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苏师范大学城建与环境学部623管理学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 摘要
一、论述题
1. 领导者的权力,按其基础的不同,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其中哪些是源于组织职位的,哪些是源于个人特征的?
【答案】(1)领导者的权力,按其基础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①强制权,又称惩罚权。它是通过精神、感情或物质上的威胁,强迫下属服从的一种权力; ②奖赏权。指提供奖金、提薪、表扬、升职和其他任何令人偷悦的东西的权力,是基于被领导者执行命令或达到工作要求而给其进行奖励的一种权力;
③法定权。指组织内各管理职位所固有的正式的、制度化的权力;
④专家权,又称专长权。指由个人的特殊技能或某些专业知识而产生的权力;
⑤感召权,又称模范权。是于个人的品质、魅力、经历、背景等相关的权力,又称为个人的影响力。
(2)前三种权力都是与职位有关的权力,是源于组织职位的,统称制度权,又称行政性权力。这种权力是由上级和组织所赋予的,并有法律、制度明文规定。制度权不依任职者的变动而变动,有职者就有制度权,无职者就无制度权。
后两种权力都与组织的职位无关,是源于个人特征的,因此,又称为非职位权力。这种权力是由于领导者自身的某些特殊条件才具有的。这种来自个人的权力通常是在组织成员自愿接受的情况下产生影响力的,因而易于赢得组织成员发自内心的长时期的敬重和服从。
2.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说过,如果你理解管理理论,但不具备管理技术和管理工具的运用能力。你还不是一个有效的管理者; 反过来,如果你具备管理技术和管理能力。而不掌握管理理论,那么充其量你只是一个技术员。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答案】彼得·德鲁克的这句话说明,有效的管理者应该既掌握管理理论,又具备管理技巧与管理工具的运用能力,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作为科学的管理,要有科学的理论知识做为向导,以保证管理工作遵循相应的规律进行。而管理效果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管理技巧和管理工具的灵活应用,也就是说管理要讲究艺术化,灵活、多变地组合各种管理技巧和工具能把死板的管理知识与千变万化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从而使管理知识更具实用J 险。
仅具有广博的知识、高超的能力是不够的,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不同于技术能力、财务能力等的特殊条件,一名合格的管理者应该具备以下要求:
(1)对管理者的知识要求
管理者的主要工作是管理,特别是对人的管理,而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管理者应具备宽广的知识面、较好的知识结构和较高的学术水平。具体的说,合格的管理者应该具备的知识结构包括三个部分:
①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指作为管理者应具备必要的语言、文学、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化学、天文、生物、美学、社会科学、逻辑学等基础科学的知识,它们是形成一般能力的基础。
②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指与管理或组织的日标任务有关的科学和技术知识,特别是专业知识。管理者可以不是专家,但必须是内行,在一个组织中外行的管理者领导内行的工作人员注定是要失败的。
③管理科学知识。指管理者通过学习管理学所掌握的专门的管理科学知识。管理科学的范围十分广泛,除了管理学原理之外,还包括许多专门的管理理论,如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人事管理学、领导科学、战略管理、人才学等,都是当代广义管理学的内容。管理者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构建自己的管理学知识架构。对十一个管理者来说,要具备以上知识,除了理论学习这一途径外,还要在管理实践中不断积累。
(2)对管理者的素质要求
很多管理学家认为,对于一个管理者而言,能力比知识重要,素质又比能力重要。管理者就是管理人才,做一名合格的管理者,只具有广博的知识,高超的能力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较高的素质。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应该具备的素质有:
①管理者应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任何社会都会要求管理者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 ②管理者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管理活动同时也是一种很艰辛的实践活动。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③管理者应有良好的身体素质。管理活动不只是一种脑力劳动,还是一种体力劳动。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尤其是优秀的高层管理人员,健康的体质与充沛的精力是不可或缺的。
(3)管理者的性格要求
管理者是要与人打交道的,因而人际技能在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个人的性格对于一个人是否能成为一个成功的管理者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个人的性格是由先天决定的,后天的社会实践虽然对其发展有影响,但是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它。如果两个人具有同样高的智商,那么,具有外向型性格、擅长人际交往的人更容易成为高层管理者,而比较内向的人容易选择科学研究工作。虽然人的性格有先天的影响,但是通过后天的实践仍然是可以改变的。作为一个管理者,应该着重培养管理中所需要而自己又缺乏的东西,具体来看,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应从三个力面来培养自己的性格:一是培养自己的计划性、组织性、自觉性; _是自觉遵守社会规范; 三是培养自己镇静自若、当机立断、勇敢无畏的性格。
(4)管理者的经历和经验
一切理论都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在管理者的素质培养中,决小能轻视经验的作用。通过经验的积累,可以提高一个管理者对实践的认识,以便在实际下作中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因而,经历与经验也是管理者素质要求的一个方面。管理者的经验除了通过自己的实践获得,还可以通过观察、学习他人的实践获得。管理者只有目的明确地对自己的管理实践进行总结,对成功管理者的经验进行分析、研究、比较,才能更好的吸取经验。
3. 试从适用条件、特点、优缺点等方面比较不同的全球化经营的组织模式。
【答案】有四种可供选择的全球化组织模式,即国际组织模式、多国组织模式、全球组织模式和跨国组织模式。
(1)多国组织模式
这种模式中母公司虽然也行使最终控制权,但它赋予子公司很大的自主权。其优点是:允许子公司根据当地市场的情况作出反应,很少需要公司总部来进行协调和指导。同时,由于子公司是自治单位,产品和服务很少在子公司之间相互转移。其缺点是:较高的制造成本和重复下作。
(2)国际组织模式
这是一种由母公司开发现有的核心能力并传递到子公司的战略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母公司向世界各地的子公司转移技术和知识。它的缺点是不能为子公司提供最大限度的自由使它们能够根据当地的情况作出反应。
(3)全球组织模式
其特点是由母公司集中决策,并对海外的大部分业务实行严格控制。使用全球模式的公司需要做大量的协调工作,而且这类公司还必须为在不同国家的子公司之间进行的产品转移确定价格。
(4)跨国组织模式
其特点是,将某些职能集中在最能节约成本的地方,把其他一些职能交给子公司以便更多地适应当地的情况,并促进子公司之间的交流以及技术的转移。
分权联盟、协同联盟、集权中心和一体化网络分别体现了多国型、国际型、全球型和跨国公司的典型组织结构。如表所示。
表 不同组织模式的全球化公司的组织特征
4. 管理者如何取得员工的信任?
【答案】企业要增强员工对管理者的信任,进而提高组织效能、增进组织竞争力、和谐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所采取的措施必须考虑人品、交往经验、能力这三大影响因素。其中,人品居于最重要的地位,而员工对企业管理者人品的感知途径主要通过企业管理模式及绩效考核系统,看它们是否能够体现人性、公平与客观。因此,管理者想要去的员工的信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构建“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
①推行以满足员工需要为核心的管理方式。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表明,个体内在需要的层次性决定其行为的层次性及多样性,只有不断满足员工的合理需要,才能实现企业的组织目标。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