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共北京市委党校社会学705社会学概论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经济危机

【答案】正当19世纪20年代欧洲资本主义开足马力前进时,震撼世界的经济危机于1825年在英国爆发了。这是人类历史上破天荒第一次由于生产过剩引起的危机。这次危机不仅席卷了英国,使英国的大批工)一倒闭,银行破产,使成千上万的工人被解雇,而且也波及资本主义世界的其余地区,在荷兰、德国,乃至美国也都可以看到这场危机带来的影响:失业、饥饿和社会的动荡不安。随着1825年的危机,大工业脱离它的幼年时期,开始了它的“现代生活的周期循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社会各种矛盾的加深,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也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发展阶段。

2. 文化丛

【答案】文化丛,又称文化特质丛,是指因功能上相互联系而组合成的一组文化特质。它往往与人们的某种特定活动有关,而且往往是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特殊结合。例如,迎宾活动可以看成是一个文化丛,这个文化丛包含着许多文化特质,诸如检阅仪仗队、奏国歌、鸣放礼炮等。文化丛是相关文化元素按照内在的功能逻辑进行整合的产物,相关的文化元素之间的联系是有一定逻辑的,不符合逻辑的文化元素的堆放并不能形成文化从,也不能发挥作用。

3. 社会化

【答案】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长期过程。

4. 场域

【答案】从分析的角度来看,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这些位置的存在和它们对占据特定位置的行动者或制度所产生的决定性影响都是客观决定的。而决定这些位置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不同类型的权力或资本分配结构中,各种位置实际和潜在的处境; 另一方面是这些位置彼此之问的客观关系。

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场域:①可以将场域设想为一个运作空间,场域的效果得以在其间发挥,并且由于这种效果的存在,任何与该空间有关的对象经历的一切事情都必须参照场域中的关系来理解,而不能仅凭研究对象的内在性质来解释。②场域也是一个争夺的空间。场域中各种位置的占据者利用种种策略来保证或改善他们在场域中的位置,不断在场域中展开斗争。③场域也包含一种投入。当一个人进入某个场域时,就同时进入了与场域相连的一套他本人很可能认识不到的

前提预设。因此,一个场域是由身体和信念两部分组成的。

对场域的理解还必须坚持‘种关系主义的方法论。研究的对象可能是场域中的某一件事物或者某一个行动者,但是我们在研究的时候必须将所关涉的一切事情都纳入研究之中,并且不能够保持一种静态的观点。这样,对场域的理解和把握既是关系论的,又是整体论的、结构论的,并且还是过程论的。

5. 现代化理论

【答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和平环境,使得人们普遍关注全球性的社会发展问题。最早关注社会现代化问题的是经济学,它从现代化的角度人手,着眼于经济的发展水平; 从政治学方面研究发展问题,侧重于“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方面; 历史学的现代化理论,注重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变迁的具体演进过程; 社会学对于现代化理论的研究,主要从社会文化、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的变革以及社会心理诸方面着眼,其中对于现代化的原因、动力和条件更为重视。

6.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答案】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是马克思关于社会学的研究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是具有复杂的结构,并把一般理论、局部理论和具体研究等各类社会学认识结合起来的一门科学。关于这样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首先应当明确,它们不是并列的三个部分,而是一种有序的即具有高低之分的“等级结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包括这样二个组成部分:作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一般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这是第一个层次; 第一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专门理论或局部理论的中间层次; 第三,作为经验研究的具体社会学,是它的第三层次。

南斯拉夫是一个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工作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大社会学理论体系的南斯拉夫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理论体系问题,正像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那样,本没有固定统一的模式,各个社会主义国家有权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结合本国的情况进行探索。在这种意义上看,南斯拉夫社会学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称之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吸收和包括进来,形成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一门学科,彻底结束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学的分家或对立状态。

7. 社会利益

【答案】社会利益,在斯莫尔看来,是社会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他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归根结底是“发展、适应和满足利益的过程”。群体作为社会利益集聚的单位,应看做是有组织的利益的载体和社会进程的单位。

8. 社会不平等

【答案】社会不平等是指各阶级、阶层对相对稀缺的社会价值物在占有量、获取机会和满足需求的程度上存在着差异性。社会不平等是对垂直分化所产生的各阶级、各阶层之间关系的集中概括。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社会关系中最根本的就是人们社会活动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对社会不平等的考察,就是关注各种社会资源、生活机会在不同人群中分配方式的差异。考察社会不平

等的第一对范畴是法律上的不平等与事实上的不平等,第二对范畴是稳定性不平等和暂时一性不平等。

9. 现代社会结构理论

【答案】马里奥·列维是该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特别对中、日、美三国的现代化问题作了比较研究。为分析和鉴定社会发展,他制定了包括六个方面结构关系的模式变量。列维认为,运用这六个模式变量可以对一个社会里的小同类型的关系、小同社会里的类似关系、小同社会里的不同类型关系进行分析比较。

10.参照群体

【答案】参照群体,是指作为参照对象的群体。参照群体并非某一(些)成员身份所属的群体,但它却被某一(些)成员用做其所属群体的参照对象。参照群体般是与所属群体同类的群体,但是,有时候参照群体并非与所属群体同类。根据成员的不同参照需要,会形成不同的参照群体。同一参照群体的意义在不同时期有可能发生变化。参照群体通常对其成员的认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等产生重大影响,并因此而削弱或加强所属群体的团结。

二、简答题

11.辩证冲突论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达伦多夫强调,压制模式并不比均衡模式更正确,之所以特别重视它是因为它对社会实体的那些经常遭到忽视的侧面一一变迁、冲突、反功能和压制一一给予极大关注。达伦多夫正是在社会压制模式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冲突理论的。

达伦多夫为自己确立的理论目标是,证明冲突的原因既不是某些心理变项(人的侵犯性冲动),又不是偶然的历史事件,冲突产生于社会地位结构; 换句话说,把冲突同特定的社会结构联系起来,用社会结构来解释冲突现象。

达伦多夫进一步确定了他的理论研究层次,他的理论仅仅考察产生于社会组合的权威结构中的团体冲突,把冲突理解为团体间的斗争,而不涉及个人之间人际互动方面的分歧和争执。因此,他的冲突理论的目标被限定为对冲突团体及团体冲突进行结构分析。为了实现这一理论目标,达伦多夫为自己规定了三个更为具体的理论任务,即回答下述三个问题:第一,冲突团体如何从社会结构中产生? 第二,团体冲突将采取哪些形式? 第三,团体冲突如何影响社会结构的变迁?

12.如何理解哈贝马斯关于“生活世界殖民化”的观点。

【答案】(1)生活世界殖民化是指原本属于私人领域和公共空问的非市场和非商品化的活动,被市场机制和科层化的权力侵蚀了。现代社会的困境的其中一个主因,是系统控制了生活世界。用哈贝马斯的话说,是“生活世界殖民化”。这是现代社会的一个主要病症。

(2)①哈贝马斯把这理性化过程分作四个阶段。在古代社会里,无论是符号意义层面或者是系统层面的创造,都是在亲族系统内进行的,因此,符号意义上的创造和系统创造两者同时在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