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江苏师范大学法律与公共事务学部623管理学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摘要

一、论述题

1. 管理者如何使用激励理论?

【答案】激励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段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以提高领导效能的一种过程。‘已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具有加强和激发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为使之朝向预定目标的作用。具体内容如下:

(1)早期的激励理论有需求层次理论、X 理论和Y 理论、激励一保健理论; 当代的激励理论有:三种需要理论、目标设定理论、强化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等。在管理实践中,最有效地激励员工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认清个体差异,使人与职务相匹配; ②运用目标; ③确保个体认为目标是可以达到的; ④个别化奖励; ⑤奖励与绩效挂钩; ⑥检查公平性系统及重视金钱的激励作用。

(2)激励形成应把握的原则

①物质利益原则

人们进行社会活动,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和物质利益联系在一起的,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物质利益除了经济方面的重要作用外,还是人的安全、自尊不可缺少的依据,因此在员工的物质利益未得到充分满足时,对员工的激励应注重物质利益原则,即使在个人的物质利益己被认为充分满足之后,也不应忽视物质利益的激励作用。

②公平原则

根据公平理论,人们是需要公平的,而公平是在比较中获得的,人们注重的不只是所得的绝对量,更注重的是可比的相对量,因此管理者应充分考虑一个群体内以及群体外相关人员激励的公平性。“按劳分配”的原则就是为了体现公平性,但公平理论中的公平原则与“按劳分配”相比,则考虑到个人的主观感受,因而显得更加实际。

③差异化和多样化原则

差异化是指针对不同的个人采用不同的激励方法; 所谓多样化就是不应拘泥于一种方式,而应该视情况不同,灵活运用多种激励方法。这是从激励的本质出发的,既然激励的本质就是满足个人的需要,而人的需要又是多种多样、不断发展变化的,因而激励方式也就必须是多种多样、彼此差异的。事实证明,在激励工作中只有坚持差异化和多样化原则,才能保证激励的有效性。

(3)在现代社会中,应该设计形式新颖的激励计划,来改善企业员工的满意度和绩效。这些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绩效工资。指员工是根据他的绩效贡献而得到奖励的。

②分红。这是员工和管理人员在特定的单位中,当单位绩效打破预先确定的绩效日标时所接受奖金的一项激励计划。和绩效工资不同的是,分红鼓励协调和团队工作,因为全体员工都对经营单位的利益在做贡献。

③总奖金。是以绩效为基础的一次性现金支付计划。单独的现金支付旨在提高激励的效价。④知识工资。指一个员工的工资随着他能够完成的任务的数量增加而增加。知识工资增加了公司的灵活性和效率。

⑤员工持股计划。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是给予员工部分企业的股权,允许他们分享改进的利润绩散。员工持股计划实际上是公司以放弃股权的代价来提高生产率水平,但能大大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⑥灵活的工作日程。主要指取消对员工固定的五日上班8小时工作制的限制。修改的内容包括四日工作制、灵活的时间以及轮流工作。这一激励计划意味着公司同意使用兼职员工,也消除了员工因长期从事某种工作而导致的枯燥和单调。

2. 组织变革的阻力。

【答案】组织变革是指组织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情况的变化,及时地改变自己的内在结构,以适应客观发展的需要。企业面临的阻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职工个人方面和组织方面。具体内容如下:

(1)阻碍变革的职工个人的心理阻力

①职业心向对改革的障碍。经常性的工作和长期从事的职业,容易使员工形成心理上的准备状态(即定势),称职业心向。职业心向对常规性的工作起积极作用,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对变革和变通性的工作来说,职业心向起消极作用,会人大降低生产和工作效率。

在改革过程中,新的工作、新的技术、新的方法、新的组织结构,同组织员工原有的职业心向发生冲突,会产生心理压力和负担。如果这种压力和负担超过了职工的心理承受能力,便产生抵触和反对态度,阻碍变革的进行。只有破除陈旧的职业心向,形成新的职业心向,才会减少这方一面的阴力。

②保守心理对变革的障碍。保守心理是一种维持现状,害怕变革与改革的思想。具有保守思想的人往往迷恋传统,安于现状,习惯于原有的秩序和章程,害怕改革。变革思想和保守思想的冲突往往贯穿改革的过程包括:

a. 变革的开始阶段,保守势力往往以各种借口维持现状,反对变革;

b. 变革的深入阶段,有的人又以这种调和的方式,进行改革;

c. 变革受挫时,具有保守思想的人又会秋后算账,指责变革,只有冲破保守阻力,变革才可能顺利进行。

③习惯心理对变革的阻碍。习惯是长期养成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人们通常按自己的习惯对外部环境的刺激作出反应,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④嫉妒心理对变革的障碍和破坏。具有嫉妒心理的人对改革者取得的成绩心怀不满,甚至有敌意,常用流言蜚语攻击变革者,中伤变革者。这种心理和行为不仅给改革者造成心理压力,也给欲变革者造成负担,同时也给工作带来许多麻烦和混乱。

⑤求全责备心理对变革的障碍。变革是新生事物,其常常是不完善的,有某些不足之处。变

革者也非圣人,有优点也有缺点。有求全责备心理的人,常用机械主义的观点,对改革百般挑剔,横加指责,从而否定改革者,给变革造成障碍。

⑥中庸和中游思想对变革的障碍。变革是一项艰难曲折的事业,需要人们有勇气,花费心血和精力,进行拼搏才可能成功。有中庸思想的人常常以反冒尖的观点来抵制变革。

⑦心理承受力低对变革担心而形成的障碍。

(2)组织对变革的阻力

①对权力和地位的威胁。不论是人事或技术上的改革,都涉及到组织中人的权力和地位的变化。人们不会轻易失去己获得的地位和权力,因而在思想和行动上以各种形式抵制对地位和权力有威胁的变革。

②组织结构的障碍。任何一种新的主意和对资源的新用法,都会触犯组织的某些权力,所以往往会受到抵制。典型的等级制组织结构,强调信息从高层流向基层,职工只能按特定渠道来获取信息,只反馈工作的积极信息,对实际存在的问题和应该采取的变革方法避而不谈。这实际是封锁消息抵制变革。

③资本(或资金)的限制。许多企业常常由于资金的局限性,而不得不维持现状。如果能够得到可用的资源,则企业愿意通过变革来渡过难关。

④经济亏损造成处境困难。无论是我国还是外国,是缺少资本还是资本雄厚的企业,有时由于亏本而处境艰难,而使变革受挫或不能变革。

⑤社会经济环境问题造成的障碍。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是企业改革的动力,不良的经济环境是企业改革的阻力和破坏因素。

3. 有效的补制系统有什么特征?

【答案】控制是对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对比并纠正的过程。一个有效的控制系统可以保证各项行动完成的方向是朝着达到组织的目标。确定控制系统有效性的准则就是看它在帮助员工和管理者达成目标时做得如何。因此,有效的控制系统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1)准确性。一个提供不准确信息的控制系统将会导致管理层在应该采取行动的时候而没有行动,或根本没有出现问题而采取行动。因此,一个准确的控制系统是可靠的,并且能提供正确的数据。

(2)适时性。控制系统应该能及时地改变管理层的注意力,使之防止某一部门出现对组织造成严重伤害的行为。最好的信息如果是过时了,也将是毫无意义的。因此,一个有效控制系统必须是能够提供及时的信息。

(3)经济性。一个控制系统在运用过程中,从经济角度上看必须是合理的。任何控制系统产生的效益都必须与其成本进行比较。为了使成本最少,管理层应该尝试使用能产生期望结果的最少成本来控制。

(4)灵活性。控制应该具有足够的灵活性适应各种不利的变化,或利用各种新的机会。几乎没有处于极稳定的环境而小需要适应性的组织,即使是高度机械式的结构,也需要随时间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