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武汉大学社会学系647社会学理论之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世界化”与“全球化”
【答案】“世界化”这一概念传达了建立秩序的意图和决心(它是面向全球的倡议和行动)。不仅如此,它还指一种普遍的秩序,即世界性的真正全球规模上的秩序建构。“全球化”主要是指完全非蓄意和非预期的全球性效应(后果),而不是全球性倡议和行动。全球化并不是关于我们所有的人或至少我们中最富有才干、最有作为的人所希望从事的东西,而是发生在我们大家身上的东西,它超越了任何人的计划和行动能力之所及。鲍曼是在此意义上展开了对全球化后果的分析。
2. 社会学方法论原则
【答案】在《社会学方法的规则》一书中,涂尔干集中论述了社会学方法论的一些基本原则:
(1)必须把社会事实看作“事物”,即客观性原则——把社会事实看成是一种独立的客观存在物;
(2)社会事实能够而且只能用其他社会事实加以解释,及解释性原则研究社会必须禁绝任何形式的还原论;
(3)不能把社会事实的起因与它所发挥的功能混为一谈,即分析性原则——因果分析和功能分析构成了社会学的两个不同但又必要的研究方法。
3. 新功能主义
【答案】新功能主义理论以杰弗里•C •亚历山大为代表,亚历山大是新功能主义观点的最有力倡导者,他首先使用了“新功能主义”一词,并在此方面提出了富有创建性的理论观点。他用这一新的观点对功能主义及社会学理论传统作了诠释与重建,这表现在两方面:①努力发掘和发展帕森斯的理论中的合理内核;②指出帕森斯理论的不足,通过借鉴和引入其他理论的合理要素对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在一般理论层次和经验层次上进行重构。
4. 《规训与惩罚》
【答案】《规训与惩罚》是法国著名思想家米歇尔•福柯的代表作之一,于1975年问世。本书论述关于现代灵魂与一种新的审判权力之间相互关系的历史,论述现行的科学-法律综合体的系谱。在这种综合体中,惩罚权力获得了自身的基础、证明和规则,扩大了自己的效应,并且用这种综合体掩饰自己超常的独特性。
二、简答题
5. 怎样理解福柯的知识考古学是一种历史社会学或知识社会学视野?
【答案】福柯的知识考古学是一种历史社会学或知识社会学视野:
(1)福柯对历史的考古是在对古人知识的追忆中揭示现实世界存在、异变和扭曲的根源。福柯的“知识考古学”是一种追根溯源地研究现实生活的新社会学,亦可称为在时间过程中理解现实的“历史社会学”。
(2)福柯把现实放到历史过程中考查,这与他对现实的历史本质的理解是一致的。福柯像狄尔泰和伽达默尔等解释学家一样,认为现实不过是历史的延续,现实中存在和变化着的事物在历史中能捕捉到它善变的踪影。
(3)与解释学强调现实同历史不可分的一般论述不同,福柯认为无论现实还是历史,都是以扭曲的异化形式存在着和联系着。因此,对现实和历史都不能不加怀疑地理解和解释,而要在种种矛盾关系中开展批判性地阐释。福柯像马克思和法兰克福学派那样,在否定现实的前提下揭开遮盖于其上的种种假象,找出被人们忽视的真实规定性和网络联系。并且,个性、自由、解放等价值理想从未被隐没,对现实的激烈抨击都是以这些理想原则为根据而提出的。
(4)福柯不仅要求现实按照理想原则发生变革,而且认为现实在历史中也是通过种种断裂性变化而展开的。因此,福柯反对历史仅仅是量变的进化过程的观点,而是在量变中看到了质变,在演进中看到了飞跃。福柯在肯定变革的激烈言辞中追求多样异质性,而不是普遍规律性。
6. 韦伯怎样用类型学方法建构自己的社会学理论?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案】(1)韦伯利用类型学方法建构自己的社会学理论主要体现在他概括出的三种权威类型上。韦伯是从社会分层入手论及权威类型的。韦伯认为,社会分层有三个标准:经济标准、群体声望和政治权力。
①韦伯赞同马克思用经济标准对社会成员所作的阶级划分;
②韦伯还按照群体声望和政治权力划分不同阶层,认为群体声望和政治权力都是有别于经济因素的主观标准。
a. 社会声望与经济实力不成正比,即仅有钱财的人并不一定就能获得较高社会声望;
b. 政治权力是对社会的控制能力,它具有强制性,对社会成员表现一定程度的客观性。但政治权力的效力与实施却同社会成员的主观因素不可分,能使权力有效发挥的权威却是在社会成员信服或认可基础上生成的。
韦伯关于三种权威类型和科层制的论述,其实质是在论述社会控制形式或社会组织形式,进一步说是关于社会秩序的研究。但是,社会秩序这个概念在韦伯这里的含义同在孔德那里是不同的。对于孔德来说,社会秩序是客观的必然性;而对韦伯来说,社会秩序是建立在以主观意愿为根本的社会行动之上的,在社会生活中能够形成或建立何种社会秩序,要以人们的理解、认可或接受为前提。因此,韦伯所说的社会秩序不是外在客观性,而是以理解、认同、接受等主观因素为基础的主观共同性,亦即主观性的客观性。
(2)基本内容
①传统权威是依靠“人们对古老传统的神圣性以及实施权威者合法地位的牢固的信念”的社会控制形式。传统权威的根本特点是相信过去,它是同传统社会行动相统一的。即传统权威是以传统社会行动为基础的。因为某一时期或某一时代某一群人以传统为行动的根据,才使得传统权威生成并得到社会认可。
韦伯对传统权威作了进一步划分,认为它包括老年人统治、族长制和世袭制三种表现形式。老年人统治和族长制是简单的传统权威,是纯粹的人治。世袭制是通过各种管理机构而以制度化来维持传统控制的社会控制形式。
②感召权威是典型的人治,是以领袖人物的非凡才能为根据行使政治权力的社会控制形式。韦伯认为,感召权威尽管常常是不合理的,但往往是富有挑战性或积极性的。正是那些自负其才的领袖,在对传统权威挑战中向世人显示了自己的韬略与胆识,并赢得人们的信服,从而获得了感召权威。感召权威的实质是维护个人权威,它发挥和实现的手段与形式是灵活的。
③合法权威是以正式法规为基础的社会控制形式,无论是统治者行使权力,还是被统治者认可权力,都要以法律和规则为依据。传统权威的保守作用和感召权威的个人魅力,都在合法权威面前得到了扬弃。韦伯认为,合法权威同工具理性是一致的,它是工业社会或现代社会的产物,它凭借发挥的最典型的社会组织形式或社会管理模式是科层制。
7. 简要评价哈贝马斯对生活世界的分析。
【答案】哈贝马斯对生活世界的分析:
(1)哈贝马斯对沟通行动的分析是为了说明,如果我们换一种视角,即从主体间以语言为媒介来沟通、协调其行动的沟通行动视角出发,可以看到现代社会中,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的矛盾、自由与意义的丧失的现象并非社会现代化的必然,并非无法解决的矛盾,在人类沟通行动中,就蕴藏着突破理性化的困境的可能性。人类沟通行动中的理性潜能,在社会的层次上,则蕴藏在“生活世界”之中。
(2)生活世界是指人类生活于其中的、大家在一定程度上共同拥有的、一组庞大而并不明确的社会文化背景。由于生活世界的存在,沟通与沟通才得以可能。生活世界与沟通行动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概念,沟通行动是在生活世界内进行的,生活世界使得人类理性地进行沟通成为可能。哈贝马斯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待生活世界的理性化过程:①生活世界结构上的区分;②内容与形式的分离;③符号再生产的反思性的増加。
(3)通过对生活世界及其理性化、体制及其理性化的分析,哈贝马斯得出生活世界的殖民化结论。哈贝马斯认为系统的理性化产生了现代社会的悖论:①个人的理性认知能力和自主性的增加;②导致系统对个人的制约也日益显著,使现代社会里的生活世界受制于系统,最终变成了系统的殖民地,即出现了“生活世界的殖民化”。
生活世界的殖民化,是指原本属于私人领域和公共空间的非市场和非商品化的活动,给市场机制和科层化的权力侵蚀了。即人们逐渐习惯于把周围的环境,包括其他人在内,都当作一种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