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845社会理论之外国社会学史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目录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845社会理论之外国社会学史考研仿真模拟题(一) ... 2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845社会理论之外国社会学史考研仿真模拟题(二) . 13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845社会理论之外国社会学史考研仿真模拟题(三) . 23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845社会理论之外国社会学史考研仿真模拟题(四) . 33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845社会理论之外国社会学史考研仿真模拟题(五) . 47
一、简答题
1. 科层制的特征。
【答案】科层制是一种以正式规则为主体的管理方式,这种组织具有细密的分工和复杂的规章制度体系。科层制是现代社会组织管理的典型方式,其特征包括以下几点:
(1)明确的分工。科层制把从事的活动以正式规定的职责形式固定落实到人,即明确每一个管理者的权力和责任,并把这些权力和责任与正式职位捆绑起来而使之合法化。
(2)明确的职权等级。组织中的职位权力遵循层序的原则,即下一级职务接受上一级职务的管理和监督。实际上,明确的职权等级是组织实行大规模责任制和协作必需的原则。
(3)明确的规章制度体系。在任何情况下,组织成员都要遵循一整套抽象的规章制度,包括在具体情况下执行这此规章制度,其目的在于求得组织各部门之间活动的协调一致,也有利于公平合理、平等对待一切人和事。在这里,组织的规章制度是最高权威,它规定成员的权力、责任和活动程序等。
(4)私人关系和公务关系的分离。在处理公务时,成员应按规则办事,即本着严肃的非人格化精神,小掺杂个人的好恶爱憎,因而不带有情感和热情,保证工作按正式确定的方式进行。
(5)量才用人。科层制招聘人员按技术资格录用,并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承担某一职务的人员应保证其工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同时,科层组织内还有一套按年资、按工作表现或两者兼顾的提薪晋职制度。
(6)管理权力依附于职位,而不依附于个人。有职则有权,无职则无权。这就使组织管理者在更替过程中,并不影响组织的正常运转,保证了组织政策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2. 如何理解霍曼斯关于群体凝聚力和交换权利的论述?
【答案】一般情况下,社会学家往往用宗教情感、权威魅力或功能性依赖等因素来探讨群体凝聚力问题。而霍曼斯用成本与报酬来讨论群体凝聚力问题。观点如下:
(1)群体凝聚力
①群体凝聚力强弱首先是山成员获得报酬的途径决定的。
a. 凝聚力较强的群体,其成员在群体内部获得的报酬较多,包括成员之间的相互赞许都是增强群体凝聚力的因素。这时,成员遵守群体的规范和制度就不必支付较高的成本,成员的向心力和群体的凝聚力都会不断增强;
b. 凝聚力较弱的群体,其成员在群体外部获得报酬较高,由此而把成员的注意力转移向外,而对群体的向心力和群体对成员的凝聚力都将减弱。与此同时,群体规范和制度的坚持就会遇到较大困难。因为群体成员从外部可以获得较高报酬,而当成员迫于群体内部压力而遵守维护群体
的规范与制度、维护群体的团结时,他们降低对外部报酬的获取,那么就意味着他们以较高的成本来被迫维持群体的团结。而成员为维持群体团结付出的成本越高,群体凝聚力的强度和持续性都将越来越弱。
②群体凝聚力还与成员在群体内活动获得的报酬与他个人独立活动获得报酬的差别相关。成员在群体中开展各种合作,他们在合作时获得的报酬往往不是相等的,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群体内部交换行为的不平衡,但这不足以瓦解群体的凝聚力。但是:
a. 如果成员在群体活动中所获得的报酬,小于成员个人独立活动所能获得的报酬,那么群体凝聚力将减弱;
b. 如果成员在群体中活动所获报酬大于他个人独立活动所能获得的报酬,或者在群体活动中所获报酬的成本小于他个人活动获同样报酬的成本,那么群体凝聚力将增强;
降低成本且增加报酬,甚至可以维持在某些方面对立的人们之间的交换行为。
(2)交换权力
霍曼斯用来解释社会权力交换的两个原则为:
①利益最小原则
霍曼斯用成本与报酬的关系来解释社会交换权力的形成。他认为,如果一个人在交换中付出的成本大于对方,而获得的报酬却小于对方,那么他在交换中将获得支配对方和控制交换行为的权力。霍曼斯称之为“利益最小原则”,即在社会交换行为中,谁获得的利益最小,谁就能获得控制交换的权力。例如,一个容貌平常的姑娘追求一个很有名望的足球明星,那么足球明星在这种交换行为中处于成本高、利益小的优势,他将获得足够的支配那位姑娘、并控制交换行为过程的权力。
②稀有资源原则
霍曼斯用来解释获得交换权力的另一个原则是“稀有资源原则”。他认为,如果一个人在交换行为中提供给其他人的东西是很难得的资源,他就能获得较高的交换权力,尤其在他提供的资源具有普遍性的需求时,他获得的交换权力就更大。例如摇滚乐歌星可以把自己的演唱录音带向广大摇滚乐听众发行,因此而获巨额报酬,并且他的声望也随之提高。一个人能够成为歌星,除了要有一定程度的训练外,另外更重要的是嗓音等方面的天赋。
3. 宏观结构理论的定理涉及哪些社会现象? 试举例说明。
【答案】布劳宏观结构理论的基本定理。分为两大层次。第一层次定理直接由理论前提演绎而来,主要涉及集团问关系问题; 第二层次定理是间接地通过第一层次定理演绎而来,主要涉及社会流动问题。第一层次的定理(16条); 第二层次的定理(11条)。布劳通过第一层次定理进一步考察了社会流动对集团间关系的影响以及社会结构性质对社会流动的影响。
4. 简述孔德的社会学思想。
【答案】奥古斯特·孔德是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人称“社会学之父”。其社会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他提出了实证社会学的概念,以及他的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思想。
(1)实证社会学
①实证的含义:现实的而非虚幻的; 有用的而非无用的; 可靠的而非可疑的; 相对而非绝对的; 确切的而非含糊的。社会学方法得出的知识具有相对性,关于社会事实,不追求终极本质和普遍规律(真实、有用肯定、精确、相对)。②原则:a. 方法论上追求自然科学主义倾向,社会学应以自然科学为基础,依据自然规律解释社会现象; b. 认识论上追求经验主义,社会学可以解释经验、感觉以及其它可实验性的知识或材料; c 追求价值中立。社会学作为一门实证科学,只问“是什么”而不问“应该是什么”
③个体有机体与社会有机体:a. 个体有机体一成不变,而社会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可改变; b. 社会有机体可进行广泛分工和高度合作,个体有机体则不具备。
④智力发展三段律:神学阶段(虚构阶段)一形而上学阶段(抽象阶段)一科学阶段(实证阶段)。
贡献在于提出社会学概念并努力使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按实证主义思想设计的社会学受历史时代和思想传统影响,概念比较抽象,带有浓厚思辨色彩。
(2)社会秩序论(社会静力学)
社会静力学在于考察社会行动和社会系统各部分的反应规律,研究构成社会有机体各部分间的平衡与和谐。揭示人类生活的基本秩序,认为社会结构各部分之间的平衡与和谐是社会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家庭是“真正的社会单位’夕,反对把个人作为研究社会的出发点,家庭是构成社会组织的基础。最重要的3个因素是:宗教(提供共同的和一致的信仰、秩序的源泉)、语言(交流与传承的作用)和社会劳动分工(适当分工能加强依赖与合作精神,分工过细会损害集体合作)。
(3)社会变迁论(社会动力学)
社会动力学综观的是人类理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先后必要阶段,从社会纵向方面,动态地研究社会的变迁与进化。根据“人类智力发展的根本规律”,将人类社会变迁与进步的历史进程分为三个阶段:军事阶段、过渡阶段、工业阶段。
在孔德看来,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则就是发展则富,谋求最终的利益。他构想未来的社会(实证社会)是劳动至上、劳动价值至上的社会,社会将会由牧师、银行家和企业家共同管理。在实证社会里学者与牧师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协调人的感情,帮助人们承认国家治理者的权威,节制权贵的专横和利己行为,教育人们热爱他人,对社会、对集体履行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克服利己思想,保证维持社会的共存与有序发展。
他认为,死亡、人口、种族、气候、道德价值的精神和政治活动等,对社会的进化都有影响作用。气候与地理环境也成为推动或阻碍社会进步的因素之一。
(4)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代表和反映了对人类社会组织、结构及社会运动规律的基本思想,其反神学和形而上学的思想有积极的历史作用; 但唯心主义的发展观,看不到人类生产活动在社会进步中的决定作用,把人类智力活动当作社会活动中心,由智力发展三阶段推导出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未摆脱神学和形而上学的束缚。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