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海南师范大学现代汉语(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语法性质

【答案】语法性质是指与语音、词汇相比所具有的特征,相当于“语法功能”。语法具有更明显的抽象性、稳固性和民族性。抽象性是指语法是从众多的语法单位里抽象出其中共同的组合方式、类型及如何表达语义的规则。稳固性是指语法的变化比起语音、词汇要缓慢得多。民族性是指每种语言都有明显的民族特点,不仅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同时也表现在语法上。

2. 惯用语

【答案】惯用语是指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用的短语。大都是三字的动宾短语,也有其他格式的。含义简明生动形象,通俗有趣,是惯用语的主要特征。比如“走过场”“敲边鼓”“放空炮”等。

3. 古今字

【答案】古今字是文字学术语,是指表示同一个词由于时代的变迁而采用的不同的字。古今字是指古汉语中多义词的某个义项在词义系统发展过程中,逐渐从原词的引申义列中分化独立而形成新词,或上古同音借用形成的同形词在汉语发展中分化出新词,从而在书面上为这些新词另造新字的现象,它也是汉字发展的一种孽乳现象。

4. 章句

【答案】章句之名是离章辨句的省称,是分析古书章节句读的意思。作为一种注释,章句小像传注类注释那样以解释词义为主,而着重于逐句逐章串讲、分析大意。章句体虽不以解释词义为主,但它在对句意的串讲、分析中,往往包含了对原文词义的解释,这是应该注意的。

5. 儿化韵

【答案】儿化韵是指汉语中儿化了的韵母。普通话的儿化韵不是主元音后加上一个[r],而整个韵母贯穿着卷舌色彩。即“儿化”是指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这种卷舌化了得韵母就是“儿化韵”。例如普通话念“花儿”的时候,这个“儿”字不是一个独立的音节,也不是音素,而只是一个表示卷舌动作的符号。只表不在念到“花”这个字音末尾的元音时,随即同时加上一个卷舌动作,使韵母带上卷舌音“儿”的音色。

6. 异读词

【答案】异读词是指读音有差异但词义完全一样的词。例如“教室”有和两种

,读法,但意义都一样。这种词语就称为异读词。国家语委于1985年公布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作为异读词读音规范的标准。异读词读音规范有三种情况,一是合并多种读音,二是从俗改音,三是明确读书音和口语音。

7. 音节

【答案】音节是交谈时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单位。发音时发音器官肌肉紧张一次就形成一个音节。音节由一个或几个音素组成。一般来说,除儿化音(如“花儿”hu ār )外,一个汉字的读音就是一个音节。汉语音节由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构成,少则一个音素,多则四个音素,且以元音为主。

二、简答题

8. 主语相对于谓语动词有哪些语义关系类型? 请举例说明。

【答案】主语和谓语的语义关系十分复杂,当谓语表示动作时,主语可以是动作的发出者、主动者,也可以是动作的涉及者、被动者; 当谓语不表示动作时,主语既非施事,也不是受事,可以说是中性的。概括起来,主语相对于谓语动词的语义类型主要有:

(1)施事主语

主语表示发出动作、行为的主体,即施事,主谓的语义结构是“施事于动作”。例如:狼把小羊咬死了。从语法关系上看,这里所说的施事,是广义的施事,既包括动作的发出者,也包括不能发出动作的事物。

(2)受事主语

主语表不承受动作、行为的客体,也就是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即受事。主谓的语义结构是“受事+动作”。例如:羊被狼咬死了。这里的受事是广义的,涵义比一般也要宽泛一些,只要从意义上看可以认为是动作、行为所针对的对象,包括动作的承受者和对象,都是受事。

(3)中性主语

表示非施事、非受事的人或事物,又称为非施受主语。例如:小妹只掉了几滴眼泪。其中的谓语或谓语中心有时用及物动词,有时用不及物动词,后面一定有宾语,主宾之间语义上有领属关系。

(4)其他的语义内容

主语除了上述语义类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形式。例如,可以表示动作结果,如“大楼盖好了”; 表示工具,如“钝刀割肉”; 表示原因,如“外伤容易感染”; 表示处所,如“汤里搁上点肉

,等等。这些小类也可以归入中性主语的大类里。 松”

9. 下面几组句子中的甲乙两种说法都对吗? 为什么?

第一组甲、又良苦的工作正是我们锻炼自己的好机会。乙、担任艰苦的工作正是我们锻炼自己的好机会。第二组甲、吴哥寺在淡蓝色的烟霞中就像一座仙宫,多么美妙地引起人们的遐想。乙、吴哥寺在淡蓝色的烟霞中,就像一座仙宫,引起人们多么美妙的遐想。第三组甲、他甚至连车窗外的茂密的青松、起伏的翠岗和遍地的野花也无意观赏。乙、他甚至连车窗外的株株青松、

道道翠岗和束束野花也无意观赏。

【答案】第一组甲句说法不对。主语和宾语在意义上不搭配。第二组甲句说法不对。语序不当,定语错放于状语位置上。第三组乙句说法不对。定语“束束”不对,野花不能是一束束的,只能是一株、一朵、一丛等。

10.绘制一个简表,说明四种语体及其风格。

【答案】

11.举例说明单元音的发音应从哪几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普通话的单韵母共有十个,

音应从下列三个方面分析:

(1)舌位的高低。舌位的高低指舌头降起部位的高低,同开口度的大小有关。开口度大的,舌位较低,是低元音; 开口度小的,舌位较高,是高元音; 其间还可以适当划分为半高元音和半低元音。

(2)舌位的前后。舌位的前后指舌头隆起部位的前后。舌位在前的,是前元音; 舌位在后的,是后元音; 舌位不前不后的,是央元音。

(3)圆唇不圆唇。唇形拢圆的,是圆唇元音; 唇形平展的,是不圆唇元音。

12.有些方言区的人对韵母i , ü的发音分辨不清,下列词语读音相混:里程一一旅程,移民一一渔....民,饥民一一居民,拟人一一女人。试说明分辨i , ü发音的方法。 ....

【答案】方言区的人对韵母i , ü分辨不清,主要是没有发圆唇元音ü的习惯,往往把ü或以ü开头的韵母读成i 或以i 开头的了。这两类韵母的主要区别在于i 是不圆唇音,ü是圆唇音。对ü或以ü开头的韵母,在发音时注意把唇拢圆,经常练习,逐步养成习惯。

13.语义的模糊性。

【答案】模糊性是语义的重要特征,其具体内涵是:

(1)一种语义不确定、界限不分明的性质

语义模糊是指语义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语义不确定、界限不分明、亦此亦彼的性质。例如,“中

午”同“上午”“下午”之间便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我们不能确定几点几分到几点几分是中午。

(2)客观事物连续性的反映

它们都是单元音构成的。前七个是舌面元音,接着的两个是舌尖元音,末一个是卷舌元音。舌面元音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