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钟友彬认知领悟疗法的主要内容。

【答案】(1)钟友彬的认知领悟疗法遵循心理分析的理论和原则。他认为病症的根源在于儿童时受过的精神创伤,这些创伤引起的恐惧在脑内留下痕迹,在成年期遇到挫折时就会再现出来影响人的心理,以致用儿童的态度去对待在成年人看来不值得恐惧的事物。由于症状都是幼年期经历的恐惧在成人身上的再现,因此症状的表现必然带有幼稚性,具有不成熟的、儿童式的心理表现。

(2)治疗目的:要消除病人的症状,而症状的消除需有病人对治疗者解释的领悟。病人的领悟是在治疗者引导下达到的,因此疗效的取得不在于揭示了幼年的精神创伤,而在于病人对治疗者解释的信任,这就是领悟的本质。治疗的过程是一个治疗者与病人交互作用的过程,也是特别需要病人主观努力的过程。

(3)适应症主要为强迫症、恐怖症和某些类型的性变态等。

(4)步骤:①采取直接会面交谈方式。每次会见后要求病人写出对治疗者解释的意见及结合自己病情的体会,并提出问题。

②初次会见时,了解病人基本情况,如时间许可,则简单向病人解释其病态是儿童心理的表现。

③以后的会见可询问病人的生活史和容易回忆起来的有关经验,但不要求深挖过去。

④引导病人,并和他一起分析症状的性质。症状大都是幼稚的不符合成年人思维逻辑规律的感情或行动。其症状表现是以幼年的方式来解决成年人的问题。具体的解释要结合病人实际情况做出。

⑤当病人对上述解释和分析有了初步认识和体会之后,再向病人进一步解释病的根源在于过去,甚至在幼年时期。

2. 请简述求助者中心疗法咨询过程的各个阶段。

【答案】求助者中心疗法的7个阶段主要有:

(1)第一阶段:来访者已对自身和外界形成固定看法,对内心的直接体验十分生疏,产生难以改变的愿望。

(2)第二阶段:对与己无关的问题来访者能发表意见。

(3)第三阶段:来访者感到被治疗师接受,消除顾虑,能更自由谈论自己并意识到自己的地位和作用。

(4)第四阶段:来访者开始述说当前的事情和体验并作出解释,初步探索认识到自己对问题

负有责任。

(5)第五阶段:此时来访者希望拥有自己的感情并找到真正的自我。

(6)第六阶段:是转变的关键阶段,来访者不再把自我当作客体。

(7)第七阶段:来访者可以对感情作直接、积极而充分的体验,对自己抱有接纳的态度,自我变得和谐一

致。

3. 咨询师使用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疗法,请简述该疗法的具体程序。

【答案】认知行为疗法的主要程序是:

(1)通过角色扮演和想象使求助者面临一种可以引发焦虑的认知。

(2)要求求助者评价他们的焦虑水平。

(3)教给求助者察觉那些他们在压力情境下产生的引发焦虑的认知。

(4)帮助求助者通过重新评价自我陈述来检查这些想法。

(5)让求助者注意重新评价后的焦虑水平。

4. 如果使用阿伦•贝克的认知疗法,可以使用的五种具体的认知治疗技术是什么? 使用的认知治疗技术主要有

【答案】阿伦. 贝克的认知疗法技术主要有:

(1)识别自动性思维。

(2)识别认知性错误。

(3)真实性验证。

(4)去中心化。

(5)抑郁或焦虑水平的监控。

5. 在与该求助者商定咨询方案时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咨询方案的内容主要有:咨询目标,咨询的具体心理学方法或技术的原理和过程,咨询的效果及评价手段,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与义务,咨询次数与时间安排,咨询的相关费用,其他问题及有关说明。

6. 比较指导性咨询与非指导性咨询在技术上的异同。

【答案】罗杰斯提倡非指导的治疗方式。他认为采用较多指导性与非指导性的治疗技术与方法的治疗者,对治疗的目的与看法是不同的。

(1)非指导的治疗认为来访者有权为他自己的生活做出选择,尽管他选择的目标可能与治疗者的看法很不相同。如果来访者对自身的问题有所领悟的话,他们更可能会做出自己明智的选择。指导式的治疗假定治疗者应为来访者选择治疗目标,指导来访者努力去达到这一目标。

(2)非指导的治疗重视个体心理上的独立性和保持完整的心理状态的权利。而指导式的治疗重视社会的规范,认为有能力的人应该对能力较差的人进行指导。

(3)对于治疗结果,指导式的治疗者更倾向于对来访者的问题进行工作,一旦症状消除或问题得到解决,治疗就算是成功了。非指导的治疗着眼点在来访者而不是来访者的问题。具体地帮助来访者进行自我探索,促进其自我概念向着更接近自我的经验、体验的方向发展。治疗目的在于来访者领悟力的提高和经验的增长,使之更有能力去应付将来可能出现的问题。

(4)指导式的治疗者与非指导式的治疗者在会谈中常用技术的不同之处。

指导式的治疗者最常用的技术依次为:

①提出非常特定的问题;

②讨论说明或提供与问题或治疗相关的信息;

③指出对话的主题,但让来访者自行发挥;

④向来访者提出活动方面的建议;

⑤确认来访者谈话的主题;

⑥列出证据,说服来访者采纳行动的建议;

⑦指出需要纠正的问题或条件。

非指导的治疗者常用的会谈技巧顺序如下:

①以某种方式确认来访者表达自己时所反映出的情感与态度;

②确认或说明来访者的行为举止所反映的情感与态度;

③指出对话的主题,但让来访者自行发挥;

④确认来访者谈话的主题;

⑤提出非常特定的问题;

⑥讨论、说明或提供与问题或治疗相关的信息;

⑦根据来访者的情况确定会谈情境。

7. 如果对求助者使用理性情绪治疗,请简述该方法的操作过程。

【答案】理性情绪治疗的操作过程

(1)心理诊断阶段,向求助者解释ABC 理论,明确求助者的ABC 。ABC 理论是合理情绪的核心理论。A 代表诱发事件,B 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C 代表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该求助者的诱发事件是丈夫出轨,求助者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是现实是冷酷无情的,夫妻感情已经走到了尽头,继而导致个体情绪郁闷、烦躁、易发脾气、行为冲动,工作积极性下降等等一系列后果。

(2)领悟阶段,帮助求助者认识到情绪困扰来自于自己对事件的评价而不是事件本身。 首先明确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找到求助者的灾难化思维。

(3)修通阶段,运用辩论技术、合理情绪想象技术、家庭作业等帮助求助者建立新的合理信念。

(4)再教育阶段,巩固前几个阶段冶疗所取得的效果,使求助者能用学到的思维方式和合理信念等应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