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暨南大学管理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发展心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皮亚杰的类包含实验
【答案】皮亚杰的类包含实验是皮亚杰研究幼儿思维发展的实验。类包含是指一类物体及其子类的数量。原则上,总类中物体的数量必然大于任一子类中物体的数量。皮亚杰认为“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缺乏类推理能力,不能同时想到一个子类和整个一类,因此他用一些实验来进行验证。如:他给儿童呈现一束由4朵红花和2朵白花组成的花束,问儿童“红花多还是花多?”“前运算阶段”的儿童通常回答:“红花多。”此外,他还认为幼儿不能区分一个物体表面看起来像什么和真的是什么,不能进行因果推理。一些研究者认为,皮亚杰的研究手段过多依靠语言进行呈现问题和推理判断,造成儿童理解问题本身的困难,低估了儿童的思维能力。
2. 依恋
【答案】依恋是指婴儿和照看人之间亲密的、持久的情绪关系。它表现为婴儿和照看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渴望彼此接近,主要体现在母亲和婴儿之间。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依恋一般可以分为安全依恋型、逃避型和矛盾型。其形成和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前依恋期、依恋建立期、依恋关系明确期、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期。
3. 假装游戏
【答案】假装游戏是指表现出既与现实相似而又充满了戏剧性色彩的游戏活动。这种游戏的根本特征是“替代性”、“假定性”。假装游戏在婴儿期就出现了,持续整个学前期。它的发展过程是从简单到复杂,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经常做这样的游戏,可以帮助学前儿童联系和巩固先前获得的知识技能,促进创造力的发展,练习各种社会角色,从而发展社会性技能;还能帮助儿童区分幻想和现实。
4. 年龄特征
【答案】年龄特征指个体生理心理发展在各个年龄阶段表现出来的质的特征。人的心身在生命进程中表现出量和质两个方面的变化,且与年龄有密切联系,表现为连续性和阶段性。就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而言,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人从出生到死亡,一般经历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
;就心理在一定年龄阶青少年期、青年期(成年初期)、中年期(成年中期)、老年期(成年晚期)
段中那些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特征而言,各种心理现象发展的敏感期、关键期、成熟期、转折期,其实质就是各个阶段各种心理现象的质变年龄。心理特征与个体生理发展阶段有关系,但不完全是由年龄决定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既是相对稳定的,同时又可以随着
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等文化背景的改变而有一定程度的可变性。
二、简答题
5. 什么是短时记忆?影响短时记忆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短时记忆对信息的保持时间大约为一分钟左右,短时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
短时记忆编码的效果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因素:
(1)觉醒状态
觉醒状态即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它直接影响到记忆编码的效果。
(2)组块
短时记忆的突出特点是其容量的有限性。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量和效率。
(3)加工深度
认知加工深度也是影响短时记忆编码的因素。语义的加工效果要好。
6. 阐述注意分配的认知资源理论和双加工理论,并分别用生活中的实例加以说明。
【答案】(1)认知资源理论
①注意的认知资源理论是从注意是如何协调不同的认知任务或认知活动的角度出发来理解注意的。认为注意是一种有限的认知资源,对刺激的加工需要占用认知资源,不同的认知活动对注意提出的要求不同。刺激越复杂或加工越复杂,占用的认知资源越多。
②输入刺激本身并不自动地占用认知资源,在认知系统内,有一个机制负责资源的分配。人对认知资源的分配是灵活的,人可以根据情境把认知资源分配到重要的新异刺激上。
③举例:一个技术娴熟的司机,开车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他可以一边开车一笔恩和别人交谈。但是当遇到堵车时,则需要停下谈话,而小心翼翼的开车。
(2)双加工理论
①谢夫林等人认为,认知加工分为自动化加工和受意识控制的加工。自动化加工不受认知资源的限制,是自动化进行的;自动化加工发生比较快,形成之后加工过程较难改变。而受意识控制的加工受认知资源的限制,需要注意的参与,可以随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
②意识控制的加工,在经过大量的练习后,有可能转变为自动化加工。例如,初学一种动作技能(如骑自行车)时,需要全神贯注,注意力高度集中。当经过不断练习,已经熟练掌握这一技能时,就不需要占用太多的注意了。
③举例:人们能同时做好几件事情,如可以一边骑自行车一边欣赏路边的风景;在同时进行
,不需要个体再消耗认知资的活动中,其中一项或多项已变成自动化的过程(如维持自行车平衡)
源,因此个体可以将注意集中在其他的认知过程上。
利用组块可以提高记忆的容
7. 在一项研究中,让幼儿在自由活动的条件下自己选择游戏类型。游戏类型分为安静型和运动型,50名幼儿做出的选择如下表。请检验不同性别的幼儿选择游戏方式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
义。
幼儿游戏方式选择的数据表
【答案】因为为小样本,所以采用
(1)建立假设
检验
不同性别的幼儿选择游戏方式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不同性别的幼儿选择游戏方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整理数据并计算
整理数据如下表所示:
值
(3)自由度为df=(2-1)x (2-1)=1, 比较计算得到的值与临界值的大小拒绝因此,不同性别的幼儿选择游戏方式的差异在0.05水平上具有统计学意义。
8. 某研发机构开发了一套适合于5岁幼儿阅读能力训练的游戏产品,欲通过比较该产品使用三个月前后幼儿阅读能力的变化,以确定其有效性。请针对该目的提出具体实验设计方案,说明理由;并对预期的实验数据给出具体统计分析方法。
【答案】根据题意,考虑到5岁儿童的阅读能力及其发展速度有一定的个体差异,而且在实验中,往往只能做到随机分配被试,很难做到随机取样,同时考虑到实验的目的主要是考察使用游戏产品前后儿童阅读能力的变化,所以在实验设计中使用前后测设计。前测的练习效应和成熟等影响可以通过设计控制组进行平衡。
(1)具体设计方法
①第一种实验设计方案。采用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该设计的自变量为是否接受游戏产品训练,因变量是幼儿的阅读能力,额外变量包括被试选取、历史成熟、实验组控制组学习内容是否相同等。由题意,通过前测可以获得所抽取样本的最初水平,再与后测结果进行比较,以分析实验处理的效应。同时,为了控制历史、成熟、测验等额外变量,增加了控制组。为了降低实验组和控制组被试之间的选择偏差,采取了随机分派被试的方法。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