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哈尔滨师范大学专业综合(汉语基础知识、文化常识)之现代汉语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同形词

【答案】同形词是指字形相同,但是意义不同,且意义没有关联的词语。包括依据不同的意义所造的字形偶然相同的字; 由十形借造成的表不不同词造的字形相同的字; 由十早期表意字一形多用造成的字; 由于字形演变、简化、讹变造成的同形字。同形词主要分为两类,即同形同音词和同形异音词。同形同音词是指语音形式和书写形式都相同而意义不同的一组词。例如现代汉语中

,的“牢狱”的“牢”和“牢固”的“牢”“年老”的“老”和“老远”的“老”。同形异音词是指

拼写相同,但发音和意义都不相同的词。如:minute (n. 分钟)和minute (adj. 微小的)。

2. 文白异读

【答案】文白易读是指在一些方言中,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词中、不同的用途中有着不同的读法。它是指一个汉字由于受到不同时期、不同方言的影响,在该方言中,读书和平时说话的发音不同。例如客家话里,无论在口语还是书面语中,“生”字单用表示“性娩”或表示“活着”的时候读作[senl],而在固定的词中却读作[sangl],这种现象也被称为文白异读,前者是白读,后者是文读。

3. 受事主语

【答案】受事主语是指动作接受者的主语,即当某一动词充当谓语时,由这一动作行为的承受者充当的主语。主语表示承受动作、行为的客体,也就是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即受事。主谓的语义结构是“受事+动作”。例如:羊││狼咬死了。这里的受事是广义的,涵义比一般也要宽泛一些,只要从意义上看可以认为是动作、行为所针对的对象,包括动作的承受者和对象,都是受事。

4. 音节

【答案】音节是交谈时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单位。发音时发音器官肌肉紧张一次就形成一个音节。音节由一个或几个音素组成。一般来说,除儿化音(如“花儿”hu ār )外,一个汉字的读音就是一个音节。汉语音节由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构成,少则一个音素,多则四个音素,且以元音为主。

5. 字音

【答案】字音是把一个字的音(音节)分成前后两段,即分析成声和韵两段,前段为声母,后段为韵母。贯通整个音节的音高变化称作声调。

6. 音位

【答案】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是按语音的社会属性划分

,一出来的。例如说汉语普通话的人通常认为“埋”“麻”“忙”三个词里都包含同一个元音“a ”

般在标音时也都写作[a],其实这三个词的读音是

[mai][mA]

前后差别的[a][A]。在汉语普通话中[a][A]

此同属于一类。它们同属于一个音位[a]。

7. 汉字的造字法

【答案】汉字的造字法是指汉字的构造方法。一般地说,汉字有四种造字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具体来说,象形是指用描绘事物形状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指事是指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会意是指用两个或几个部件合成一个字,把这些部件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的造字法。形声是指由表示字义类属的部件和表示字音的部件组成新字的造字法,用形声法造的字叫做形声字。

,它们分别包含了发音时舌位有的不同并不区别意义,不会引起意义上的误解,因

二、简答题

8. “对老板的意见”有歧义吗? 为什么?

【答案】有歧义。这是由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和层次划分不同而引起歧义。

(1)

短语整体为定中结构,句义为:“对老板有意见”。

(2)

短语整体为介宾结构,可理解为:“对由老板提出来的意见”

9. 试举例说明汉语组成短语的语法手段。

【答案】汉语组成短语的语法手段是语序和虚词。有一些短语只靠语序组成。例如,主谓短语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 动宾短语是动语在前,宾语在后。有一些短语既依靠语序,也依靠虚词。例如,偏正短语和中补短语里都有一部分短语不只靠语序,还要分别用上相应的结构助词。

10.比较下面各组的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答案】A 组

例①与例②相比,加入了“渐渐”,“渐次”等时间状语,体现了时间推移的过程,化静为动,描绘了黄昏时分随着日落景色细微的变化,流露出静谧祥和的氛围。例②表达更简洁直接,相对于例①的时间推移,着重于客观环境的陈述,冷静的笔触引起读者对之后叙事的紧张和期待感。

B 组

例②对“老黄风”使用了“扬天揭地”这一定语,用词通俗,表述夸张,生动形象的展示了风的猛烈,为下文烘托了强烈的感情表达基调,也为文字注入了浓郁的形象色彩和地方气息。

11.从词语锤炼的角度谈谈下面这两段文字中一些词语的修辞效果。

①金刚山的美景,被朝鲜人民引为自豪。

她位于朝鲜中部东海岸太白山脉的北部地区,绚丽多姿,四季有不同的雅名。春天万紫千红,叫金刚山; 夏天飞泉腾空,浓荫敝日,又名蓬莱山; 秋天漫山红叶,层林尽染,外号枫岳山; 冬天白雪皑皑,银装素裹,人称皆骨山。

②这里的水,多,清,静,柔。在园里信步,但见这里一泓深潭,那里一条小渠。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 林中碧波闪闪,如锦如缎。这些水都来自难老泉。泉上有亭,亭上挂着清代著名学者傅山写的“难老泉”三个字。这么多的水长流不息,日日夜夜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

【答案】(1)①这段文字对金刚山的景色描写,从四季变化着手,运用了大量四字词语,不遗余力的盛赞了景色的优美。四个季节所用句式大体相同,长短相应,客观叙述辅以夸张赞美,虚实结合,气势宏伟。

②在具体每个季节层面运用了对偶句式,“飞泉腾空,浓荫蔽日”,名句“层林尽染”,增添了文字的传统诗词的意象美,同时丰富的颜色变化不仅如实反映了金刚山得名的由来,也创造了可感的形象美。

③四字词语的叠加与长短结合,赋予了折断文字散文诗般朗朗上口的韵律感。

(2)①这段文字结构十分严整,首句便直抒胸臆,点出了水“多,清,静,柔”的特点,接下来每句与之对应,“深潭”、“小渠”即言其多,“碧波闪闪”暗示了水质之清冽,“如锦如缎”形象的传达了“静,柔”,接着以总句收尾,感叹难老泉的清新自然之美,运笔自然,简约,赋予了难老泉山水小品的独特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