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州大学旅游综合(含旅游概论、旅游经济、旅游市场营销)之旅游概论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概念解释
1. 闲暇时间
【答案】闲暇时间是指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以及其他方面所必须占用的时间之外,可由个人任意支配、用于开展消遣娱乐以及自己所乐于从事的任何其他活动的自由时间。对于闲暇时间的类型,可作如下划分:
(1)每日闲暇
通常表现为平口的工余时间扣除口常限制性活动所需时间之后的剩余部分。这类闲暇时间过于零散,虽可用于当地娱乐和休息,却不足以开展外出旅游。
(2)周末闲暇
集中表现为周末工体时间。这种类型的闲暇时间比较集中,对于个人来说,在其他旅游需求条件同时具备的情况下,可用十开展近距离的周末度假或旧游活动。
(3)公共假日
通常指法定的公共节假日。节日期间往往是家人或亲友团聚活动的好时机,特别是连续2~4天的公共假日期间,更是人们外出探亲访友或短期度假的高峰时间。
(4)带薪假期
西方工业化国家中大都己经通过立法,规定对就业员工实行带薪休假制度。
2. 国家旅游组织
【答案】按照世界旅游组织所作的有关解释,国家旅游组织是指一个国家中为中央政府所承认,负责管理全国旅游行政事务的组织机构。一般地讲,一个国家的最高旅游行政管理机构通常都代表这个国家的国家旅游组织。
上述定义表明,在任何一个国家中,凡是为中央政府所认可,全面负责对全国旅游发展行使管理的组织机构,皆可称之为该国的国家旅游组织。这意味着国家旅游组织的设置形式可以是政府机构,也可能不是政府机构。综观世界各国的情况,国家旅游组织的设置形式大致上可划分为三类:
(1)由国家政府直接设立,在编制卜作为国家政府的一个部门或机构。如美国在商务部国际贸易管理局下设旅游事务署;
(2)经国家政府承认,代表国家政府执行全国性旅游行政事务的半官方组织。如加拿大旅游委员会;
(3)经国家政府承认,代表国家政府行使旅游行政管理职能的民间组织。如德国和新加坡的国家旅游组织都是由这种民间组织兼任。
3. 市场细分
【答案】旅游市场划分又称旅游市场细分化。市场细分化,是指将一个整体市场按照消费者的某种或某些特点,将其分解或划分为不同的消费者群的过程。作为这一划分过程的结果,所划分出来的每一个消费者群便是一个市场部分,称为细分市场。因此,旅游市场划分或旅游市场细分化就是将整体旅游市场依据旅游消费者的某种或某些特点,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细分市场。整体旅游市场进行细分的必要性:
①对于大多数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企业来说,一般都难以有足够的实力吸引和满足所有各类旅游消费者的需要,因而它们有必要从整体旅游市场中,选择某些适合自己经营的旅游消费者人群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
②对于有些旅游目的地或旅游企业来说,尽管它们客观上可能有会有足够的实力去满足多种不同类型旅游消费者的需要,但出于优化经营的考虑,主观上也无意面向所有的旅游消费者人群提供服务。
为了有效地选择目标市场,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企业首先需要以市场细分为基础,然后根据自己的供给能力和竞争实力,从所划分出来的细分市场中选择适合自己经营的目标市场。只有在对整体市场进行细分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选定自己的目标市场。
二、简述题
4. 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和演进情况。
【答案】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开始步入正轨,并逐渐进入了一个全面振兴的大发展时期。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旅游业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以入境旅游为主的发展阶段(1978-80年代中期)
改革开放政策推出之后,我国的经济建设百废待兴,急需外汇支持。我国选择了以接待入境旅游为优先的旅游业发展途径。在这一阶段,我国尚未将旅游业的性质明确定义为经济性产业,入境旅游者的接待工作仍带有某种程度的政治色彩。
(2)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并行发展阶段(80年代中期一1997年)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旅游市场开始迅速发育,需求规模日渐增长,从而导致中国旅游业的客源市场结构开始出现重要变化。这一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中首次为旅游业设立了户头。1991年我国制定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中,首次明确地将旅游业的性质界定为产业,并将旅游业列为需要加快发展的第三产业中的重点。
(3)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全面发展阶段(1997年至今)
面对国民出境旅游需求的增长,在经过了一系列的适应性尝试之后,我国出台了《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暂行办法》,标志着我国政府正式允许旅行社行业开展出境旅游业务,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形成。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也因此并行成为中国旅游业经营的三大市场。
(4)与改革开放前的情况进行比较,对于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可作以下几个方面的简要归纳:
①背景环境:国家工作重点转向经济建设,急需外汇; 对内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实行开放政策; 在这一过程中,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②基本任务:拓宽外汇创收渠道; 90年代后期转为发展创汇、拉动内需、提升国民素质。
③发展类型:从“大力发展入境旅游、适度发展出境旅游、积极发展国内旅游”调整为“大力发展入境旅游、规范发展出境旅游、全面提升国内旅游”。
④企业经营:强调经济效益; 建设现代企业制度;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⑤产业规模:迅速发展,持续扩大,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⑥政府干预方式:通过制定和颁布政策、法规、标准等方式实行“政府主导”。
5. 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容要点。
【答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长期以来广为流传的一种动机理论。人们广泛引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去解释行为动机的产生,包括借用这‘理论去解释旅游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1)马斯洛的这一理论的内容要点包括:
①人有着多种小同的需要,即人的需要多样性;
②这些不同的需要之间有层次高低之分;
③对于任何个体而言,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会向上一个层次的需要发展,也就是说,才会产生向上一个层次的需要。
(2)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划分为5个层次,即:
①生理需要:食物、饮水、氧气等等。
②安全需要:治安、稳定、秩序、受保护。
③爱的需要:情感、归属感、(亲友间的)感情联系。
④受尊重的需要:自尊、声望、成功、成就。
⑤自我实现需要:指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潜力的需要。
三、论述题
6. 通过了解旅行和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可得出哪些认识或结论?
【答案】通过了解旅行和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可得出的认识或结论主要有:
(1)不宜因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可溯源于古代的旅行活动,便将人类早期的旅行活动等同于现今意义的旅游活动。
在原始社会的早期,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客观上没有开展旅行活动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也小存在外出旅行的愿望。虽然当时的人们确有迁移活动发生,但这些活动的被迫性和求生性说明它们既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自愿旅行,更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
(2)人类最初的旅行外出远远不是消遣或度假活动,而是人们出于现实主义的商贸日的、出于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与接触的需要,而自发产生的一种经济活动。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