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武汉大学社会学系647社会学理论之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考研冲刺狂背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与他者共在”和“为他者而存在”

【答案】鲍曼指出,“共在”是对称的,而“为他者而存在”是非对称的。“为他者而存在”使参加者变得不平等,它通过将我的位置从对他者可能采用的所有立场的依赖性中解放出来给予我的位置以特权。鲍曼认为,这种存在方式排除的不仅是孤独,而且还有冷漠。我在为他者,而不管他者是否在为我。即他为我是他的问题,他是否为我或者他怎样处理这个问题一点不影响我为他。

2. 方法论个体主义

【答案】方法论的个体主义又称个人主义方法论,是一种哲学的研究方法,将社会的发展看作是许多个人的聚集(整体上是个人主义的一种形式),以此解读和研究许多学科。个体主义作为一种现代社会科学的方法论原则最早由韦伯提出,经过哲学家波普的论证,再由经济学家哈耶克精辟的论述,现已成为社会科学中影响广泛的方法论原则。

3. 方法论置括号

【答案】方法论置括号由吉登斯提出来,吉登斯采用一个通过社会实践而不断实现结构化的过程,社会行动和社会制度是同时存在的,二者不可分离地在结构化中交织在一起,结构化成为制度制约行动和行动创造制度的运动方式。吉登斯只是为了使复杂问题得到具体而清楚地叙述,才采取了“方法论置括号”的分析方法。用括号法对社会行动和社会制度的分析不是完全分离的,贯彻两种分析的主线是结构二重性的观点与方法。

4. 统治

【答案】统治是指一种特定的权力施用关系,即具有特殊内容的命令(或全部命令)得到特定人群服从的可能性。它不包括以纯粹暴力的方式所达到的控制,因而统治又称命令控制。

二、简答题

5. 简述卢曼的系统功能理论。

【答案】卢曼的系统功能理论:

(1)卢曼的系统功能理论主要强调系统自身的功能方面,而不是结构对维护系统的功能。社会系统是指各种社会行为的制度化模式,从整体社会到具体特定的行为模式,如角色。社会系统产生于人们之间的行动关系。

①形成的基本机制是借助于符号规则所进行的沟通。

②重要特征是自我指涉,是指系统按照自身的规律对其环境中的复杂性和偶发事件加以记录和加工处理的性质。即系统具有相对的自主性,社会系统是一种自我再生性系统。

③基础是沟通,每一个系统都是由不同要素及其关系构成的,而这些要素和关系是靠沟通维系的。

(2)卢曼关注的是由社会系统所造成的行动的结果,系统与环境密切相关,一切社会系统都存在于多维的环境之中,环境导致了系统必须应付的无穷无尽的复杂性。系统环境的三个维向:

①时间维向;

②物质维向;

③符号维向。

时间形成了系统的高度复杂性。物质环境是指行动发生的可能的物质因素。符号是人类行动和沟通的重要媒介。社会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从这三个方面去降低由环境所导致的复杂性,以维持系统与环境关系的有序运作。

(1)在社会系统与环境的互动中,环境复杂性是根据系统的标准加以记录和处理的;为了系统的需要而加以利用和降低环境的复杂性。因此,在高度的环境复杂性与降低系统复杂性之间所维持的这种差异,便成为系统与环境关系的主要特征。

(2)社会系统分为互动系统、组织系统和社会整体系统。

①互动系统是最简单的社会系统,它是在个体间共同在场并相互感知时所形成的。但为了适应更广的社会生活,互动系统要依赖于组织系统。

②组织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协调个体的动机和偏好与集体目标之间的关系。根据具体条件协调个体之间的行动,组织系统可从三个方面降低环境的复杂性:

a. 从时间维向说,它形成了组织的吐故纳新规则,并规范了当前和未来的活动;

b. 从空间维向说,它形成了由权威协调的劳动分工;

c. 从符号维向说,它明确了指导行动的各种规则。

③社会整体系统是在互动系统和组织系统基础上形成的。它是一个包含所有相互关系的沟通行动的综合性系统。它包括了一切形式的沟通,而且构成了进一步沟通的意义性基准。社会系统利用高度普遍化的沟通符号规则,如货币和权力,去降低环境复杂性。

三类系统的分化包括:功能领域的分化(如政治、经济、法律、科学、教育等不同专门领域);进出规则的分化;对不同的沟通媒介(如货币、权力、爱等)依赖性的分化。

三个系统之间的分化虽然组成了社会的不整合,甚至冲突。但卢曼指出,社会整合与社会分化是相互消长的。在社会系统分化的同时,不同层次的系统通过对方内部“筑巢”或渗透,加强了社会整合过程。这一方面可为行动的选择提供时间、物质和社会的保证,另一方面可构成子系统周遭环境的秩序或结构。

6. 怎样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关系?

【答案】对历史唯物主义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关系的理解:

(1)马克思阐述了有独到立场和丰富内容的社会学理论,马克思的社会学理论在社会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并有着重大影响。仅仅用历史唯物主义或唯物史观这两个哲学范畴来概括马克思的社会理论,不仅限制了研究马克思社会理论的视野,把大量关于社会现象的社会学论述排除在马克思理论研究之外,而且还阻碍甚至破坏了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割断了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学领域同其他国家对话交流的途径。

(2)社会主义国家对唯物史观或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停留在传统形而上学的层面,重视的是那些高度概括的、作为经验事实本体的本质、规律,亦即体系完整、逻辑严密的范畴系统,而直接发生着的大量的丰富的社会事实,仅仅是建构抽象概念体系的材料。

(3)布哈林指出马克思的学说中有社会学理论,这是正确的,但是他把马克思的社会学理论等同为历史唯物主义,这又是机械的。社会学理论中最基础的范畴与原理同哲学没有清楚的界限,甚至往往是重合的,对于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社会学来说尤其如此。因此,应当在马克思社会学同历史唯物主义的区别与联系中进一步研究马克思关于社会学理论的论述。

7. 齐美尔的冲突思想对后来的冲突理论的发展有何贡献?

【答案】齐美尔关于社会冲突的思想,被认为是西方社会学理论中的一个新的转折:

(1)齐美尔对社会冲突积极作用的肯定与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社会生活中辩证因素的认识,因而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社会冲突理论观点的出现,在实质上是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尖锐化现象的反映。但是在齐美尔时代,社会冲突现象在西方社会学中刚刚开始有所反映。

(2)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西方社会多种矛盾在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开始逐步激化,冲突理论已成为西方社会学中的主要流派之一。现代冲突理论的主要倡导者、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科塞直接吸收了齐美尔的有关思想。

三、论述题

8. 比较分析韦伯的社会理解论方法同孔德的社会实证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答案】韦伯的社会理解论方法同孔德的社会实证方法的区别与联系具体表现为:

(1)区别:

①二者的方法论的原则不同:韦伯的理解社会学遵循的是方法论的个人主义原则,即个人才是社会学研究的重点,社会学研究的是依附于个人基础上的社会行动;而孔德的社会实证方法遵循的是方法论的整体主义原则,即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社会,赋予社会以超个人性。

②二者的方法论基础不同:韦伯的理解社会学方法的基础是“理解地解释”,即理解是一种解释,解释也是一种理解,把对社会行动的意义的理解可以视为对社会行动实际过程的一种解释;而孔德的社会实证方法的基础是社会现象可以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认识和研究。

③二者的研究对象不同:韦伯的理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人的社会行动;而孔德的社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