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801经济学(含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资)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流动的过剩人口
【答案】流动的过剩人口是指那些时而失业,时而找到工作的失业工人。在资本主义工业的中心,有些工人时而被解雇,时而又复工。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在竞争中经常有一些企业减产、倒闭; 由于采用新技术也会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这样就会使一部分工人失业。当一些部门受到利润的刺激而扩大生产时,他们又不同程度地被雇佣。在这里,过剩人口处于流动的形式。
2. 股息
【答案】股息是指股票持有者根据股票的票面额从企业盈利中分得的收入,它是股份公司将每股投资应得的收益作为利息派给股东的。股息是公司中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资本家按照各自占有的股份资本额来分配公司的剩余价值。股息的分配以股东的股票面额为依据。凡优先股票都按固定的股息率计算; 普通股票则在支付优先股的股息之后,以剩余的利润根据按企业经营状况确定的股息率来分配。获取股息是股民投资于上市公司的基本目的,也是股民的基本经济权利。
3. 货币流通规律
【答案】货币流通规律是指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量,取决于需要流通的商品的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它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而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
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情况下,一方面,需要动用货币的地力,不仅有商品买卖,而且还有清
偿债务、支付工资以及交纳税款等; 另一方面,在有商品买卖的地方,也不一定都需要动用货币,因为随着商业信用关系的发展,在很多情况下,商品买卖采取赊购和各当事人债权债务相抵消的办法。考虑到以卜两方面的情况,货币流通量公式应为:
4. 固定资本磨损
【答案】固定资本磨损是指在核算期内,由于自然退化、正常使用、正常淘汰或正常事故损坏而导致生产者所拥有或使用的固定资本存量现期价值下降。固定资本的磨损有两种,一种称为有形磨损; 也就是物质磨损; 另一种称为无形磨损,也就是精神磨损。(1)物质磨损指机器、厂房、建筑物等固定资本的物质要素的损耗。这有两种原因:一是由于使用引起的磨损; 二是由于自然力的作用而引起的磨损。这种磨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所以称为有形磨损或物质磨损。(2)精神磨损指固定资本在它们的有效期限内山于生产技术进步引起的资本价值上的贬值。这又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产同样机器设备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因而使原有固定资本的价值相应下降; 二是由于新的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出现了效率更高的机器设备,因而使原有的固定资本贬值。在这两种情况下,都是固定资本价值上的损耗,而物质形式上没有磨损,所以称为无形磨损或精神磨损。
5. 生产关系
【答案】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它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生产关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和人的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就是指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建立的诸方面的经济关系的总和。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从根本方面决定着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性质,是生产关系性质的首要标志。生产关系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三方面:
(1)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2)由此产生的各种不同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
(3)完全以它们为转移的产品分配形式。社会生产包括两个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则是它的社会形式。
6. 小资产阶级
【答案】小资产阶级是指个体农民、小手工业者、小商人等在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中间阶级。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能是纯粹的,即使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国家,也存在着非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小资产阶级的特点是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依靠自己的劳动谋生。所以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私有者。他们同样也受资产阶级和土地所有者的剥削和压迫,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地位是很不稳固的。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他们受大生产的排挤而不断分化,少数人上升为资产阶级,大多数都逃脱不了破产的命运,丧失生产资料,变为无产阶级。
7. 外延扩大再生产
【答案】外延扩大再生产是指依靠增添新的工厂企业或扩建原有的工厂企业,也就是单纯依靠增加机器设备、劳动力和生产场所来扩大生产规模。因为单纯地依靠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数量,扩大生产场所而实现的生产规模的扩大,它是以向生产的广度发展为特征的,所以人们通常称其为“粗放型”的扩大再生产。外延的扩大再生产有以下主要优点:(l )有利于建立新的生产部门,是调整与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的重要途径; (2)有利于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生产力的合理配置和地区结构合理化,促进各个地区经济的共同发展; (3)有利于扩大劳动力就业,充分利用现有劳动力资源。
8. 价格标准
【答案】价格标准(或称价格标度)是指统一规定的用以衡量货币本身的计量单位。价格标准是规定贵金属重量的技术标准,是用来衡量和计算货币金属本身的数量的。有了价格标准,货币才能更好地发挥价值尺度的作用。货币作为价格标准所起的作用和价值尺度是不同的:
(l )作为价值尺度,它是人类劳动的社会化身,用以衡量商品的价值,使之表现为价格; 作为价格标准,是规定贵金属重量的技术标准,是用来衡量和计算货币金属本身的数量的。
(2)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在商品经济中自发地发生的,它不依存于国家的权力; 价格标准则通常是由国家以法律规定的。
(3)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本身具有价值,其价值随着生产货币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 而作为价格标准则和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无关。但二者又有密切联系,规定价格标准是为了使货币能够更准确地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二、简答题
9. 生产资料、货币、劳动力本身是资本吗? 资本的本质是什么? 马克思怎样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这种划分有何意义?
【答案】(1)生产资料、货币、劳动力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当它们成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手段时,才转化为资本。
(2)资本的本质
资本是指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本质上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下掩盖的一种生产关系,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条件下,它体现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生产关系,即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无偿占有工人的剩余劳动成果。但是,资本的现象形态掩盖着它的本质。在现实生活中,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如原材料、机器、厂房等,这使人们误以为这些物天然就是资本。这是把物的自然属性和所体现的生产关系混同起来了。资本不能离开物而存在,正如价值不能脱离使用价值而存在一样。但是,生产资料等物成为资本,不是由它们的自然属性决定的,不是因为它们能用于生产一定的使用价值,而是由于它们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手段。货币转化为资本,关键是劳动力成为了商品,资本只有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才能获得剩余价值。所以,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在本质上体现了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