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贵州财经大学旅游管理综合(含旅游学、旅游地理学、旅游经济学)之旅游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概念解释
1. 大众旅游
【答案】大众旅游有双重含义:
(1)大众旅游指的是大众化旅游或旅游活动的大众化,亦即旅游活动参加者的人员范围己经扩展到普通的劳动大众。
(2)大众旅游是指大众型旅游,即随着现代旅游活动的大规模开展而形成的以有组织的团体包价旅游为代表的大众型旅游模式。大众型,实指旅游活动的规模化开展形式,特别是指旅游者在旅行社的组织和安排下,按照预定的时一间、线路和活动内容,以大规模的集体活动方式开展旅游。
2. 旅游批发经营商
【答案】(1)旅游批发经营商,是指主要经营批发业务的旅行社或旅游公司。批发业务也可理解为组团业务。人们根据从事批发业务的旅行社在使用销售渠道方面存在的差别,将其分为两个亚类:
①旅游批发商在组合出包价旅游产品后,自己不直接面向消费者大众出售这些产品,而是通过第三方,即通过独立的旅游零售商,向消费者大众进行零售;
②旅游经营商在组合出包价旅游产品后,除了通过独立的旅游零售商向消费者大众销售之外,还通过自设的零售网点进行销售。
(2)旅游批发经营商的规模一般都比较大,集中化程度比较高,因而这类旅行社企业的数量也相对较少。在组团来华旅游的欧美旅行社中,绝大多数都是旅游批发经营商。
3. 直接旅游企业
【答案】(1)在加盟旅游业的各类企业中,有些企业的营业收入主要来自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业务。而另外有些企业虽然也从事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业务,但因此而获得的营业收入在其营业收入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在旅游研究中,人们根据这些情况,通常将旅游企业划分为两类,即直接旅游企业和间接旅游企业。
(2)直接旅游企业,是指其主要营业收入来自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企业,因而没有旅游者的存在便将无法生存的企业。这类旅游企业的典型代表便是旅行社、航空公司和饭店企业。
(3)关于旅游业构成的“三大支柱”说实际上是基于对直接旅游企业的观察而提出的; 关于旅游业构成的较为全面看法的认识基础则是既包括直接旅游企业,也包括间接旅游企业,同时还包括支持其业务开展的旅游行政机构和旅游行业组织。
二、简述题
4. 在全球国际旅游人次中,近距离的国际旅游何以会占绝大比重?
【答案】无论是国内旅游还是国际旅游活动的发展,人们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通常都遵循先近后远的原则。正因为如此,我们很容易发现,除了极个别的小国之外,国内旅游活动的规模总是大于出国旅游活动的规模,并且近距离旅游的客流量总是占据很大的比重。
形成近程旅游所占比重较大的基本原因包括:
(1)旅行距离近,交通费用较小。这意味着,在近程旅游方面,拥有这种支付能力的人数无疑较多,因而需求量较大。
(2)往返的旅程时间较短。这意味着,在近程旅游方一面,拥有时间条件的人数较多,特别是寻常周末休假时间也可用于出旅游,因而需求量较大。
(3)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比较接近,易于适应。由于地缘和文化相近,旅游客源地社会与旅游日的地社会之间的社会文化障碍较小,因而乐于互访的人数较多。
(4)在旅行手续以及交通情况方面相对便利。就国际旅游而言,很多国家对邻国居民的旅游来访都实行免办签证或者只需在入境口岸办理简单的临时签证。国内旅游活动的开展通常无需办理旨在准入的履行手续。此外,由于距离较近的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之间的交通条件通常都比较便利,因而来往旅游者人数众多,甚至会有很多自驾车旅游者。
5. 简述并解释我国目前对出境旅游类别的划分。
【答案】出境旅游指出国旅游,即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国界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开展的国际旅游活动。但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旅游管理工作的需要,国家旅游局目前将我国国民的出境旅游一般界定为我国公民的自费出境旅游。
(1)出国旅游
出国旅游是指我国公民自己支付费用,在有出境旅游经营权的旅行社的组织下,以旅行团的形式,前往经国家批准的旅游目的地国家开展的国际旅游活动。我国公民目前的自费出国旅游是从最初的出境探亲旅游逐渐发展而来。
(2)边境旅游
边境旅游是指我国公民在获准有特别经营权的旅行社的组织下,以旅行团的形式,从指定的边境日岸出境,到邻国指定的边境区域开展的国际旅游活动。这种边境旅游活动的开展,始于1987年丹东市所组织的前往朝鲜新义州的“一日游,,活动。
(3)港澳台旅游
港澳台旅游最初是指我国内地居民在获准有特别经营权的旅行社的组织下,以旅行团的形式前往香港和澳门地区开展的旅游活动,但后来也包括我国内地居民赴港澳的自由行。2008年,随着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内地居民赴台湾旅游也正式开始。
三、论述题
6. 你认为应如何保护旅游资源?
【答案】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可分为被动式保护和主动式保护两种。这种消极保护与积极保护之间的关系实际卜也就是“治”与“防”的关系。显然,对旅游资源实施保护的具体原则应当是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防”“治”结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等方面的手段,强化对旅游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1)针对自然作用的危害
①对于因自然作用的原因而可能带来的危害,旅游资源管理者应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加以预防。例如,西安己将秦俑坑和半坡遗址等古迹辟为室内展览馆,以减小自然风化作用的影响。
②对于容易遭受鸟类危害的古建筑,在有关部位架设防鸟的隔离网罩等做法也都是积极防护的成功尝试。
③对于因条件限制不易采取类似措施的旅游资源,则应经常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治理。
(2)针对旅游者方面的原因
①加强该地的旅游规划工作,充分估计接待能力饱和将会对旅游资源的破坏性影响。一旦出现“人满为患”这种接待量超负荷的情况,便应采取要么提高价格、要么设法将游客引流分散至其他参观点、要么控制来访游客进入数量等选择措施,因为在这种时候,对旅游资源的安全威胁最人。
②对于重要的文物建筑及珍稀动植物等旅游吸引物,应架设隔离装置,避免游客触摸攀爬。对违反规定的参观者要予以制止,并视情节严重程度给予批评、给以罚款直至追究其法律责任。
(3)针对当地居民和旅游业方面的原因
对于因当地居民和旅游业者的行为失当而对旅游资源造成的破坏,除应加强对保护旅游资源的宣传工作外,还应制定必要的法律法规加以约束。
由于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及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主观效用的特点,人们不宜指望能制定一套专门而全面的旅游资源保护法。在采取预防性措施的同时,对危害和破坏旅游资源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必要的行政处罚和经济处罚。对造成严重破坏者,要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无论是治理因自然作用原因而对旅游资源造成的危害,还是因人为原因而对旅游资源造成的破坏,关键是要分派和落实有关保护工作的责任。如何将保护工作落到实处,将是旅游资源保护工作实现成功的关键。
7. 有观点认为,对于一个大国来讲,其经济不宜过重依赖旅游业。你在何种程度上赞成或反对这种观点? 为什么?
【答案】我赞同这种观点,我认为对于一个大国来讲,应重视和支持旅游业的发展,但不宜在经济上过重依赖旅游业。原因如下:
(1)发展旅游能够对经济产生下列巨大的经济效益:
①有助于增加外汇收入和平衡国际收支;
②有助于增加内需和回笼货币;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