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南大学学校体育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轨迹的方向

【答案】轨迹的方向是指在练习中身体或身体的某一部分移动的方向,轨迹的方向是根据身体的面而确定的,身体面有矢状面、额状面和水平面。运动的轨迹方向可分为前、后、左、右、上、下六个基本方向,又可分为前上、前下、左前上、左前下、以及回环等更多的方向。

2. 区别对待原则

【答案】区别对待原则是指在训练中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有针对性的确定训练目标、内容、手段、方法和运动负荷。个人特点包括年龄、性别、身体条件、训练基础、思想状况、心理品质、个人特征以及文化知识水平等方面

二、简答题

3. 学校体育科研选题的途径有那些?

【答案】学校体育科研选题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从学校体育理论学习中找

(2)从学校体育的教学与训练实践中找

(3)从报刊杂志的文献中找

(4)通过各级学校体育论文报告会或研讨会中找

(5)从上级有关部门颁布的课题或学术会议征文中去找

(6)从知道教师的意见和课题中找

(7)从学科交叉空白区中找

4. 试析“新体育”学说产生的背景及其历史意义。

【答案】20世纪初期,出现了美国的“新体育”学说。

(1)产生的背景

“新体育”学说也称为自然体育学说,是在实用主义教育学说和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由美国学者托马斯•伍德和赫塞林顿提出的体育理论。该理论认为:“体育是通过身体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体育应包括机体教育、神经肌肉活动教育、品德教育和智力教育四个方面。

(2)历史意义

它带来了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一场革命,促进了体育的科学化和社会化,促进了对儿童身心发育规律和体育教学过程的研究,它的许多观点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它过分强调儿童兴趣和自由,导致了体育教学组织的松散,也不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

5. 简析古代斯巴达与雅典学校体育之间的异同。

【答案】(1)斯巴达的体育教育

斯巴达的体育教育注重军事体育,教育训练的惟一目的是要通过严酷的军事体育操练,把氏族贵族的子弟训练成为体格健壮的武士。斯巴达的军事体育训练的基本项目为“五项竞技”即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此外,还包括骑马、游泳、作战游戏与击剑等。教育对象为7〜18岁的男孩,要学习10年的时间。妇女也要接受军事体育的训练。

(2)雅典的体育教育

从学校的分级构成来看,体育在雅典的学校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雅典的体育教育可分为两个阶段,孩子在7岁时进入第一级的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进行初步的体育活动;到了12岁,学生便进人体操学校学习。体操学校以体育操练为主,学习内容包括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五项竞技)以及游泳、舞蹈等。

(3)二者的异同

相同点

a. 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这五项竞技及游泳等运动项目是雅典和斯巴达的体育训练中共同具有的项目。

b. 都着眼于发展学生的体力,使之成为身体强壮的人。

不同点

雅典人对精神意志方面的锻炼比对技能技巧方面的训练更为重视,体操学校要跟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配合,重视代表奴隶主意志的道德教育。

6. 我国大学竞技体育竞赛如何改革?

【答案】(1)改革时要正确处理好竞赛市场化和竞赛为训练服务的关系。

(2)竞赛体制改革的着眼点要放在充分调动学校、社会、国家的积极性方面,提高竞赛管理水平,使竞赛工作得益于教育和社会,服务于教育和社会。

竞赛的安排要科学、合理,最大限度地保证系统训练的需要、适应多周期的需要。

(4)要分门别类,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大学竞技体育队伍的需要安排好竞赛。

(5)要深化全国大学生综合性运动会、全国大学竞技体育单项竞赛的改革,建立起一套符合中国国情、适应竞赛市场要求、有利于服务大学竞技体育高水平训练需要的竞赛管理体制。

7. 简述讲解法的概念、形式及要求。

【答案】(1)概念

讲解是指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用语言向学生说明教学目标、动作名称、要领、方法、要求,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2)形式

讲解形式有直陈法、分解法、概要法、侧重法、对比法、提问法、联系法等。

(3)要求

讲解要目的明确并具有教育性。

讲解要生动形象、简明易懂。

讲解要富有启发性;讲解要注意时机和效果。

8. 课余体育与体育课有何区别和联系?

【答案】(1)联系

课余体育与体育课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学校体育的任务。课余体育是体育课堂教育的延伸,是体育教育的第二课堂。

(2)区别

课余体育与学校体育课相比,有如下特点:

活动内容的广泛性和活动空间的广阔性

课余体育的内容丰富多彩,远远超出了体育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课余体育的活动空间非常广阔,不受体育课堂的固定环境限制。

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和活动方法的灵活性课余体育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方法灵活多变。

学生活动的主体性和教师指导的辅助性

学生在课余体育中,活动自选,发自内心,倾情投入,展现自我。教师在课余体育活动中起到指导咨询的辅助性作用。

组织活动的法定性和学生参与的自愿性

学校课余体育活动是国家法规明文规定的必须开展的体育教育活动,具有法定活动的强迫性质。课余体育中的绝大多数活动形式是属于学生自愿参与的乐趣性很强的自主性活动。。

参与对象的群众性和课余训练的精英性

课余体育中的参与对象包括学生、校领导、班主任、体育教师、行政干部、团组织和少先队干部等,具有群众性。通过课余体育训练,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努力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竞技体育培养优秀后备人才。

体育课堂的延伸性和自成体系的独立性

课余体育是体育课堂教育的延伸,是体育教育的第二课堂。课余体育具有自己的独立性,它不是体育课直接的延伸,也并非纯粹是体育教育的“第二课堂”

三、论述题

9. 为什么要对学校体育实施科学化管理?

【答案】(1)对学校体育实施科学化的管理能最大限度的保障教育方针以及国家对学校体育工作有关部门法规、条理的贯彻执行

(2)规范化、制度化、一体化的学校教育的科学管理,能最大限度的发挥现有的人力、财力,充分调动学校工作者的积极性,提高学校体育组织的凝聚力,更有效的作好各项工作,取得更大的效益,可推动学校体育的可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