复,才能够实现。

10.规范理论

【答案】规范理论是指布朗规范的国际关系理论,提出了国际关系的道德层面的问题。它的

最基本的特点是提出了社会或国家间关系的伦理性质。在传统的实践中,它关注的是暴力与战争问题; 在新的实践中,它把对传统问题的关注与对有关国际正义分配的现代要求结合在一起。布朗认为规范理论有三个要点:①国家的自主权间题; ②使用暴力的伦理问题; ③国际正义问题。

二、简答题

11.什么是恐怖和恐怖主义?

【答案】(1)恐怖

“恐怖”在汉语里,主要是指一种心态。《辞源》解释“恐怖”的意思是“极度恐惧”。《现代汉语词典》对“恐怖”的解释是:“由于生命受到威胁而引起的恐惧。”在英语里,“恐怖”除了有与汉语相同的意思即“极度害怕”之外,还包括“恐怖统治”的意思。“恐怖统治”,是特指法国大革命期间的“雅各宾专政”,意思是指“无情地处决威胁革命政权之人”。从这两种语言的词义来说,“极度害怕”可以说是“恐怖”的基本的和普遍的含义。

(2)恐怖主义

恐怖主义是指暴力实施者基于政治目的对非武装人员(包括军队中处于非战斗状态的人员)有组织地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行为,其目的是以特殊的手段把一定的对象置于恐怖之中,逼迫其做原本不会做的事情。其较典型的表现形式是:暗杀、劫持人质、爆炸、劫持交通工具和生化袭击等。恐怖主义从行为者的性质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政府行为和非政府行为。政府行为是指一国政府以组织、支持、资助恐怖主义活动的方式对付其他国家; 非政府行为主要是指集团的行为。

12.为什么说结构是新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概念?

【答案】肯尼思·沃尔兹的《国际政治理论》(1979)是新现实主义理论的巅峰之作,因其强调国际体系的结构对国家行为的制约作用,新现实主义有时也被称为“结构现实主义”。结构是新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概念。

沃尔兹确定了由三部分组成的结构定义:排列原则、单元的特点和能力的分配。按照这一定义,国际政治体系具有以下结构特征:

(1)主权国家之间的无政府状态;

(2)行为体之间最小限度的功能差异;

(3)国家间能力的分配。在他看来,前两个特征是不变的,否则国际政治体系与国内政治体系的区别也就消失了。

这样,结构的变化是由第三个特征——各单位实力对比的变化所造成的,或者更简单地说,是由大国数量的变化造成的。结构通过社会化过程和竟争过程给行为主体设定了一系列限制条件,来“鼓励国家的某些行为,惩罚那些小响应鼓励的行为”,因此结构的变化会引起国家行为的变化。

沃尔兹的《国际政治理论》借鉴了科学哲学、结构一功能主义以及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成果,为新现实主义建立了高度简约的“理论模型”,差不多具备了国际政治理论的“最好外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