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854国际政治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民族主义能解决民族问题吗?
【答案】民族主义不能解决民族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民族主义是具有排他性的,还会加深次民族主义和主民族之间的矛盾。民族主义可以建立国家,亦可以肢解国家。民族主义的精神思想和实际行为都是围绕民族利益产生的。由于它强调要把忠于自己的民族和国家放在第一位,因此它很容易激起一种非理性的、偏执的利己情绪,而置其他民族的利益于小顾。
(1)民族自决的困惑
民族主义所引发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民族自决的问题。民族应不应该自决,如果可以自决应怎样自决,这些问题从实际操作来讲是很难作简单回答的。在多民族的范围内实行民主式的表决,就使少数民族处在一种绝对的少数地位。民族自决只能是大民族的自决。少数民族永远不会成为多数,永远无法自决,除非在国际力量的支持下诉诸武力。一个不能自给自足的地区,民族自决可能使其陷入困境。
(2)解决民族问题的出路
解决民族问题的一种办法是,组成现存国家的群体都尽量向前看而不是向后看。对构成民族的任何群体来说,回顾只能适可而止。美国的民族模式向人们展示了一种选择,即以政治统一为基础实现民族融合。从现实政治实践看,以民族主义为原则解决民族问题,很可能会使问题长久得不到解决。民族主义问题并非完全不受国际社会的制约。建立独立的国家,最基本的条件之一就是需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因此,国际社会对于民族冲突是可以有所作为的。目前,国际社会对于民族分离问题的标准,即在什么情况下国际社会对于要求独立的国家应予承认,尚未达成共识。
在21世纪,全球民族问题的发展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现有的冲突渐趋平静,另一种是爆发出更多的问题。决定问题走向的因素很多,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经济发展状况、大国利害关系会对这个进程发生影响,但最根本的还在于人的意愿。只有各个参与冲突的民族都有了和解的愿望,和平才有可能实现。
2. 国际政治中对权力的定义有何含义?
【答案】在国际政治关系中,权力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西方传统的国际政治学理论就是以权力为核心,无论是传统现实主义,还是新现实主义,都不否认权力的重要地位,区别只在于如何界定和评价权力的作用,以及如何理解权力关系的内容。非西方的国际政治学理论同样重视权力问题,但是其出发点是根本不同的。
权力作为一种政治概念和政治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在国际政治中,权力关系是一种国家间相
互影响的现实。在我们看来,国际政治中的权力主要是指:在国际政治互动关系中,一个国家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行为的能力。这一定包含四层含义:
(1)由于权力主要是一个政治的或政治学的概念,因而我们强调它是一种影响国际政治关系或国家间政治关系的因素;
(2)作为一个关系范畴或互动范畴,权利只有在相互作用的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对权力的双方或对方均形成一定的制约;
(3)权力体现的是一种能力,即我能够对你施加影响。要具备这种能力,一定的物质实力是必需的,但是这并不等于谁的实力强,谁的权力就大。能力是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制约的;
(4)权力关系是一种政治关系,表面上体现的是一种单向的施行过程,即一方影响或改变另一方的行为。但是实际上,这种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一方在对另一方施加影响或改变他人的同时也会受到这种权力关系的影响和制约。
国家之间运用权力关系来实现相互影响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施加影响可以是暴力的,也可以是和平的。接受影响的方式也不是单一的,可以是被迫的,也可以是主动的或自愿的。在某些情况下,一个国家通过强制的、武力的手段来影响或改变另外一个国家的行为; 有的时候,和平的手段同样可以影响或改变对方。权力关系并不总是大国、强国对小国、弱国施加影响,后者同样可以影响或改变前者。因此,能力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般而言,大国和强国比小国和弱国具有更强、更大的能力去影响或改变后者,但是在某些领域,小国和弱国可能具有比大国和强国更大的影响能力。
3. 简析国际关系格局转换的基本动囚。
【答案】国际格局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世界主要战略力量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状态与表现形式。国际格局是由大国实力对比和大国战略关系两个要素构成。
(1)在国际格局的转换机制中,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科技革命是国际格局演变的根本动囚。 国际格局是一种国际主要战略力量对比的客观态势,国际战略力量间实力对比发生变化,必然导致格局的结构发生变化。而这种实力对比关系的变化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科技革命的出现引起的。因此,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革命推动着国际政治格局的转换。各国政治实力对比的变化乃是国际格局转换的基本动囚。
(2)大国对外战略的调整与变化是推动国际格局演变的直接动囚。
人国对外战略调整经常导致大国战略关系发生变化。而大国战略关系的变化可以改变国际实力结构状态,直接导致国际格局发生变化。
4. 论述英国学派国际体系观的特点与贡献。
【答案】(1)英国学派国际体系观的特点
英国学派是有关国际体系的综合性观点主要代表者。它一直强调有关国际政治研究的三个竞争的传统,即霍布斯主义或现实主义传统,康德主义或世界主义传统,以及格劳秀斯主义或国际
主义传统。英国学派的国际体系观正是基于这三个传统的比较而形成的。对于这三个传统,布尔有两个基本认识:
①霍布斯主义、康德主义和格劳秀斯主义分别表述了现代国际体系的三种要素一一国家之间的战争或争斗,跨国联合与冲突,国家之间的合作与有规范的交往。在国家体系的不同发展时期,在不同的地理区域内,以及在不同国家和政治家的政策之中,某一要素可能会处于主导地位,左右着其他两种要素。
②秩序是国际关系历史记录的组成部分。现代国际体系也是一个国际社会,至少国际社会一直是在国际体系中起作用的一个因素,国际无政府状态的事实并才、能否定国际社会的存在。
英国学派对观念与文化因素也是非常重视的。布尔在论述国际社会前景时就特别强调了要“保持和扩大有关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观念的共识”,认为“这种共识是共同规则和制度的基础”。这一思想与建构主义的国际体系观也是相通的。
(2)英国学派国际体系观的贡献
英国学派所阐述的这三种传统,实际上就是三种国际体系观。与前述的现实主义、自由制度主义和建构主义相比,霍布斯主义与现实主义原本就是一回事,格劳秀斯主义所阐述的规则和康德主义所包含的跨国因素与自由制度主义是相通的。三种传统中似乎没有与建构主义相关的模式,但英国学派其实对观念与文化因素也是非常重视的。布尔在论述国际社会前景时就特别强调了要“保持和扩大有关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观念的共识”,认为“这种共识是共同规则和制度的基础”。这一思想与建构主义的国际体系观也是相通的。人们通常认为,英国学派在主流的国际关系范式之间搭起了桥梁。从英国学派的国际体系观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5. 怎样认识国际关系研究中的事实与理论?
【答案】(1)事实
事实是国际关系研究的基点。“科学是建立在事实上面的建筑物。”对国际关系学者来说,要进行成功的研究,就必须选择适宜的方法,而要选择适宜的方法,就必须对事实有基本的了解和恰当的认识。
①“事实”包括四层含义:真实存在的事情; 反映真实情况的信息; 通过相关信息被认为是真实存在的事情; 被证实的观察、观念,即经过科学研究被证实的事情。在这四层意思中,“真实存在”是最根本的一条,有了事情的存在,才可能有对事情的认识和反映事情的真实信息。
②把有关事实的概念应用到国际关系研究中,就有了“国际关系事实”这一概念。这种事实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真实存在的事情,包括行为体本身,也包括行为体的言论、行动和意图。另一类是有关事实的文本,即观察者和研究者对于事实的描述和解释。这两类事实,后者是以前者为根本。
a. 国际关系事实既具有主观性,又具有客观性。从事实的存在来说是客观的,但从人的主观意识的作用来说则又是主观的。国际关系事实的这种双重属性,决定它既具有可以观察的一面,又具有不可以观察的一面。可以观察的一面是指其外在现象,不可以观察的一面是指其内在意义。与这两种属性相对应,对事实的外在现象与内在意义都需要进行研究,只做一个方面的研究,不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