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721政治学原理之国际政治学概论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概念题

1. 旧外交与新外交

【答案】①旧外交是指19世纪开始到19世界末的外交,通常被称为“古典外交”或传统外交。这一阶段的外交有四个重要特点:a. 通行反映贵族政治特点的繁文褥节; b. 由于交通和通讯的不便,外交官享有较大的决定权与灵活性; c. 外交活动基本上是由少数人秘密进行的; d. 外交活动主要为双边外交,以互派使团为特点。②新外交是指从19世纪末开始,伴随着民族国家的兴起和民主进程的发展,外交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其特点是增大了公开性和民主参与,更多地强调了国际法在解决国际争端中的作用,并且强调了各国对国际事务的平等参与。

2. 预防性外交

【答案】预防性外交是首次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提出的一个概念,主要内容即联合国要在地区冲突,甚至是武装冲突发生之前,进入该地区协调矛盾冲突,防止美苏两大势力的介入,达到促进和维护和平的目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前联合国秘书长再次提出预防性外交。作为预防性外交的一部分预防性部署,即当冲突双方或一方认为联合国相关人员进入该地区有利于冲突的解决或防止冲突的扩大,联合国相关人员即有权进行部署。

3. 对外政策行为

【答案】对外政策行为是指国家为实行这样的对外政策而相互采取的行动就是对外政策行为。国家间缔结联盟,建立或中止外交关系,威胁或实际使用军事力量,实行经济制裁或给予经济优惠,在国际组织中表示赞成或反对等,都是国家的对外政策行为。

4. 非国家行为主体

【答案】非国家行为主体是指相对于国家行为主体而言的,是指那些具备国际行为主体的基本特征,但并小具有主权国家地位,同时又不隶属于某个主权国家的国际政治经济实体。它包括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广义的非国家行为主体还包括具有较强行为能力的国内组织、国际社会运动,以及国际社会特殊的个人因素等。

5. 理性行为体模式

【答案】理性行为体模式是指国家或政府的对外诀策,都是从国家对外政策目标出发作出的选择的一种对外决策的形式。这种选择符合国家的利益,国家能够从中得到好处,因而是合理的。这种模式的假定是:国家是谋求其利益最大化的整体一致的行为体,其行为是合理地权衡各种选择的代价与利益的结果。事实上,正因为人们假定国家的行为是以一种有目的和聪明的方式,因此

有关对外政策的分析才成为可能的事情。

6.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政府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外交政策,最初用来处理同民族主义国家的关系,得到了印度、缅甸政府的赞同并在政府联合声明中公诸于世。现在它是我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为:在处理国家间关系时,坚持相互尊重主权与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小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五项原则是一个整体,其中主权原则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领土是主权的具体体现,互不干涉内政、互不侵犯、平等互利则是处理国际争端的基本方法,也是要达到的目的。这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关系准则和一切国家之间的关系准则,不仅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而且也适应现代国家关系发展的需要。

7. 第二次科技革命

【答案】第二次科技革命开始于19世纪下半叶的欧洲和北美地区,它以电力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为标志,导致电灯、电报、电话和电动机的出现以及钢铁工业、汽车工业、航空业和大陆铁路、公路交通的大发展,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一切加速了资本主义垄断组织的出现,促使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向垄断的过渡。世界市场也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扩大而不断扩张。那些科技革命成果应用较早的少数国家实力迅速发展,并取得了对世界上其他地区和国家的优势地位,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整个世界形成了以少数欧洲国家为中心的、对世界上绝大多数居民实行殖民压迫的完整的全球体系,并导致了强权政治、霸权主义以及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殖民地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等一系列国际政治现象的出现。

8. 系谱学

【答案】系谱学,简而言之,是一种历史思维方式,它旨在揭示那些排斥和掩饰的过程,使那些被认为超越历史的东西历史化,包括那些被理没的或是在记述和创造历史过程中被排斥的东西或思想。从系谱学的观点看来,历史并不是真理与意义的逐步显示,而是支配形式的无尽无休的重复表演。历史,实际上就是知识与权力关系的支配与强加的系列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一个单一的大历史,而是许多交织在一起的历史,它们有不同的节奏、步调,并受到不同的权力——知识的影响。从这个意义来讲,系谱学就是按照无休止的众多意志的权力政治冲突来理解一切历史,包括秩序的确立。

9. 核不扩散机制

【答案】核不扩散机制是指所有国际的、国家的、双边的、多边的核不扩散法律、政策和协定的总和。它也是为阻比核扩散而构筑的一个法律的、技术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广泛性国际网络。其中,它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为基本目的,以不扩散概念为先导,以核武器不扩散条约为制度基石,来协调各方利益,促进国际合作。

10.美欧“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 )

【答案】美欧“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 )是指2013年6月美欧双万商定的建立新的贸易体制的想法,计划在2014年前完成初期的谈判。

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美欧等传统大国经济受到巨大影响,发展停滞,而欧洲则更因为债务危机使欧盟内部经济活力下降。美欧为了发展经济,走出困境,遂采取“抱团取暖”的方式建立新贸易体制,恢复经济; 其次,由于新兴国家经济体的群体性崛起,美欧在世界的影响力和地位下降,双方均希望制定新的贸易规则,重夺全球经济主导权。

协定内容为:在美欧之间建立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减免关税,促进贸易往来,改善投资环境和贸易壁垒,若双方之间能成功建立新的贸易体制,将包含全球GDP 的二分之一,大大拉动双方经济发展。

但由于具体的规则制定,评价标准的差异,加之“棱镜门”事件加深美欧互疑,这一协定的谈判曾一度停止。

TTIP 的建立将有力促进美欧之间经贸往来,从而推动其经济发展,同时也会产生一系列“外溢效应”,对当前中国的贸易和当今贸易规则等形成冲击。

二、简答题

11.政策工具有哪些?

【答案】国家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对其他国家或非国家行为体采取的行动,可采用各种政策工具。例如:(1)理性说服,即运用逻辑和数据进行说服; (2)操作性说服,即运用权谋加以说服,诸如进行某种类型的宣传; (3)诱导,即运用奖惩进行说服,诸如给予经援或制裁; (4)威慑,即运用军事威胁阻止:被认为是不可接受的行为; (5)强制性外交,即运用军事威胁说服行为体改变其行为; (6)暴力,即运用实力强制一个行为体改变其行为,如进行战争。

12.外交谈判中的讨价还价是怎样进行的? 有哪些重要因素应当注意?

【答案】(1)讨价还价的过程如下图所示:a 方的价值、方的最高要求入方的最低要求下H 方的价植日方的最高要求

①A 方与B 方都有自己的最高要求与最低要求。图中的纵轴表示A 方的价值追求,横轴表示B 方的价值追求。点C 和点E 分别表示A 方的最高要求和最低要求,点F 和点D 分别表示B 方的最高要求与最低要求。

②A 方与B 方的讨价还价过程,就是曲线CDEF 。我们可以看到,A 方的要求范围是曲线CDE ,即如果最终结果是点C ,则实现了最高要求,如果是点E ,则实现了最低要求(没有得也没有失)。B 方的要求范围是曲线FED ,即如果最终结果是点F ,则实现了最高要求,如果是点D ,则实现了最低要求(没有得也没有失)。

③对双方来说,任何一方参与谈判的底线都是不能有所失,因此它们可以共同接受的谈判范围就是曲线DEo 在这个谈判范围内,双方都将通过讨价还价力争使自己的所得更多一些凸

(2)在谈判的过程中,讨价还价应注意的重要因素有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