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801经济学(含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资)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答案】(l )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井与它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的基础,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一定的上层建筑构成一定的社会形态。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样性质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与其相适应的上层建筑。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上层建筑会或迟或早地相应发生变化。另一方面,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适应新的经济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能够保护和促进新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旧的上层建筑,则维护旧的经济基础,或延缓旧的经济基础的瓦解,阻碍新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发展。

2.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答案】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实力和政治力量的不平衡的发展状况。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经济发展速度的不平衡,从而决定了各资本主义国家各种矛盾的尖锐程度很不一样; 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统治力量和军事实力发展不平衡,从而决定了不同国家无产阶级革命的政治前提决不会同时成熟,无产阶级的革命觉悟、组织程度和领导水平必然会有很大差异。这些都决定着无产阶级革命的主客观条件在各个国家的不一致性,决定了革命不能在所有国家同时发生。

3. 国际垄断同盟

【答案】国际垄断同盟是指由各国最大的垄断组织为了瓜分世界市场、确定垄断价格、控制生产规模和原料来源以攫取高额垄断利润,通过达成一定的协议而建立起来的国际性经济联盟。国际垄断同盟的建立,标志着世界范围的生产和资本集中己经达到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从而成为垄断资本主义的又一个重要经济特征。国际垄断同盟的形式包括以下几种:(1)卡特尔。卡特尔是指生产同类商品的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垄断市场,获取高额垄断利润,通过签订各种协定(如划分销售区、规定商品产量、确定销售价格等)所组成的垄断同盟。(2)辛迪加。辛迪加是指生产同类商品的几个大企业,为了高价销售商品和低价购买原材料,通过签订共同销售商品和采购原材料的协定而建立起来的垄断组织。(3)托拉斯。托拉斯是指由生产同类商品或与该类商品有密切联系的一些大企业联合组成的垄断集团。(4)康采恩。康采恩是指以一两个实力强大的垄断企业为核心,把跨部门的、不同行业的许多大企业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垄断集团,居于统治地位的是作为核心的大工业企业或大银行。

【答案】商业资本是指产业资本运动中的商品资本职能的转化形式或独立化部分,是专门在流通领域中发挥作用的职能资本。商业资本所执行的职能,仍然是商品资本的职能。所小同的只是以前这些职能由产业资本家自己去完成,是产业资本循环的一个职能,现在则成为商业资本家的专门业务,使商品资本的职能独立化为商业资本的职能,商业资本便成为一种与产业资本相并列的独立资本形态。商业资本的产生有利于缩短流通时间,节约流通费用,减少流通中资本的数量,这样就会扩大直接用于生产的那部分资本,从而有助于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提高利润率。同时,商业资本的存在和发展还促进分工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从而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商业资本的独立化,也使资本主义生产、流通和消费之间的脱节现象更加严重,进一步加深了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矛盾。

5. 国际经济秩序

【答案】国际经济秩序是指各国在发生经济联系和进行经济活动中的制度、规则及各国普遍接受的各种条件等。现存的国际经济秩序,基本上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建立的。在发达国家居支配地位的情况下,国际经济秩序必然使广大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的地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几十年的发展中,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也取得了较大的增长,但是,就总体而言,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仍然十分严峻,现行的国际经济秩序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仍然是其经济发展的一个较大的制约因素。因此,从20世纪60年代起,发展中国家提出了废除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主张。经过发展中国家的努力,原有的经济秩序在其基本框架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某些方面也在发生着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变化。

6. 具体劳动

【答案】具体劳动是指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生产商品的劳动都是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具体劳动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的具体劳动,性质上是不同的,因而形成使用价值的多样性。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不以社会形式为转移的永恒范畴。具体劳动虽然是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

7. 价值尺度

【答案】价值尺度是指用货币作为尺度来衡量和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这是货币的首要职能。货币之所以能起这个作用,是因为它本身也是商品,也具有价值,所以能够用来衡量和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商品价值的外在尺度,它是商品价值的内在尺度即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或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量的必然表现形式。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也可以仅仅用想象的或观念的货币。就是说要衡量某一商品价值的多少,并不需要把现实的货币摆在那里比较,只要写出或说出值多少货币就可以了。

【答案】商品资本是指以商品形式存在的资本。商品资本的职能是通过销售,把含有剩余价值的商品转化为货币,使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资本家把购买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投入生产过程,监督工人生产出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生产资本变形为商品资本。通过出售商品,资本家收回预付资本并实现剩余价值。商品资本只是产业资本在循环中采取的一种职能形式,而不是独立的资本,商品资本的独立形态是商业资本。商品资本循环的特点:(1)它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商品; (2)作为起点的商品资本的价值,是已经增殖了的价值,它的价值是预付资本价值加上剩余价值; (3)它前面是卖和买两个流通过程,最后是生产过程; (4)它不仅包括资本价值的流通,而且包括剩余价值的流通:它不仅包括生产消费,而且包括个人消费。

二、简答题

9. 如何正确认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相互关系?

【答案】(1)生产关系分为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

①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它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生产关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和人的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就是指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建立的诸方面的经济关系的总和。而这里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环节相对应的生产关系是指狭义上的生产关系。

②分配关系

人们在生产出产品之后,按照一定的分配原则,各分得一部分产品,这就在人们之间发生了分配关系。

③交换关系

在存在社会分工的条件下,人们自己所生产的产品往往不是他们所直接需要的产品,这时他们必须用自己的产品去和另外一些人进行交换,换取他们所需要的产品,以满足自己的消费,这就在人们之间发生了交换关系。

④消费关系

消费关系是人们在取得消费品时所发生的关系。人们在生产出产品之后,经过分配和交换过程才能消费。

(2)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生产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消费,消费品的消费是劳动力的再生产。

①生产决定消费

第一,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如果没有生产创造出来的各种物质资料,就不会有人们的各种消费活动。物质资料的数量和种类,决定了消费的水平和结构。

第二,生产决定了消费的方式。生产出什么样的消费用具,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消费方式。